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一种典型的矩形截面的活塞环密封。图a为自由状态的活塞环,图b为活塞环处于密封的位置。图c未活塞环处于中间的位置。

简述活塞环气环密封原理(活塞环密封的基本原理)(1)

自由状态下的开口活塞环的形状并非一正圆,在活塞环装入圆柱的缸体后,才形成一圆形环。由于环本身所具有的张力,迫使环的开口端向外扩张而使环的外侧贴紧缸壁,形成环外侧与缸壁的一次接触密封,构成第一密封面。可根据曲杆弯曲理论设计自由状态下的活塞环形状,从而使活塞环安装后,达到符合特定要求的第一密封面上的初始接触压力。但对某些特定情况,如高速发动机,为避免活塞环发生颤振现象,要求活塞环安装后,形成一梨形的初始接触压力分布,即靠近径向部位的接触压力比其他地方高。

当施加系统压力P后,环被推向泄漏的方向,与活塞环的侧面形成二次接触密封,构成第二密封面。如果活塞环处于中间位置,不与槽的侧壁形成第二密封面,则发生泄漏。

当气体压力P起作用时,作用在环外侧的气体压力增强了一次接触密封。如果系统压力P的值适中,则一次密封接触压力和二次密封接触压力都不会太大。但随着活塞两端总压力差的增加,接触压力也相应增加,当超过一定限度,就应采用多个活塞环。总接触压力包括环的初始接触压力和气体压力产生的接触压力。通常气体压力产生的接触压力较大,是形成轴向和径向密封阻力的主要原因。当气体压力高时,环张力(初始接触压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当气体压力很小时,则环的张力可能是主要的。

在理想工作状态下,活塞环的第一密封面与第二密封面均处于良好的密封状态,此时气体的唯一泄漏通道就是环的开口间隙处。环开口间隙处的形状和间隙大小影响泄漏量。常用的活塞环开口形式有直切口、斜切口和搭切口。根据活塞的大小和最高的操作温度,活塞环室温下的开口间隙为0.2~0.5mm,但必须确保工作状态下,活塞环受热膨胀后不完闭合。对于现代汽油发动机,通过活塞环开口处的漏气量约为燃烧室进气量的0.3~0.5%,最大为1%。

当活塞两侧压力差较大时,可以采用多道活塞环使流体经多次阻塞、节流,以达到密封的要求。

一般低压活塞上只设置2~3道活塞环,当在高压级中,因第一道环压力差大,磨损也大。第一道环磨损后,由于缝隙增大,降低了密封作用,此时余下的压力差由第二道环来承担,第二道环替补了第一道环的作用,依次类推。为了使高压级和低压级活塞环的更换时间大致相同,高压级往往采用较多的活塞环。当压差为0.5~3MPa,活塞环数为3~5;当压差为3~12MPa,活塞环数为5~10;当压差为12~24MPa,活塞环数为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