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活比我童年的梦想生活不知道要好几百倍呀。那时的梦想王国最美不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三转一响,洋犁子洋耙”。如今,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我们生活在现代信息时代,无论你走到哪里,总有一份牵挂系在电话、手机和互联网的另一头为你祝福,轻轻地叫着你的乳名,令你泪流满面。“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交通更加便利。特别是电气化的发展,液化气、微波炉、冰箱、彩电、电脑、洗衣机和空调走进平常百姓家。城市人过着四季如春的生活,已感受不到四季的变换,农村也实现城乡一体化了。真可谓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我们庆幸赶上新时代。
幸福生活的感受都是一样的,可是,苦难生活却各有各的感受。在我幼年的记忆里,最难熬的便是漫长的夏季。夏天的酷暑不必说,单是夏夜的蚊子以及“人蚊”大战的斗争,可谓你死我活了。那时,家里日子很艰难,紧巴得连一把新蒲扇都添不起。一到夏夜,蚊子四处飞扬,到处寻觅“食物”,盯在身上大饱口福,吸着你的鲜血。用手打着便是鲜血一团,那是自己的血养活了“吸血虫”。我打记事就感受着被蚊子叮咬的痛苦与折磨。站着咬腿肚,蹲着咬脚腕,躺着咬脊梁,让你无处可逃,有时难受得直哭。
农村的夏夜是漫长的。一到摸黑,全家人喝罢汤,母亲忙着唰锅洗碗、喂猪喂鸭,等忙完全天的活,已是大半夜了。而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一喝罢汤,便将院子打扫干净,铺上芦苇凉席,抢占最好的位置,等奶奶为我们扇扇子,打蚊子,讲冇话。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进入梦乡。慢长的夏夜,奶奶的扇子一刻也没有停。她不停地打蚊子、扇风,直到天蒙蒙亮,天凉了,蚊子少了,才睡上一会儿。我至今难以想像,奶奶是怎样度过那慢长的夏夜的?难道她就不怕蚊子咬?不怕热吗?难道奶奶就不困吗?直到我初为人父,这个谜团才解开。那是浓浓的亲情,无限的母爱啊。我打小就生活在奶奶的深爱里,在奶奶的呵护下,避免了蚊子的叮咬和夏天的炎热。童年时光,虽然慢长,但很快乐,很幸福。我们有幸生活在伟大的爱河里,在母爱的温暖里,被奶奶、母亲呵护着,一天天的长大,走过了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
不过,最难忘的还是夏夜里许多感人的故事。特别是有风的夜晚,凉风习习,星光灿烂。母亲早早地收拾完家务,招呼大家吃西瓜。全家人围坐在土桌旁,切一个大西瓜,凉甜解渴、消暑。那时,生产队种的西瓜那真叫大呀,一个三、四十斤,开一个就够全家人吃的。那西瓜呀真叫甜呀,有红沙瓤、白沙瓤,还有黄沙瓤。吃一口甜掉牙,比蜜还甜,可以说,用语言来形容已显得苍白无力了。吃瓜时瓜籽是不许随便吐的,中间放个脸盆,一手拿瓜,一手拿籽,吃完一块,将瓜籽丢在盆里。我的性急,为了多抢一块瓜,吃瓜从不吐籽儿的,用狼吞虎咽来形容,一点不算夸张。不等吃完一块,就去拿另一块。每逢这时,奶奶总笑着说:“别忙,慢慢吃,小心呛着。”可我就是本性难改,几块瓜下肚,小肚子便吃得像个大西瓜。哥哥常常开玩笑,拿着刀要开我这个“大西瓜”,吓得我跺在奶奶的怀里。吃完了瓜,母亲忙着打扫,收拾,将盆里的西瓜籽洗净,然后摊在锅盖上晾晒。等次日的晚上,我们磕着瓜籽,躺在凉席上,边乘着奶奶扇的凉风,边听奶奶讲冇话、唱儿歌:小老鼠,爬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猫来了,吱妞跑了。还有:小白孩,洗白手,扎花鞋。扎的花鞋搁那坡,搁板儿上。鸡叨跑,狗捻上,捏着鼻子哭姥娘。姥娘姥娘恁别哭,给恁杀个大肥猪。讲完一段,我们还闹着听,直到我们在奶奶的呵护下,渐渐进入梦乡,又一个酷暑炎热的夏日,消失在甜美的梦里。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在那没有电的年月,战胜酷暑的最好的工具便是扇子了。记得上小学时,一到夏天便与扇子结下了深情厚意,也从中体味出我国传统 “扇文化”的博大精深。课堂上是不准扇蒲扇的,只有纸扇方可。纸扇很便宜,5分钱一把。扇面上印着“梅、兰、竹、菊”国画,画面题诗:有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乡来/,徐积的:一丛春色入花来/便把阳春不放回/,刘禹锡的: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等,至今让我难忘。我最早了解国画,学古诗便是通过纸扇。不过,纸扇易坏,花5分钱有时也显奢侈。我们便用较硬的纸张折,一把简易的纸扇便成了。我们仿古人也在扇面上题诗:“扇子有风,拿在手中;别人来借,不中不中”。记不清这首诗出自哪位“大家”之手,但却风靡一时。如同今天互联网上炒得“帖子”,一夜之间,红遍全球,甚至传遍整个少年时代。现在想来,仍记忆犹新,令人难忘。
啊,那扇子有风的年代,那快乐的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将永远留在记忆深处,让我怀念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年月。
可如今的孩子们,生活在新世纪、新时代,他们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成为“小皇帝”。吃穿不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已不知道四季的变换,生活在“幸福”里。他们被迫与大自然隔离,并逐渐丧失了孩童的天真。我真担心这样的“温室效应”,在今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能否经受起生活的磨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