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DONG追梦的郑州人从来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焦虑,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2022年最重要的是活下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2022年最重要的是活下去
FANGDONG
追梦的郑州人从来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焦虑。
FANGDONG | 房东俱乐会
撰文:黑泥 美编:小樱 校对:大豆
01
躺不躺平都平,平凡或平庸
“罐头是在1810年发明出来的,可是,开罐器却在1858年才被发明出来,很奇怪吧。有时候就是这样,无论爱情还是生活,重要的东西也许会迟来一步。”
王森在郑州街头奔波了50天后,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他用日剧《最高の离婚》中的这句台词安慰自己。
刚从信阳师院毕业二年多的王森,去年底又从一家公司“毕业”了。
春节在老家时,轮番的相亲让他无所适从。刚过了年,他就迅速逃离了家乡,就像他找到工作这样,他相信爱情也会“迟来一步”的,只要去找。
王森是95后,像他这么大甚至再小一点儿的同事,“几乎都有工作和婚姻的焦虑。”
在老家想要结婚娶媳妇,十几甚至几十万的彩礼、办婚礼都是后话,上来第一条就是先得买套房。
“房子买不起,婚就结不成,很颓。”王森目睹了家乡的婚礼习俗后感慨,他说,“当你通过工作,用3年的时间就能买得起房,那所有人都会努力。但要是用30年才能买得起,还会有这个欲望吗?”
王森这50天找工作的经历告诉他,以他现在的收入状况,即使用50年也在郑州买不起他结婚需用的房子。
看招聘软件上的一个岗位要求,围绕这个岗位的周边岗位都要会。如一个编导岗,你得会剪辑、文案、拍摄、运营等,一问薪金3500;还有,招聘岗位明明写的是其它工种,一面试发现是销售。
在郑州,仿佛所有职业,都有变成销售的可能。
有一次,一个面试官直接对他说,“郑州不需要多垂直,需要大杂烩,啥都会啥都懂,但你还不能太要求薪资和五险一金。”
郑州从来不缺年轻人,但对年轻人特别苛刻。BOSS打江山,需要一个团队,BOSS只有一个,那个团队,也就你一个。
他甚至一度开始怀疑:
郑州到底是不是一个有着一千多万人口的大城市,难道真的只是一个交通枢纽吗?
“骑驴找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考研!”信阳师院毕业的王森,最终目标是想做一名人民教师。刚毕业那会儿,他曾参加过一两次公开教师招聘,很快败下阵来。一个重点中学的教师职位,有几十个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去竞争。
学历,就像一个过滤器,让你在踏入社会之前,就被淘汰出局。
3月11日,2022年考研国家分数线正式公布,除去个别专业与去年持平,其他专业的分数线至少上涨10分。而今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达到457万人,相较于去年增加80万,院校计划招生人数只有100万人。
这意味着,全国将有357万的考生落榜。有人评论,“考研人数一年比一年多,难度却只增不减。考研学子的竞争太大了。”
“我的很多朋友都躺平了。”王森说,跟他同年毕业的学生有两个职业走向:一部分是靠父母铺的路,多数浑浑噩噩,吃喝玩乐,看似很潇洒;另一部分就是自谋职业,在郑州的这一群同学中,真正靠自己闯出来的,目前连一个也没有,大多都是找了一份勉强够自己生活的工作,还总是抱怨加班,随时想辞了老板走人。
王森觉得,这个时代太浮躁太焦虑,尤其是抖音等短视频的出现,大家都在追求短暂的欢愉。他的一个同事,泡面3分钟的事儿,都不想做;看电视剧一定要倍速,或者划着看才行。而且网络上传递的价值观也在影响着这一代人,二十几岁的年纪,恨不得也拥有四十几岁才能取得的成就。
和他的同学一样,王森也曾经焦虑过,但是现在他已经从焦虑中走了出来。
