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老师,怎样剥离开思想,引发自性流露?

自然妙義答:这就像一钵浑浊的、带着泥沙的水,怎样让它澄清,让水与泥沙分离呢?是不是将它「静置」,一段时间后,水就会变清澈,泥沙会下沉?这样是不是可以把水倒出,将它们分离开了?

江澄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们所做的所能成就的(1)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靓。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我们的意念、意识、思想、认知等等,亦是如此。

静坐冥想,就是这样一个「静置」的过程,准确地说是「意澄」。从粗石细沙泥末到更微细的杂质,让意念不断地澄澈,不断地净化,让有价值的意识逐渐显现并凝聚成有价值的思想,再形成一种有价值的认知,正知,正见,智慧,明心见性……

江澄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们所做的所能成就的(2)

意识的调整永为知觉者所知,

因永恒的灵是不变的。

那些心灵不能照亮自己,

因为他们是作为对象而被认知。

知觉者与对象不能同时被知觉。

意识由另一意识所知,

便造成无穷后退,

引致思想上的混乱。

当心灵变成更高形式的灵体,

便能知觉更高的意识。

《瑜伽经》上这样说。意识的调整永远被我们所知。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到内心烦躁、头脑凌乱,这实际上是因为所获取的「意识」由另一意识所知而导致。所以,正知,正见,尤为重要。

很多人,认为自己读不懂经典就远离它,实际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经历种种,我们的思想认知有了提升,心灵变成更高形式的灵体,这时我们便能觉知、体悟到「更高的意识」——经典中的本真含义。所以,经典要读,一段时间后还要重温,这样就能通晓、受益匪浅。

江澄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们所做的所能成就的(3)

「意识可由真我的力量产生。」这种意识近乎一种直觉。超越理性和感性而存在,是一种智慧。对于大多数人,它是可遇不可求的第六感,神秘奇妙不可思议的灵性体验;对于训练有素的人,能与真我联结和合一的人,只是一种轻车熟路的能力。因此,要不断地净化自己,遇见「真我」,本来清净、圆满、具足。

《瑜伽经》说,「超自然力量可由前生而得、通过药物而获得、通过念诵咒文,以及通过静坐冥而获得。」通过静坐冥想是一种「自力」,其它则是「他力」。身处末法时代的我们,业深、慧浅、福薄,是需要仰仗佛菩萨「他力」加持的,且需要达至「自他不二」。比如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及其十二大愿、药师灌顶真言、解结咒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意澄」并实现。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信、愿、行」,知行合一,理事圆融。

江澄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们所做的所能成就的(4)

「生命由低级到高级转化,是由于自然的创造力。行为无论好坏都不直接引起蜕变,只是除去对自然力的障碍,就好像农夫在田里除去石头,才能犁沟灌溉一样。」(《瑜伽经》)是的,累生累世以来,我们的种种都记录在了第八识阿赖耶识(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音译ālaya-vijñāna)。

「那个原初的意识,仍控制着那些被创造的意识。」(《瑜伽经》)若是不能澄澈那原初的意识,不能成为最高的,不能免于欲望达到三摩地,那么都不直接引起蜕变,我们仍然在自己命运的圈子里打转。从这样的角度说,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意识,不断地提升我们的认知,才是此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江澄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们所做的所能成就的(5)

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以及我们所能成就的,都不能超越我们当下的认知。比如,如果我们对健康的理解只是身体上的,那么就没有办法接受心理和精神上的疾病;如果我们对健康的的理解只是身体和心理的,那么就没有办法理解「业力」所导致的「疑难杂症」和「怪病」等。某种意义,改变认知也就实现了疗愈,这便是「意识疗法」或「认知疗法」,或者说「意源整疗」。

念,当下的心。把握住它,就把握住了自己的生命。能把握自己的生命,就能运命,而不是随命运逐流。

—End—

推荐阅读:

健康是自己的首要职责,构建整体健康,营造自己独特的生活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