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武大郎有多高(历史上的清官高富帅)(1)

说起武大郎,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他身材矮小,长相丑陋,没有什么能力,为了生计整天在大街小巷叫卖炊饼。但是他家中有一位娇妻,名为潘金莲,妻子貌美如花,却和有钱有权的西门庆私通,成为人尽皆知的“荡妇”。

这样一段著名的情节,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中都有浓墨重彩的描写。于是,随着两部作品的名声远扬,人们对武大郎的矮丑和潘金莲的淫荡形象,已然形成了固定印象。若武大郎泉下有知,必定会被后人气活过来。

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上,真有武大郎这个人,但形象确实完完全全的天壤之别。

根据真实考证,历史上武大郎的真名叫武植,因为在家排行老大,所以被称为武大郎。他非但不是《水浒传》所描述的那样又丑又矮,反而还是难得的“高富帅”。

历史上真正的武大郎有多高(历史上的清官高富帅)(2)

武大郎年少时就开始习武,对读书也很有天赋,之后参加科举考试,一次就中了进士,同时被宋徽宗钦点为山东阳谷县的七品县令。

成为县令的他,为官清廉,对于那些冤假错案都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平时也乐善好施,总是做一些好事,真正是造福一方,治理有道,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清官。

同时,他的妻子潘金莲也是一名非常贤良的女子。潘金莲出身名门,父亲曾经官拜邯郸知州,在家乡也开有染坊产业,家境富裕。作为潘知州的掌上明珠,潘金莲生得亭亭玉立、美丽动人,潘父对女儿的婚事也很是谨慎。

武大郎幼年时家贫,曾经在潘家做过短工。在此期间,潘知州发现他为人正直,吃苦能干,能文能武,而且仪表不俗,觉得他是个非常有潜力的小伙子,于是就资助他读书考取功名,将金莲许配给他。

历史上真正的武大郎有多高(历史上的清官高富帅)(3)

在历史上,名门出身的潘金莲是大家闺秀,懂得礼义廉耻,而且为人善良贤惠,好名声也是乡里闻名的。嫁给武大郎之后,夫妻二人无比恩爱,举案齐眉,一生育有四子,生活平淡顺意白头到老。

然而,后世的人们提起武大郎和潘金莲夫妻二人,都没有什么好印象,潘金莲是穷苦人家出身却与人私通的“荡妇”,武大郎也是又矮又丑没本事的绿帽男。不仅如此,很多涉及武大郎的相关事情也都是带有贬义的。比如有名的歇后语,“武大郎卖豆腐——人熊货软”、“武大郎卖刺猬——扎手”、“武大郎放风筝——出手不高”、“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等等,无一不是带有侮辱意味,甚至前段时间,“大郎喝药”也成了一个热梗爆火。

那么到底为什么,这样一个清官高富帅的人物形象,会被后世传的那样不堪呢?

追溯到根源,免不了要提起武大郎武植在阳谷县做官后的一次经历。武植年幼时有一位好友王某,由于武大郎中科举做了官,王某听闻好兄弟飞黄腾达了,于是就想着来投奔。抵达之后,武大郎热情款待,但是却没有提及到要帮他谋一份差事的意思。王某就暗自觉得,武大郎人出息了,没有想着给自己点好处,怀恨在心,就不辞而别。

历史上真正的武大郎有多高(历史上的清官高富帅)(4)

一路离去,他带着一肚子的怨念和恨意,编写了一个个讽刺谩骂侮辱武大郎的小故事,缝村就贴,各个角落地散布。再加上曾经武大郎整治过恶少西门庆,西门庆也在这件事上大肆渲染,虽然本乡的人知道武大郎的清廉贤明,但是外村的人不知道,于是他的“坏名声”就一传十、十传百,他也成了陌生人心中的“恶人”。

但不巧的是,王某前脚刚回到家,后脚就收到了武大郎派人送来的银钱,并且帮他修盖房屋,寻找差事,他这才明白了武大郎的好意,并且回想起自己办的蠢事,实在太对不起人家了,悔恨难当,于是自杀身亡。

如果他不死,再以原本谩骂讽刺武大郎的形式,再沿路张贴去歌颂武大郎,或许还能挽回他的形象和名声,或许还可以弥补自己的过错。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只是用自杀来填补那份愧疚了。

假如这件事就到此为止,这些关于武大郎“坏名声”的谣言,可能会随着他清官事迹的传播而不攻自破。然而好巧不巧,当时施耐庵为了创作寻找素材,刚好到了阳谷县附近,在搜集的时候恰巧得到的是“坏名声”版本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再加上他的文学艺术创造与加工,武大郎和潘金莲就这样被永远贴上了负面标签,再也难以摘掉。

历史上真正的武大郎有多高(历史上的清官高富帅)(5)

但值得一提的是,施耐庵的后代知晓武大郎和潘金莲的身世,没有隐瞒,极力为夫妻二人平反昭雪。他们表示“施家欠债施家还”,先后送往河北武家画作16幅,并且配上“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的诗文,以表愧疚与歉意。

希望后世的我们,在记得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固定印象之余,也能给历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莲正名,也能记得这句诗——

“清官武大坟犹在,进士娇妻慧且贤。史有其人被诬陷,女中何止一金莲。”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参考资料:陈凤尤《潘金莲和武大郎是恩爱夫妻》、种合《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