来源:海外网

朝雨无尘柳色新(喜看青青柳色新)(1)

杨柳青年画作品“莲年有余”。

朝雨无尘柳色新(喜看青青柳色新)(2)

航拍杨柳青古镇。 资料图片

朝雨无尘柳色新(喜看青青柳色新)(3)

古镇景区一角。 资料图片

朝雨无尘柳色新(喜看青青柳色新)(4)

一名画工在绘制杨柳青年画。 崔新耀摄

引子

徜徉古镇杨柳青,声声古琴音从青砖灰瓦间溢出,沿运河两岸流淌,一幅隽永的文化长卷就此舒展。

十里长堤、舟楫林立。石家大院、安家大院,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孕育了大院文化。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声名远扬的木版年画,滋养着吉祥文化。“戴记钱铺”四合院是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作为文旅特色小镇,杨柳青以发展民俗文化产业为主业,吸引企业及商户1100余家,完成特色产业投资21亿元,年接待游客226万人次。

历经岁月磨砺,杨柳青文旅小镇因何而兴,凭何而特?守望的是啥,生长了什么?怀揣问号,我们走近津西,走近运河,触摸特色小镇的脉动。

古镇之特

青青杨柳色,十里大河边。因运河而兴、以年画闻名的杨柳青,着力挖掘历史资源,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杨柳青缘水而生,因河而兴。

“青青杨柳色,十里大河边。岸岸鱼虾市,帆帆米豆船。”明清时期,漕运勃兴,杨柳青成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枢纽码头。

随运河水漂来的还有年画技艺。

十几平方公里的小镇,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随手勾上几笔墨线、抹上一团浓彩,是古镇人的家常便饭、生活悠情。天津杨柳青与苏州桃花坞,由此并称“南桃北柳”年画乡。

“画的是天地人,讲的是真善美。杨柳青年画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是文人雅士的闭门创作,而是老百姓自个儿的生活憧憬。”津门作家冯景元说,“为啥娃娃抱鱼经久不衰?因为它画出了人们心底的企盼:年年有余,国泰民安。”

得运河之便,杨柳青年画南下冀鲁豫、苏浙皖,又沿大清河、蓟运河北上,远销东北。

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收集了4000多幅杨柳青年画,不吝赞美之词:“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能像这里的人一样,用如此朴实无华的图画充分地表现自己。”

杨柳青年画业协会会长李艳成介绍,2006年,杨柳青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杨柳青镇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开设木版年画培训班培养传承人。毕业发大专文凭,自己开工作室,前期还有政策扶持。

一扇大窗下,并排两张桌。75岁的王文达,杨柳青木版年画大师,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90后”郗旺,大师徒弟。勾、刻、印、绘、裱,一招一式,心手相传。

择一技,终一生。郗旺感受最深的,是工匠精神。

“传统文化需要融入时代。有款运动鞋推出过‘天津喷’,限量版,抢不上。”郗旺说,为致敬天津在19世纪初将篮球运动引入中国,品牌方选择了津门代表性元素——杨柳青年画。娃娃抱鱼通过运动鞋,再次“跑”遍世界。

走入寻常百姓家,跟上时代节拍,传统文化才能活起来。

“为解决会画不会卖,我们请来北京一家文化运营公司,现在销量翻了倍。”杨柳青镇副镇长王炳建说。

重拾传统,将年画特色、时代元素熔为一炉,杨柳青元宵灯会一办26年。月色灯山,运河人家,一盏盏花灯点亮我们的节日,也将年画文化深植人心。

“传统文化要接过来,活起来。活起来才能活下来。”王炳建说。

观念之变

小小元宝岛,功能定位几经变迁。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内涵,就是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文化古镇杨柳青,传承光大实不易。单是大运河畔一片地块建什么,10年来几经更易。

地块位置好。南运河畔,北岸石家大院旅游景区,南边杨柳青镇政府,明代修建的文昌阁静立一旁。从高空俯瞰,这块地状似元宝,被称为“元宝岛”。

最初规划商业地产,2008年开发商投资力度减缓,项目开发70%被调成住宅,2016年又打算全部改成住宅。几经争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共识。2018年,当地政府出资回购,将过去规划的住宅开发调整为历史风貌保护区。

彼时,一度为了多要一点土地,运河曾被填埋地下。拂去蒙尘,重疏河道,运河环抱的元宝岛复见碧波。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简单消耗。高质量发展,不是把地儿都填满了,要懂得留白、留绿。”杨柳青镇党委副书记潘兴旺说。

元宝岛的新定位是“文化、旅游、休闲和生态”,未来面向市民开放,将成为杨柳青的眼睛。

“招商比过去难一点,动作慢一点,但绿色发展的方向不动摇。”潘兴旺说,“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内涵,就是要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留住小镇古意,杨柳青一鼓作气,又回购了石家大院以西的一片老住宅。

