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用细菌、病毒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通过疫苗接种使接受方获得免疫力。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免疫可以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不需要事先暴露,可以立刻响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病原体的入侵。特异性免疫是在主体的寿命期内发展起来的,是专门针对某个病原体的免疫。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的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埃博拉疫苗什么时候研制(关于埃博拉疫苗有何研究进展)(1)

特异性免疫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2.反应阶段,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

3.效应阶段,是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

举例来说,得过天花病的人将对天花病毒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因为天花病毒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增加了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在体内还产生抗天花病毒的抗体。人体的免疫系统又能把天花病毒这个敌人的特征长期记忆下来,如果再有天花病毒进入,就会很快被识别、被消灭。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高致病性病原体,致死率高达9O%。目前尚未有批准的疫苗用于其暴露前后的预防。近年来一些自然感染的埃博拉病例数增加,且埃博拉病毒被视为生物战剂,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研究埃博拉疫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埃博拉疫苗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一些候选疫苗证实可以保护非人灵长类动物。这些疫苗包括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可复制VSV、HPIV—3载体疫苗,以及病毒样颗粒疫苗。由于暴露后免疫十分重要,尤其是用于自然偶发感染,保护实验室相关人员,以及应对生物攻击。因此,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效的暴露后疫苗,特别是一次注射即可完全保护的疫苗。[1]

传统疫苗

传统疫苗,即采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脱毒、灭活等方法制成的疫苗。

对于埃博拉病毒来说,传统疫苗效果很差。

已报道有几种埃博拉灭活疫苗,但是这些疫苗都没有激活保护性免疫。改变佐剂、给药途径以及加强免疫的时间、攻毒保护实验也都没有发现效果。而且减毒活疫苗有返祖的潜在危险,据报道有小鼠和豚鼠适应减毒株EBOV,但其仍保留致病性。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或许可以找到安全有效的EBOV候选疫苗。[2]

核酸疫苗

将经筛选的埃博拉病毒基因克隆到质粒载体中。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入重组DNA,或者将重组DNA涂在胶体金颗粒表面,然后用基因枪注入皮肤内。同时结合委内瑞拉复制子,使这一体系具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能同时诱导埃博拉病毒蛋白产生的优点。与上述活载体疫苗方法不同的是,DNA疫苗不会诱发针对载体自身免疫反应。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很高的注射剂量,而且克隆DNA很可能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内,这也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最近第一个人体埃博拉疫苗试验拉开序幕,该疫苗是DNA技术的产品,利用埃博拉病毒已改变的非活性基因,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应急反应。

但由于各种原因,在疫苗试验中仍未使用活病毒。目前只能把研究锁定在疫苗的安全性、毒性和免疫应答反应等几个方面。

活载体疫苗

应用无致病性或弱毒的病毒和细菌,例如痘病毒、鸡痘病毒、火鸡疱疹病毒、伪狂犬病毒、腺病毒以及卡介苗分枝杆菌和沙门氏菌弱毒疫苗等作为载体,插入外源性保护基因,构建重组活载体疫苗。由于外源基因已是载体病毒或载体细菌“本身”成分,其所引起的免疫应答,常不低于完整病毒或细菌相应成分引起的免疫强度,而且各成分之间一般不发生相互干扰或排斥现象,又因可以同时插入几个外源基因,一种疫苗防止多种疾病,故是当前认为最有开发和应用前景的动物疫苗。

用活病毒为载体表达埃博拉病毒蛋白有一个优点,即病毒疫苗进入人体后接近于自然感染,埃博拉病毒蛋白便可在转染的细胞中表达。

这种方法有两个缺点:一个缺点是宿主细胞中大量的载体蛋白会导致免疫竞争,由此削弱了由载体表达的特异埃博拉病毒蛋白的免疫反应。另一缺点是人体中原先存在的免疫力可能会在机体针对活载体疫苗产生足够免疫应答之前就清除了受转染的细胞。

快速疫苗

2003年8月,美国研究员研制出了一种针对该病毒的快速疫苗,他们指出,快速疫苗有助于控制诸如埃博拉出血热等一些突发疾病的发生。据《自然》杂志的报道,此疫苗仅需通过一次注射,4周后就能使短尾猿免受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而先前的一些疫苗需花时6个月以及配合一些复合型的辅助物才能使动物体具免疫力。大多数疫苗由于产生免疫性太慢以至于一旦疾病暴发便难以发挥效用,因此它们仅能起到预防作用。研究者称,此种新研制的疫苗可快速地阻止埃博拉出血热的暴发,对人类安全有效。

快速疫苗的抗体免疫反应是用腺病毒(ADV)为载体,其中还包含了编码埃博拉病毒糖蛋白即抗原基因(GP)。它比用DNA激发,ADV刺激的反应的速度要快得多,但此反应相对较弱。为了测定这种免疫反应是否能抵抗该病,研究者将经过ADV—GP及核蛋白质(NP)为载体免疫过的猕猴,用埃博拉病毒感染。结果显示,此保护性非常高效,能使机体产生针对CD8 T细胞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这种快速疫苗为帮助控制埃博拉的流行扩散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并且对其他疾病的控制也有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学星, 杨松涛, 王化磊, 等. 埃博拉疫苗研究新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 8(007): 652-655.

2. 刘萍, 张庆华. 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J]. 免疫学杂志, 2005, 21(B06): 3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