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保险公司报到的时候,全市只有一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而彼此,中国境内已经有四家保险公司了。它们分别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新疆兵团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

picc保险宣传 我与保险的30年2(1)

picc保险宣传 我与保险的30年2(2)

其中,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于建国初期的1949年10月20日,它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保险公司,简称PICC,取自英文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因为这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很多年里,PICC都是一家独大。

在更多的中小城市里,也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就是PICC——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picc保险宣传 我与保险的30年2(3)

那个时候,保险公司还没有产寿分离,产寿险业务由公司内部设置的财险科和人险科各自承接。

因为没有任何家庭背景,毕业分配时,我直接被分到了最基层的支公司。

当时作为保险公司的最基层单位的支公司,部门设置也非常齐全,分别设置了总经理室、人秘科、纪检监察、工会、财务科、财险科、人险科、营业室。

公司营业室承担了所有业务的窗口服务。

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个年月,保险公司没有太多面向个人的服务内容,所以营业室里工作量最大的内容就是:现场办理车辆保险,服务对象基本上是各个单位的司机。

我最早是被分配到了人秘科,负责整理档案和写材料。工作一段时间后,领导让我到最基层去锻炼,于是就服从安排,到了营业室工作,主要负责录单,也就是将车辆承保信息录入公司电脑。

那时的电脑还是486、586的时代,黑白的显示屏,除了工作,没有其他任何娱乐功能。

那一年多的营业室工作经历,是我工作之初最快乐的时光。

那个年月车辆种类非常少,车辆的价格是参考公司内部印制的一本手册。

手册里详细登记了车辆型号、市场价格、基本保费等内容。

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录单的技巧,也因为年轻,记性好,半年下来,基本上是只要听到汽车型号,马上就能说出车辆价格和大体要交纳多少保险费。

那时候,车辆保险的承保高峰是在每年的三、四月份,人多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排队买车险的情况。这一幕,现在的保险人,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来了吧?

冬天业务不忙的时候,和年长的老同事一起围坐在炉火前,烤花生、烤地瓜,再聊个家长里短,会织毛衣的同事,手里可能同翻飞着针线。

夏天的时候,因为炎热,我们会大开着营业室的门,有吆喝着推着一车西瓜叫卖的瓜农经过时,我们也会跑出去拦住瓜农,买上几个大西瓜。

那个年月的西瓜也没有太多的农药可洒,瓜皮青脆,纹络清晰,切开后露出红红的瓜瓤,扑鼻而来的是香甜的西瓜独有的味道。

这个时候,我们还会叫上楼上其他部门在家的同事,一起来分享我们买的西瓜。

那个时候的同事关系,也更多些人情味,谁家有什么事了,是真心实意地帮忙。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公司每月会发10斤鸡蛋,有很多次,和我同住一个小区的李哥,会帮我顺便捎回去。

时光退回三十年前,那个时候,保险公司在很多人的眼里,和银行一样,是一个好单位,市长的儿媳妇、市委书记的儿子,都会安排进来。

当时的保险公司实行两套人员管理办法,一类是工人编制,一类是干部编制,干部编制的人员执行的是行政级别。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结束,到1996年产寿险分业经营,1997年正式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以后,这一切都随之改变。

保险行业的社会地位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7年,我所在的小城,迎来了第二家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

人保一家独大的局面从此被彻底打破。

我们的个人身份也从曾经的行政级别转向合同制管理,紧跟着改革大潮,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