石家大院原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石元士的住宅,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院以西,占地35公顷的原汁原味民居民宅,10年前被卖出。2018年,镇政府花一年时间沟通买回,修旧如旧,成为原生态的大院文化区。

“居民不都迁走,留了500户。文化旅游不能只看盆景,还得有人的生活。”西青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郭颖表示。

如今的大院文化区,与周边如意大街、文昌阁等历史文化区融为一体,古风雅韵,交相辉映。

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走特色之路,搞绿色发展,已超越古镇文化旅游景区小小范围,推及整个杨柳青。

白滩寺村是百年老村。“杨柳青十景”中“白滩绩蔴”,就出自这里。

“过去讲城镇化,往往是把老村都拆了,统统进城。现在呢?不简单地搞进城上楼,努力留住乡愁。”白滩寺村党支部书记王广宇说,镇里统一规划,小城镇与新农村并轨建设,“百年以上的历史村落都要完整保留下来”。

走进白滩寺,处处皆风景。一座老厂房,外墙做涂鸦,里面是剧场。今年1月,第四届“青春影像”全国大中学生原创视频作品大赛在此颁奖。

村民住的红瓦房,门前有花,屋后有竹。蔷薇攀着墙面枝蔓缠绕,墙角点缀一圈鹅卵青石。

房主蒋观龙回来,见我们拍照,把车停远处,给大家空出视角。“过去房前屋后堆满杂物。现在知道,环境就是商机,乡村清洁起来,好多游客拍照传上网,我们都习惯当‘网红’了!”

“历史文化是最大的财富,保护传承是最好的发展。明年再来,看点更多!”王广宇接过话茬。村里和天津美院联手,白滩寺的寻常巷陌,将把年画请上墙,一个清新文明的“年画村”,将载着民俗与时代同行。

改革之路

从“特”到“优”,从“特”到“强”。特色小镇建设过程,就是深化供给侧改革的生动实践

沿杨柳青镇往西北行四五公里,至津同公路处,偌大的停车场满满当当。

都是奔着杨柳青庄园来的。“赶上周末节假日,住宿全满。”运营公司农食互联董事长石永刚说。

过去单纯搞游乐,同质化竞争。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农食互联接手庄园,突出特色,农旅一体,农业观光。

“依托农业搞现代服务业,说白了,就是给都市人提供一个场景,满足大家换种生活方式、亲近自然的新需求。”石永刚说。

市场化运营,让创新性供给和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开业一年,已有7000名会员。农食互联没有止步。“一年60万游客,十七八万是学生。如何让他们玩得有意思玩得有意义?”

关注需求,找到发力点。今年7月,研学基地开放,正好赶上暑假,一下迎来京津冀三地千余名学生。

“树苗、绿植自己选,花生、红薯要赶季节。”研学项目负责人武文举说。

一群少年放下手机,拿起铲子,提上水桶,走进田间。小树栽好,孩子们雀跃着领取许愿卡,写下愿望,小心翼翼贴上去。

自然课结束,还有科技、历史、文化艺术课等着大家,每个环节都重互动参与。比如杨柳青木版年画课,先看视频,再观察老师现场演示,剩下就是体验时间。孩子们挨个上手,印出属于自己的年画。

说到市场主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杨柳青镇十街村也是受益者。

“以前咱是出了名的穷,集体收入才10万元。去年脱贫,今年预计能干到300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

为嘛变化这么大?跟着村支书杨大华转悠一圈,有了答案。

2000亩地一望无垠,枝繁叶茂,“墨绿的是槐树,鹅黄的是金叶榆。这是碧桃,树苗一年就能卖钱,林业观光人也不少。”杨大华手指一划,“村里成立合作社,种花,种树,建田园综合体。这一大片都被提前订购了!”

地处国道,毗邻雄安,销路不愁。十街村富了,带动周边4个村一起脱贫。

创新之魂

打开思路,找到出路。特色小镇成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一屏娃娃抱鱼的巨幅杨柳青年画,依靠声光电全息投影技术徐徐展开、缓缓升起。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2017年8月27日晚,天津“水滴”体育馆,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上的这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连年有余,是百姓心中最普遍的期盼,是一个国家所能构筑的最实在的温暖。新时代,中国经典、津门名片,以这样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杨柳青年画,打根儿上起,就是创新的产物。”民俗文化专家、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说。

大运河,给了杨柳青无尽滋养。运河通航的发达,南北文化的交融,使得杨柳青年画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运河沿岸的风物人情、时令习俗、民间传说、历史掌故,南方精细好用的纸张、颜料,京城宫廷画派的西洋透视技法,统统被杨柳青画师们“信手拈来”。

