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外国名牌,其实在本国的名字没那么洋气,甚至说有些土气。要感谢那些翻译人才,他们才有如此好中文的品牌名。

提到宝马大家更不会陌生,很多人都会戏称它为“别摸我”。但其实德语里BMW是Bayerische Motorenwerke的缩写,意思是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也是很接地气了呢。古有汗血宝马,今有宝马汽车。同样都是代步工具,宝马一出,霸气侧漏。

说完宝马说悍马,悍马的英文品牌是hummer,有“嗡嗡”的意思。额,声音嗡嗡的汽车。说啥呢?明明是发动机动力十足的汽车。这个翻译也很棒。你要搞个中文汽车名叫“轰轰”,估计会被人笑坏。

买家居,去宜家(IKEA),这是许多年轻人的选择。可你是否知道,这个品牌是如何来的呢?IKEA这个名字是从宜家创始人的个人名字(Ingvar Kamprad)、他生长的农庄名称(Elmtaryd)和村落名称(Agunnaryd)的开头字母组合而来的。这不就是外国人写信的收件人地址写法么?

再看看这两个牌子,舒肤佳,纳爱斯,舒肤佳的英文是safeguard,纳爱斯是nice。如果舒肤佳按照直译,听名字和威猛先生做的是一类产品吧。纳爱斯就是好的意思,你做一个东西,牌子就叫“好”,该有多土。

从代步工具到家居日用,很多我们听起来洋味十足的名字结果都是翻译的好。钢琴什么的算是高雅艺术吧,可它的厂商名字其实也挺土。比如说这个,雅马哈。虽然带一个“雅”字,其实这是一个日文的音译,在日文里面,这个读音对应的意思是”山叶“。山叶牌钢琴,家族企业,土味十足。

外国中文品牌起名(某些外国品牌起名很随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