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吃人家的嘴软”,王中都吃人家两回了,可嘴一点儿都不软,牙尖嘴利又狠又毒有个词儿叫“油嘴滑舌”,我们再来看几个和吃有关的打油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打油诗句大全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打油诗句大全集(趣话打油诗)

打油诗句大全集

大家都说“吃人家的嘴软”,王中都吃人家两回了,可嘴一点儿都不软,牙尖嘴利又狠又毒。有个词儿叫“油嘴滑舌”,我们再来看几个和吃有关的打油诗。

有个乡村教师夏天想吃茄子,便写了两句诗给学生:

东家茄子满园开,

未与先生当一餐。

学生母亲看到了有些不高兴,心想不就是茄子吗,你想吃直接跟我说不就得了,还转弯抹角划圈子!你不是要吃茄子吗,好!我茄死你!

从那天起先生的饭桌上日日三餐全是烧茄子,直吃得先生脸跟茄子似的,都紫了!这天面对着一大碗烧茄子实在吃不下去了,欲哭无泪,先生哭丧着脸又吟两句:

不料一茄茄到底,

呼茄容易遣茄难。

东北的小鸡炖蘑菇挺有名,北方有些地方小鸡炖茄子也常吃,估计上面这先生碗里没小鸡,我们来看个给先生送“小鸡”的故事。绍兴人王少翁挺抠门的,这年年节时给先生送贺礼,可巧先生不在家,王少翁便把礼物交给家人代转。先生回来听说有人送了只鸡,挺高兴,说那晚上吃东北菜小鸡炖蘑菇吧!家人说炖蘑菇?那鸡可嫩点!先生说嫩不怕呀,童子鸡才好吃呢!我看看这鸡……一看差点没把鼻子气歪了,王少翁送的这鸡也忒惨了点,是只才出鸡笼不久的小雏鸡!

先生一看这还不够一口呢这!算了,这蘑菇还是留着吧,我佛慈悲,吩咐家人赶快把鸡给他送回去,并附打油诗一首:

昨日蒙君惠只鸡,可怜离母未多时。

劝君莫把牛刀试,留取笼中作画眉。

到朋友家吃饭开PARTY是件很愉快的事,有些家伙玩得太疯总觉得不过瘾,还要挑肥捡瘦。董思白跟几个哥们儿到朋友家,正值午餐,见肉切得很薄,戏曰:

主人之刀利如锋,主母之手轻且松。

薄薄批来如纸同,轻轻装去无二重。

忽然窗下起微风,飘飘如入九宵中。

急忙使人追其踪,已过巫山十二峰。

又有人说:

薄薄批来浅浅铺,厨头娘子费工夫。

等闲不敢开窗看,恐被风吹入太湖。

看来这世上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还真不在少数。

再来看一个没吃到饭不高兴的,这个故事还牵扯到位名人,明朝时袁氏三兄弟为袁中道考取进士设盛宴庆贺,却忘掉了曾教过袁中道几天的蒙师刘福锦。刘气愤不已,便写了一纸“高塔入云有一层”句,派学生送去。中道一看连说“失敬,失敬”,急忙找两个哥哥商量。三人商定专门宴请刘福锦,马上下了请帖,上题一诗:

高塔入云有一层,孔明不能自通神。

一日为师终身父,谨请先生谅晚生。

另有一年广西三江县出了位进士,县官为他设宴庆贺,这回倒没忘了请老师,只是席间大家只顾称赞进士,却把他的老师冷落在一边,这位老师看来气量不大,阴阳怪气的来了首打油诗: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敝乡。

敝乡文章数进士,进士跟我学文章。

这位老师有点不明白,就算状元跟你学过文章又怎么样?人家是状元,你也不能是状元的平方!