鼎盛时期,杨柳青棋布100多家画坊,每家50多张画案,200余名工人。

创新带来财气。每岁冬至前后,远近客商云集,直到腊月初货品交齐,商旅马车才络绎散去。

创新带来生机。时至今日,运河两岸绿柳依依,雕梁画栋,古镇依然画庄林立,字号满街。

引入实体企业,试水网络营销,开发衍生产品……创新给杨柳青年画插上翅膀,知名度影响力大大提振。目前,杨柳青共有年画从业人员2000多人,画坊70多家,年画衍生品研发16个类别180多个品种。前不久,杨柳青年画娃娃表情包在腾讯表情商店正式上线,迅速走俏。

杨柳青的发展不是孤本。西青区几个镇,你追我赶,努力挖掘优势资源,特色小镇成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行走张家窝镇,有处景观耐人寻味。张家窝是百年枣乡。规划区大片古枣树,没被直接砍伐,而是小心迁移,分植于新建的“枣林大道”两旁。“不久前,我们与李宁运动中心签约建设体育文化公园,让世界冠军认领古枣树。”镇党委书记王云介绍。

一棵枣树见理念。小城镇发展,既要重视生产,也要关注生态和生活。

与杨柳青毗邻的西青区中北镇,曾是天津大发、夏利汽车的诞生地。40平方公里小镇内,发展也不平衡。“镇西是我们的痛点。”中北镇党委书记张孟军很坦诚,“高铁周边,高压线下,高架桥下,属于城市的消极空间,种棵树都不能超过一定高度!”

难题怎么解?

中北镇花卉种植史近200年。肥沃土质加运河水源,被誉为“中国晚香玉之乡”。聘专业公司,对高铁和高压廊道整体谋划,占地面积1400亩的百年花乡项目成为中北镇西部开发“首要战役”。

光有花不够。中北镇因地制宜规划了运河文化体验区,依着京杭大运河沿岸18座主要城市的建筑风格,18个院落依次排开,市花、美食、地标性美景、传统民俗集中呈现,一站式观赏、品味、体验。“说到底,最后做的还是文化。”张孟军说。

正值周末,京杭大运河文旅展厅内,孩子们被声光电招引着,一步步走近运河文化。展厅一角的地板上,写满当年船工号子的名称,拉纤号、摇橹号、撑篙号、绞关号、打锚号……脚步挪移,不同的号子声次第响起、原音重现。千年运河史,瞬间到眼前。

悠悠南运河,哺育小镇千年,仍在滋养它的未来。

动力之源

特色小镇的发展为了人,特色小镇的建设依靠人。挖掘传统文化,传承开拓精神,激发内生动力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应有之义。

杨柳青镇民俗文化节办了十几年,元宵灯会连办26届。活动期间人流量骤增,一个灯会,一天来客可达约20万。玩的人热闹开心,工作人员辛苦异常。

“如果图轻松,就不办了。”潘兴旺说。

古镇文旅产业过去都是政府自己干,今年请了专业团队。

一开始有人质疑:“大头不都让企业挣走了吗?”

“以前自己鼓捣,人仰马翻,辛苦一年挣400万元。现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投入省了,每年净赚1000万元。”潘兴旺说。

实践是最好的回答。特色小镇共建共享,需要多元主体积极参与。除了政府、企业,也离不开每一位杨柳青人。

杨柳青历史上,一群普通人,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闯关东下南洋,家业肩上扛。走西口赶大营,货郎数津帮。”

“赶大营”始于140多年前。左宗棠收复新疆,大军给养难供,招募货郎。正逢漕运衰落,敢于闯荡的杨柳青人抓住机遇,一路随军贩售,到了西北边疆。

这一去多艰辛。渡河、翻山、穿越戈壁,还要跟着大军历经大大小小的战斗。

西青区文物保管所存有一份大营客留下的路单,记着途经的地名和里程——他们挑着担子,推着车子,凭着两条腿走了8190里、153站。

杨柳青安家大院的主人安文忠是第一批大营客。办完天津年货出发,入伏前走到新疆。中间休息一段。白露返程,腊月到津,把新疆的货物再运过来。一次2000头骆驼,一年往返一次。成为新疆津商首富后,安文忠回到杨柳青,置业兴学,回馈乡梓。

西青区民俗专家王洪海,多次赴新疆寻访,“一辈辈大营客来来往往,带动新疆天津两地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交流、民族团结。”

2019年元旦,经过多年寻访整理,纪录片《赶大营》在天津卫视播出。一段鲜为人知的艰辛跋涉历程走进公众视野。

“今天我们发掘赶大营文化,就是要重振敢闯敢试、艰苦奋斗的基因,化为新时代开拓进取、拼搏奋斗的动力。”西青区委书记李清说。

挖掘传统文化,传承开拓精神,激发内生动力。以特色小镇、特色村庄为依托,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一体推进,产业有说头,文化有看头,休闲有玩头,农民有赚头。大运河畔,杨柳青特色小镇引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正铺展。(人民日报记者 胡果 龚相娟)

《人民日报》(2019年11月01日 1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