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说的"横易纵难"究竟是什么意思?

大凡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在书法的学习中,要经常加强对书法理论的学习,这样的好处是能用前人的书学指导自己的书写,否则,黑着头写下去,始终成不了大气候。历史上的名人名家都是在不断学习前人的书学理论的基础上,或是在书法的批评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从资料记载来看,没有一个大家不是在学习中取得成就的。

北宋末期的黄伯思就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和学问家,他在位期间,一直致力于对古人书法的研究和学习,特别是他对《淳化阁帖》进行过精细的考证,著有《东观余论》等书法文稿。黄伯思是一位传统派的书法家,他倡导人们在书法上要多多向古人学习,反对一门心思的"创新",这方面他主要是针对苏东坡提出了批评,他认为苏东坡的书法和苏东坡所提出的"意"说是忘记古法而所谓的"创新"。这里有一段黄伯思批评苏的话语:"凡书横易纵难,方正在二者之间。不悟书意者,强作横书,不斜则浊,蜀中一人是已。此体惟锺、索尽古人之妙。宋、齐时人似之,梁、陈、隋至唐终不近也。"

书法中什么时候门中接横或托横(书法中说的横易纵难)(1)

从黄伯思所说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这是针对苏东坡的书法而提出的批评话语。这里他说"横易纵难,方正在二者之间",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要求人们在学习古人书法的同时,也要进行创新,但创新的尺度不宜过大,否则就会失去"古人之妙",而"不斜则浊"。那么书法中的"横易纵难,方正在二者之间"究竟是什么意思,对我们学习、研究书法有什么好处呢?

"纵"。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古人的经典书法作品,另一层是要继承这些作品中的"妙"。黄伯思在这里说的纵,就是要求书法学习者要从古人的经典作品中借鉴、吸收优秀的成份,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这些因素,也许有的人找到了,但继承的不好,有的人甚至都没有找到,又谈何继承呢?

书法中什么时候门中接横或托横(书法中说的横易纵难)(2)

"横"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当今的书法作品,另一层是书法创新。黄伯思认为,人们都按照苏东坡所倡导的书法目标,在书写中标榜个人的"书意",而忘记古法,这是千万要不得的,他指出的书法创新,应当在"纵横之间",也就是只有继承了古人的东西以后,才能创新,但创新却是有尺度的,不是盲目的。

"方正"是一种审美趋向,黄伯思提出的方正是建立在古法的基础之上的审美,他说锺繇和索靖是历史上最具古法意义的两位书家,他们创造的书写艺术应当是每个书法家都要去学习的,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功底之后,加上苏东坡所说的个人修养、学识、情感之类的文化内涵之后,才能进行书法创新,而这种创新是具有一定尺度的限制,我们理解,这个限制至少应包含必要的古法因素,比如用笔、线条、结体的技法和骨力、笔势、情趣、意态等艺术要素,如果离开了古法的创新,书法就是"斜"或"浊",就不是"方正"的。

书法中什么时候门中接横或托横(书法中说的横易纵难)(3)

从黄伯思的思想来看,联想到当今书法的创新问题,为什么有很多人对当下一些书法家的书法创作总是怨声载道?实际上,这些书法作品中在表现"自我"时过度夸张,失去了古法的限制,这也许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共性,也许是人的智慧提升的原因,总是想在自己的作品中最大限度地标榜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不管是何种原因,都不能忘记任何书法作品是要在继承中创新,不能忘记书法之中有"方正",有古法,有规矩,因为越是方正的美,才是最美的。

本文由《太一智慧书画艺术》平台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