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
背靠着黄杨尖和高道山两座高山,因此形成了背山面海、水源充足、河道纵横的风水宝地。
黄杨尖作为本岛第一高山早已为人所知,而位于临城西北面的高道山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高道缘起葛仙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高道山的历来有就和葛仙翁修炼求道的传说有关。
葛仙翁即葛玄,三国时期的道士,字孝先,葛洪的从祖父,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据舟山地方志记载,葛玄因避战乱,曾入海山修道炼丹于定海临城高道山,葛玄羽化后,人们还在黄杨尖上建寺庙,主供葛仙翁。
古时道士修炼都喜欢在冷僻的高山之中,找一个山洞打坐炼丹以求升仙。而高道山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个名字,凡遇湿润一些的日子,就云雾满山,终日不散,颇有仙风道骨的意味。因此登临高道山一定要挑有云雾的日子,如此才能感受到高道山最本真的内涵,此情此景,与葛仙翁所感应该几无差别。
高道山位于临城西北面,翻山而过便是白泉皋泄岙毛竹山,一条石蛋路越岭而过,联通着临城和白泉,因此这里的山路近年来也成为徒步爱好者喜爱的健身步道之一。
高云古寺佛缘千年
如今,从临城一侧上山,一条两车道的山路已经修建完成,直通靠近山顶的高云寺。高云寺原本规模不大,近年重建后焕然一新,宏伟的大殿造起来,香火旺盛。
而高道山由道转佛,是因为在北宋年间,苏州高僧法宏大师云游到这里,见到山中密林深处一道灵光直冲云霄,便搭了个小竹棚,苦修数十载,从此高道山开始与佛教结缘。
而扬州高僧龙镜也是云游路经高道山,发现了当年葛玄在山顶修炼的山洞,大喜,辟为修行之所,一面修行一面采药为当地百姓治病,信众越来越多,于是募建了高云寺。
寺院位置
高云寺并不在高道山的顶上,而在山中驿道的中点,这样临城、白泉两边的信众上山都很方便,从高云寺后继续步行上山,路在半道分岔,一条通向山顶的长寿洞,也就是葛玄、龙镜修炼的地方,一条则下山往白泉毛竹山去了。
爱国高僧的传奇故事
纪
念
高山藏古寺,而古寺有故事。
到了高云寺就会发现这里与一般的寺庙有些不同,在西厢房,有一个“爱国高僧广照纪念室”,纪念室内,有一块王家恒题字的“爱国高僧广照”石碑。
这是一段关于爱国的革命传奇。
上世纪三十年代高云寺住持广照的抗日事迹一直流传在当地百姓的口中。
广照,原名倪正四,1898年出生于江苏泰兴,21岁到普陀山,随后在紫竹林禅寺出家,后出任高云寺住持。
他和寺内高僧真悟(原少林三十二代武僧,后任伏龙庵住持)结成莫逆之交,并在其指导下练习武功。抗日战争爆发后,广照带领僧人捐助急赈,救济饥贫,接待灾民。他说:“国难当头,百姓遭殃,我们出家人当以民族大义为重,为抗战尽绵薄之力。”
而高云寺也成为抗日游击队的活动和藏身之处。驻舟日军疑高云寺与游击队有联系,视其为眼中钉。
1939年10月20日,游击队与日军突发遭遇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几名游击队员向高云寺方向撤退。日军紧追不放,随后包围了高云寺。
广照没有说出游击队员的藏身地点。日军用喷火器纵火烧寺,广照气急之下从后厢房操起两柄大刀,纵跳飞跃,将两名开枪的日寇活生生地劈成了两半,并仗着自己飞檐走壁的绝技逃离了,恼羞成怒的日寇一把火就将高云寺烧成了一片废墟瓦砾。史料记载:日军当日纵火烧掉高云寺27间房屋,大火烧红了高道山的天空。
为了躲避日军的搜捕,广照的徒弟放出话来:“广照死了!”并连夜在高道山新修了一座坟墓,墓碑上写着:广照和尚寿域。日军头目闻讯后将信将疑,下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3名日伪军来到高道山,寻了半天,找到广照的坟墓,随即砸了墓碑,正要挖坟开馆验尸,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继而电闪雷鸣,吓得丢下铁锹等工具,连滚带爬逃下山去。自此,广照隐姓埋名。
抗战胜利后,广照得佛门信徒帮助,在废墟上重建了高云寺。解放战争中,高云寺又成为我东海游击总队部分指战员的活动和藏身之地。文革期间,高云寺也同样难免厄运,除剩下栖身的两间小平房外,全部被拆殆尽。文革结束后,年迈的广照移居伏龙庵颐养天年,直至圆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