中国人最早管老师叫师父,那是因为师生就像一家人一样,老师管吃管喝。后来学生食宿自理了,老师只管教书了,就不叫“师父”叫“老师”了。其实教书职业化以后,“一日为师终身是父”这话就过时了。农民种田,教师教书,医生看病,每个行业都无所谓贵贱,也不应该被尊敬或是蔑视,值得人尊敬的不是行业,而是对得起自己吃的这碗饭的人。

科举考试绝对不会出个题让你作打油诗,不过偶尔也能碰到个把不愿交白卷的来上几句。旧时一考生实在答题不出,在试卷上题了首打油诗还不错:

未曾提笔泪涟涟,

苦读寒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

回家一命归黄泉。

考官阅卷时,于每句后加两字,乃成: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

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

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

回家一命归黄泉------何必!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曾巩、曾布兄弟同赴科场,结果双双落榜,有人写了这样的诗嘲笑他们:

三年一度举场开,落杀曾家两秀才。

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

两个人回家后闭门不出日夜苦读,终于在数年后双双中了进士,与曾巩同榜的另一位进士戏改那首诗曰:

三年一度举场开,乐杀曾家两秀才。

有似云间双彩凤,飞去飞来落玉阶。

题金刚

金刚本是一团泥,张牙舞爪把人欺。

人说你是硬汉子,可敢同我洗澡去?

吴三桂镇守云南时,建功德庙,以庙中四大金刚为题征诗。有位官员一向与之不和,题了上面这首诗,一语激怒吴三桂,被捉去杀了头。

这是个因打油诗丢了脑袋的,我们再来看个诗写得对了强盗口味捡回条小命的。古时有人(一说欧阳修)与友行令,各作诗两句,须以犯罪之词为之,两个人的诗句合起来是:

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唐诗人李涉夜过九江碰到了劫道的,强盗头正好是个文学青年,知道对方是著名的大诗人后,当即表态不抢他的钱财,但要他现场作首诗来研究研究。才思敏捷的李涉即吟诗一首相赠:

春雨潇潇江上春,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强盗头得诗大喜,请李涉大吃了一顿,还和他烧香磕头拜了把子。眼见偷鸡不成蚀把米,小强盗们恨得牙根发庠,有怨言还不敢说,不过听说后来他们再劫到长得文诌诌的客户,特别狠,不等老大发话,早有三四个蹿过去一棍子打晕,省得他再作诗!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劝人学好的一句话,不过出身不好,就算当了大官总有些人会看不起你。宋朝时福建有个海盗叫郑广,受招安后被封了官,但其它官员总觉得他阶级成份不好,对他总是另眼看待。一次官员相聚,又有人对他冷嘲热讽,郑广愤然吟诗一首:

郑广有诗赠众官,满朝文武总一般。

众人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

明朝一裁缝贿赂得官,顾霞山作诗讽曰:

近来仕路太糊涂,强把裁缝作大夫。

软翅一朝风荡破,分明两个剪刀箍。

有个书生要赴京赶考,行至渡口时恰一姓曹的富商的船正要开往京城,便要求搭乘。因为人多,姓曹的让他到船后梢去坐,书生嫌位置不好,坐下来吟了一首诗:

可恨青龙偃月刀,华容道上未诛曹。

如今留下奸雄种,逼得诗人坐后艄。

像这等书生连咬吕洞宾的狗都不如,“狗咬吕洞宾”是因为“不识好人心”,书生狂呔却是无耻卑劣。

朱贞白有个很要好的朋友,做官后朱贞白去看他,想不到此人竟说不认识他,朱贞白气得在官衙大堂格子屏风上写道:

道格何曾格,言糊又不糊。

浑身都是眼,还是识人无。

明代一位姓薛的浙江籍官员任期满要去京都述职,一帮朋友给他赋诗送行,一人作了“你也作诗送老薛,我也作诗送老薛”两句后,头上青筋直跳也出不来一句了,旁边人忙补了两句给他解围,整体读下来还不错:

你也作诗送老薛,我也作诗送老薛。

秋江两岸红蓼深,都是离人眼中血。

像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民间有不少,据说乾隆皇帝游西湖时,沈德潜随驾,适逢大雪纷纷,乾隆有心难他,乃作诗曰:“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 剩下一句让沈德潜对,沈随口答:“飞入梅花都不见。” 人皆叹服。

还有这样一首: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另传朱元璋登基之日,忽闻一声嘹亮的鸡鸣,以为祥兆,乃作《咏鸡诗》一首曰:“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群臣目瞪口呆,不知当赞不当赞。朱元璋微微一笑,又吟:“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朱元璋作过许多诸如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的让群臣叫好不是、不叫好又冷场的打油诗,他的后人们也发扬祖先传统,喜欢说大白话,明朝另一个皇帝朱棣诗作得不多,讲话倒更是 “通俗”,曾发过 “着锦衣卫吩咐上元县抬出门外,着狗吃了”的圣旨,可谓古今少有!