在他找工作的50天时间里,几乎每一天都制作了求职心得的小视频,收获了不少为他加油点赞的粉丝,甚至有HR在下面留言,问他学的什么专业。
他相信《最高の离婚》中传达出的理念:生活就是这样,你一路上会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最后和你在一起的应当是最适合你的那个。
就像有些人很容易感受到快乐一样,而有些人始终被负面情绪左右,感受快乐是一种能力,逃离焦虑也是一种能力。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知。
躺不躺平都平,平凡或平庸。王森能接受平凡,努力想静下心学习,即使考不上研究生,也可做一个有内涵的人。
02
职场35岁现象
XD电商公司裁掉5名运营,目前只剩下了一个。
5人走后,36岁的张峰承担了所有。正如王森在招聘软件上看到的岗位要求一样,看似一个岗,但需要身兼数职。
同事们的离开,张峰的压力倍增。这家电商公司经营有三个类目:化妆品、居家日用、医疗器械,在各大平台开了6家店铺,京东、阿里、拼多多上的店铺属于传统电商;小红书、抖音和快手上的店铺属于内容电商。
电商公司一路“发展”,高峰期一个店铺两三个运营,然后是一个店铺一个运营,最后终于“发展”成6个店铺一个运营了。
按照运营的工作内容,分为内运营和外运营。内运营负责上架品类、各种宝贝的卖点,对比同行,找到核心,抓住消费者心理,展现优势,需要随时更新文案图片视频,及时传递给客户。
外运营主要是负责店铺的流量,有免费和付费两种,像阿里,报“淘客”、团长之类的,多花钱,就能成头部卖家,抖音,可开千川账户,充钱引流,会带来精准的客户;至于免费引流,那就要看各自的推广手段了。
张峰一天的工作千头万绪,同事们走后的那段时间,他总是失眠,有时半醒半睡之间还在想着更新页面。
36岁是一个尴尬的年龄,年轻的同事不怕被辞退,大不了重新开始,但张峰连辞职的勇气都没有,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一个必须哄着的好宝宝。
从去年开始,张峰的老婆就处于半待业状态,一年之中休息了多半年。原先有大把的梦想,现在只有大把的时光。今年3月份,老婆又进入了待业状态,一个月只能领2000元的底薪,还处在随时失业的边缘。
张峰的工作量加大,工资却没有涨,依旧是8K 的月薪,除去房贷车贷人情世故家庭开支,跟十几年前上班时一样,月光。
疫情的波动,快成了张峰的心脏跳动。他一直忧心,哪一天遇着意外,他不知道能不能撑住,心脏还能不能跳动。
他现在开始恨自己,早年间没有持续学习。
职场上中年人的竞争对手,绝不是年轻人,而是自己。
过去我们的思维,35岁前拼命工作,35岁后走上管理层,步步高升。可现在是一个变化太快的时代,虽然说自己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可辞职后甚至连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王森在找工作的50天时间里,除了保洁和保安,基本上也没有遇见招聘35岁以上的。
道理很简单:优质的中层管理岗位会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大,加之科技的发展赋能,企业管理变得更加简单高效;再者,对于企业来讲,年轻人的性价比更高。
房地产企业优化员工,几乎都是从中层管理者开始,一个管理者的工资能抵住十几个基层员工,优化下去一个工资高的,节省一半开支,还不影响干活,企业何乐而不为呢?
35岁的职场瓶颈,不是职场问题,而是个人能力提升的停滞。
目前的张峰,在努力维持工作和家庭的同时,逐渐意识到,不能沉迷在功劳簿上过日子。
张峰所在的电商行业,是一个内卷与机会并存的行业,有的运营高手,在抖音上卖课程,一套就好几万,收入奇高。张峰内观自己这几年的工作,拥有平台,没用平台,拥有实操,没转化实操。不能运用的知识,装在肚子里,只是青菜屎。
张峰回归忙碌,不再为忙而忙。工作解决的是吃饭,凡是能让你吃饭的技术,一定要做到极致,到那个时候,工作又不仅仅是吃饭。
他要做这样的人,而这种人,放在什么年龄段都是稀缺的。
03
没有职场,只有存亡
“你有没有心疼过员工张峰?”我问XD电商公司的老板魏总。
“我也很难,没有办法。”魏总无奈地说,“以前,是我自己一个人运营这几个店铺,还兼职进货、发货、财务、保洁、客服等,谁喊过一声累?”
