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之际月表

——《史记》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穆,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以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鉏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田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乎!

译文:太史公研读了有关秦楚之际的记载说:最早对秦国的发难,起于陈涉;用残暴的手段灭亡秦朝的,则出自项羽之手;拨乱反正,诛除暴虐,平定海内,最终登上帝位的,则是完成于汉家。在五年时间里,发号施令的人换了三个,自有人类以来,还未曾有受天命像这样急促的。

从前虞舜、夏禹兴起的时候,他们都是积累善行、功德长达数十年之久,恩德遍泽于百姓,他们还得先代行君主的政事,经过上天的考验,然后才正式登上帝位。商汤和周武王王业的成就,是从他们的祖先契和后稷就开始了。他们的祖先不断完善自己的仁德,坚持按照道义做事,这样过了十几代,到了武王的时候,才得以有未曾约定就有八百诸侯到孟津会盟的盛大场面,但武王还嫌时机不够成熟;又经过一段时间,商汤才放逐了夏桀,武王才诛杀了殷纣。秦国自襄公时兴起,在文公、穆公时强大的国力便体现了出来,献公、孝公以后,逐渐蚕食六国,前后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到了秦始皇即位的时候,才得以兼并六国诸侯。像虞、夏、商、周一样的世代积累德行,像秦国这样的世代积累实力,不断进行扩张才能取得天下,可见统一天下是如此艰难。

秦始皇称帝以后,担心诸侯的存在会造成战乱不休,于是没有分封一尺的土地,还拆毁名城,销毁兵器,铲除豪杰之士,希望以此来保持万代的帝业;但是,帝业的兴起,却来自于民间,各地豪杰联合起来攻打秦朝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夏、商、周三代。从前秦国所设下的禁令,这时却恰好成为帮助那些贤人排除灭秦困难的助力。所以天下的贤士豪杰奋发而起,各显身手而称雄天下,谁说没有封土便不能成就帝业?这就是书传上所说的大圣人吧?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如果不是大圣人,谁又能受得起这样的天命而成就帝业呢?

古文观止68(古文观止七四)(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