朱无璋也有些诗气概非凡,他未得志前到处流浪,一次在山边睡觉,夜半醒来无限感慨,冲口而出一诗:

天作铺盖地作床,日月星辰伴我眠。

通宵不敢长伸腿,惟恐江山一脚穿。

朱元璋反对铺张浪费,并身体力行,据说“四菜一汤”最初就是朱元璋推行的,后来上行下效,成了官场上招待的标准。

一年朱元璋的大脚马皇后生日,举办了个庆祝宴会,群臣都来了。朱元璋亲自定了菜谱,第一道菜是炒罗卜,朱元璋说:“罗卜者,良药也。俗话说‘罗卜进了城,有病不出门’,希望各位也能做到‘官家进了城,坏事不出门’。”

第二道菜是炒韭菜,朱元璋说:“一盘韭菜青又青,和治久长保安宁。”第三道菜是炒芹菜,第四道菜是炒蒜苗,朱元璋说:“两碗青菜一样香,勤政为民好臣相。”

最后上来的是葱花豆腐汤,朱元璋喝了一大口,站起来吟了首诗:

小葱豆腐清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

丁是丁来卯是卯,一统江山不改色

朱元璋当了皇帝,他家乡的父老乡亲不但没沾了光,生活质量反而是“一夜回到解放前”,朱元璋的家乡凤阳流传一首民谣: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

惟有我家没有得卖,肩背花鼓走四方。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要是皇上属了哪种动物,那对它们来说倒真是宏福齐天。宋徽宗生肖属狗,就规定全国不得杀狗;元仁宗生肖属鸡,结果连倒提着鸡两条腿都有罪!

明武宗朱厚照属猪,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宣布严禁杀猪,“即将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如有故违,本犯并当房家小,发极边远充军。”这道命令发布后,猪在全国几乎绝种,以至第二年清明祭祀时,连个猪头都找不到!

人的属相是用十二种动物同十二地支相配而成,明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认为古代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古人根据动物出没活动时间规律,选出了十二种动物配十二个时辰,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宋洪巽《阳谷漫录》中说:“丁寅辰午申戌俱阳,故取属相之奇数以为名,鼠虎龙猴狗皆五趾,而马皆单蹄也;丑卯巳未酉亥皆俱阴,故取属相之偶数以为名,牛羊鸡猴皆猪皆四趾、兔两趾、蛇两舌也。”

洪巽说十二生肖是根据足趾单数来入选排列的,唯独老鼠前足四趾后足五趾,因其特殊,故排在首位。

民间婚嫁有“属相相克”的说法,据说源自东方朔。汉武帝时,东方朔为太中大夫,一年刘彻底要广选美女以充后宫,东方朔恰有一个叫香儿的16岁女儿在入选之列。东方朔不想让女儿进宫,可也不能公开和皇上顶着干,这人聪明得很,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上朝时他对武帝说:“万岁知道有属相之说,可您可能不知道有一首‘属相相克诗’,我念给您听听。”

东方朔煞有介事的念了首诗:

金鸡犯玉兔,猪猴不到头。

虎蛇如刀错,兔龙泪交流。

汉武帝听得莫名其妙,让东方朔说得详细点,东方朔一看鱼上钩了,就说:“万岁,‘兔龙泪交充’,您是真龙天子,而今年16岁的属兔,圣上如选16岁的女子进宫,是凶兆,不吉啊!”

汉武帝还真信这些,一问群臣有没有这回事,谁也说不准,所以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于是传旨16岁的女孩子全部不在侯选之列。

新嫁娘词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清代有个63岁的老头娶了个16岁的少女为继室,白发青丝,很不般配,有人写诗打趣:

二八佳人七九郎,婚姻何故不相当?

红绡帐里求欢处,一朵梨花压海棠。

有个叫王雅宜的人更厉害,70岁那年还花重金买了个小妾,天天带着招摇过市,许高阳作诗嘲曰:

七十做新郎,残花入洞房。

娶犹秋燕子,健亦病鸳鸯。

戏水全无力,衔泥不上梁。

空烦神女意,为雨傍高唐。

古之俚词俗曲多戏谑之作,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某人娶妻,已非处女,袁可潜作《如梦令》赠之云:

今夜盛排筵宴,准拟寻芳一遍。春去

已多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

君一方白绢。

此可谓之“打油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