魏总是在淘宝网上做治疗狐臭的药膏起家的,那个时候还没有短视频,他的套路就是全网营销,凡是能给店铺带来流量的手法,全都用过。
传统电商让他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根据他成功的“全网营销”战略,很快就上了抖音、快手和小红书。
产品在增多,投入也在加大。魏总的几个店铺,每年的保证金和平台使用费四五十万。魏总说,“这小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有的保证金将来不做了,是可以退的。
在魏总的投资比重中,10%的货,30%的人工,60%的推广费,他甚至都没有计算“仨核桃俩枣”的保证金和年费。
短视频来了之后,电商变成了传统电商,业务开始萎缩;疫情来了之后,大批商业快速涌入短视频这个新赛道,内卷严重,业务进一步萎缩。
据魏总介绍,别看抖音上面一天到晚蹦蹦哒哒的,真正赚钱的不到10%,大部分能顾主吃喝都不错了;而在赚钱的10%当中,90%以上都是赚的小钱,赚大钱的,微乎其微。
魏总说自己是做电商的老油条,情况相对还好点儿,“只有内部人才知道,有多少人死得有多惨。”他身边的同行朋友,很多属于行业新手,觉得电商投资少,然后进了一堆货,结果卖不出去,想卖出去,就要追加流量投资,最后发现还是卖不出去。
他们这一行,老板的选择都是转行;打工的很少转行,要么自己做,要么换其它公司,继续提升学习。
魏总很无奈地说,“我裁掉的5个运营,在人工开支上一年能省掉几十万。再说,我自己本身也是运营好手,做传统电商和内容电商的,没有哪个老板不精通运营的。”
他之所以选择留下张峰,是因为他的员工里,也只有张峰能够与他一起并肩作战。
魏总砍掉生意上的枝蔓,选择重新出发,集中所有精力让公司度过这个特殊阶段。现在每天沉浸在具体工作上,根本没时间焦虑。
04
衰老的反义词不是年轻,而是希望
某钢琴艺术学校的吴老师,越来越替现在的年轻人感到焦虑。
据吴老师讲,以前招聘时,刚毕业的大学生,读书期间有过一两年的代课经验,他们的目标都比较高,一般会问,“工资能不能拿到5000?是否提供住宿?有没有五险一金?”
遇到这样的求职者,吴老师的回答是:1.我们可以提供比同行更具有竞争力的薪资;2.每周会有专业的培训,有利于个人成长;3.经常会外出学习,组织一些比赛,请优秀的辅导老师讲课,积累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双方谈妥后,求职者还是会问,“待遇能不能再提高一点儿?”
吴老师根据班上一些老师的态度判断,像这种层层加码的心理,即便来了,也有一百个不满意。其实,他们钢琴艺术学校老师的薪资在六七千元左右,吴老师并不想一开始就说那么高。因为他发现,一个月给出不少的工资,“那些年轻老师还是掐着点走,不加班,不学习,宁愿刷手机,也不想提升业务,被动执行,说啥搞啥,缺乏创新能力。”
吴老师的良苦用心,年轻人并不买账。
95后的王森就认为,这些公司就是在PUA他们,饼画得很大却不能给年轻人一个清晰的够得着的目标,看不到希望,他们宁愿躺平。
想想躺平的年轻人,心底就一阵悲凉。
年轻人是光明力量的朝阳,躺平万万不该成为年轻人的墓志铭。
像我这样的中年人,即使已工作数年,仍常常在心底升起恐惧之感。对于未来,眼前似乎永远有一团迷雾,什么都看不清,什么都看不到,不知道自己该往哪儿走,更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规划自己的人生。
直到后来我发现:说到底,焦虑,大部分来自于自身的失败,小部分才来自于社会大环境和行业的影响。
当代年轻人的职场焦虑,根源基本上在于:没有一项能够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专业技能,又不愿意为之努力。
这与疫情无关,与时代无关,只在自己,个体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当很多人都在抱怨工作不好找的时候,我们同样应该看到:一个具有专业技能的四十岁的中年人重返职场,一样能找到不错的工作;一个老教授80多岁了还会被单位返聘;有些人无论环境、行业怎样改变,总是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优秀的郑州人从来没时间用来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