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黄鹤楼 平淡悠悠千载黄鹤楼(1)

1五一刚过,有幸游览了期盼已久的黄鹤楼。黄鹤楼早在多年前就已经驻入了我的心间,源于初中时学过崔颢著名的《黄鹤楼》一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此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连大诗人李白到黄鹤楼都因崔颢这首诗而搁笔,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深情感叹。

诗人身临黄鹤楼,百感交集,诗兴大发。前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了,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没有回还,千百年来只有悠悠飘拂的白云。晴朗的汉江平原上,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它们覆盖着鹦鹉洲。天色渐暗,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生出无限的哀愁。诗人触景抒怀,一气呵成,气贯长虹。文势波澜起伏,而末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又重回开篇的渺茫境界,全诗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享有“天下江南第一楼”的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鹤楼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说到蛇山,必谈龟山。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感动了玉皇大帝,玉帝便派龟、蛇二将协助治水。龟、蛇隔长江变成两座大山,镇守长江门户,以此平息水患,民安业乐。毛主席在《菩萨蛮·黄鹤楼》中“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诗句,道出了龟、蛇二山的重要地理位置。而黄鹤楼坐落蛇山,显然更有宝塔镇河妖之功效。

黄鹤楼景区曰黄鹤楼公园,是一处以黄鹤楼辐射而成的大型公园。既是公园,亭台楼阁必不可少,林木花卉比比皆是。一座座牌楼穿插在茫茫丛林之间,一座牌楼一个样式,一座牌楼一道匾额,一座牌楼一个故事。匾额上的那些佳句,如:烟绕鹤楼、荷风送香、竹露滴清、红叶林笼……简述着黄鹤楼公园的美丽景象,陈列着春夏秋冬的怡人画面。又如:功业千秋、精忠报国、辉州浩荡……钩沉着沧桑岁月的金戈铁马,彰显着文人墨客的豪言锦句。

一片松林,青松百株。千姿百态,高大挺拔,碧郁苍翠,气势浩然。看到散落在林间的游客,如同雨后生出的蘑菇般渺小,在巍峨壮观的松树下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一阵轻风吹来,花草无声无息地轻轻摇曳,而松却不依不饶地呜呜作响,像威武士兵的声声口号。松林旁的那株千年紫薇,树干光滑得像冬天的冰挂,树枝优美得像少女的裙钗,绿叶遮眼,红花艳丽,成为百松林旁美妙的点缀。

黄鹤楼犹如戏中的主角,当配角布满舞台后才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出场。我们游罢公园的多半景致后,黄鹤楼才来到我们的面前。楼高五层,金碧辉煌,左右配亭,相得益彰。天空瓦蓝瓦蓝,不见一丝云彩,蓝天映衬下的黄鹤楼更加雄伟壮观,多姿绚丽,像一座金塔巍峨屹立。黄鹤楼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建筑。

楼基的正前方,一池碧水升腾着如烟的云雾,一对黄鹤从天而降,面对“揽虹”彩亭,鸣唱着复归黄鹤楼的盛世欢歌。这尊“黄鹤归来”的铜雕,高1.5米,重3.8吨,用黄铜浇铸,为著名雕塑家刘政德和李政文创作。年长日久的风雨剥蚀,黄铜也不再金光闪烁,灰褐色的黄鹤显得面容憔悴,历经沧桑,但它们相依相偎的模样却不改初衷。

步入黄鹤楼的第一层,宫灯高悬,流光溢彩,屏风幛幔,格局温馨。厅中一幅高9米、宽6米的大型彩瓷壁画《白云黄鹤图》跃然壁上,白云千载悠悠,江水滔滔东逝,黄鹤引颈展翅,烂漫的神话故事无言而至。第二层雕塑着自唐代以来的黄鹤楼仿制模型,穿越历史时空,分享建筑艺术,技艺精湛,千载传承,使游客们大开眼界。第三层雕塑着13位历史文化名人的肖像,姿态各异,惟妙惟肖,风度儒雅,栩栩如生,书写黄鹤楼的诗词分列左右。第四层是各种仿制雕花隔窗和红木屏风,整个大厅散发着古色古香、高雅别致的气息。第五层上有长江源流、三峡风光、庐山奇景三幅画屏,气势磅礴,精美绝伦,将黄鹤楼的至美推向永恒。

伫立廊外,黄鹤楼公园景致尽收眼底,一派丰富多彩的画面映入眼帘。遥望远方,武汉三镇浩若烟波,一座现代化大城市铺陈开来。潮水般的游人为黄鹤楼注入新的活力,文化名人们也不再孤单,有成千上万的游客与他们相伴。

黄鹤虽辞黄鹤楼,黄鹤楼还盼黄鹤。霎时间,武汉上空聚集起团团白云,迅速地向黄鹤楼飘来,白云间隐约有一对俊鸟引颈高歌。或许就是当年飞走的那对黄鹤?朝着曾经起飞的地方复返而归,款款落下…… 作者简介:

一个老来无事的退休人员,喜欢敲打文字的人,阳泉市作协会员。爱好旅游,善写游记。有时也写写诗词和楹联,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