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

海燕科的俗称“storm petrel”相当有意思。用“storm”一词来表述其性质可能是源于这类鸟有在船的背风面躲避风暴的习惯;而“petrel”则可能是“St.Peter”一词的传讹,即影射其中有几个种类在水上行走的神奇现象,实为这些鸟在觅食时盘旋于水面上,并用脚轻轻拍水而让人产生的一种错觉。

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啊原版(啊海燕你可长点心吧)(1)

海燕的代表种类

1.白脸海燕;2.黄蹼洋海燕;3.灰背海燕。

海燕是所有海鸟中最小、最精巧的鸟类。它们飞行时(极少停留在水面上)主要以食浮游生物的甲壳类、乌贼、小鱼以及水中的油渣为食。它们不怕人,事实上,有许多种类的觅食便与人类的船只有关,少数种类更是为了觅得油渣而频频光顾渔船。

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啊原版(啊海燕你可长点心吧)(2)

水手们的旅伴

形态与功能

海燕体型小巧精致,喙偏小但强健,管鼻(愈合型)突出,额陡直,这些特点使人们一眼就能认出它们。虽然没有鲜艳亮丽的羽色,但很多海燕一身黑色体羽,衬以白色的腰羽,仍十分惹人注目;其他种类则有漂亮的棕色和灰色体羽。

作为世界上最少且最不为人知的海燕之一,环叉尾海燕生活在南美西部的海洋中。

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啊原版(啊海燕你可长点心吧)(3)

根据分子分析,海燕科可分为2类,各自具有悠久而独立的进化史。据推测,它们分别在南北半球进化,如今在热带重合。以白腰叉尾海燕为代表的北部类有3属14种,体羽黑色和白色,大部分有尖尖的翅膀,脚相对较短;觅食颇似燕鸥,从空中猛扑下去在水面啄得食物。以白脸海燕为代表的南部类包括5属7种,体羽色彩多变(一些种类具有数种色形态),圆翅;脚长,经常下垂,因为觅食时会在海面上跳跃或行走。南部类海燕的翅膀进化得更短、更圆,这很可能是为了应对南大洋的狂风。

除了咸水域和北冰洋外,海燕遍布地球上的各个海洋,在环南极洲的冷水域以及有海洋上升流(如秘鲁外海的洪堡洋流)的区域最集中。但是,有些种类仅出现于食物较少的中部热带洋区,另有少数种类分布很有限,但除此之外,其他种类的分布范围广,迁徙路线长。例如,黄蹼洋海燕在南极繁殖,非繁殖期则飞越印度洋和中太平洋,最后到达北大西洋的格陵兰岛。白腰叉尾海燕则相反,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水域繁殖,在赤道海域度过北半球的冬季。

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啊原版(啊海燕你可长点心吧)(4)

夜间活跃的群居者

繁殖生物学

所有海燕都或多或少成群繁殖,这很容易受到食肉动物如鼠类的袭击。因此,它们中的大部分种类选择在没有地面食肉类的孤岛上繁殖。不过,斑腰叉尾海燕却在秘鲁(很可能智利也有)干旱贫瘠的阿塔卡马沙漠中的硝石层洞穴中繁殖,而环叉尾海燕也在这一地区繁殖。不过,环叉尾海燕的繁殖群居地一直没有被发现,它们也许是巢址最不为人所知的海鸟,有可能在通往安第斯山脉的纵深腹地,或者在靠海的崖壁上。除了加岛叉尾海燕,其他所有种类均在夜间来到群居地;在高纬度地区,则为光线最暗的时候。

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啊原版(啊海燕你可长点心吧)(5)

海燕配偶在岩石间、树根间或(少数情况下)灌木丛下挑选某个洞穴营巢,配偶关系会从一个繁殖期延续至下一个繁殖期。繁殖行为相当同步,并有季节性。不过热带种类经常会出现延迟现象,以至于一年内各个时期都有繁殖行为。而在加拉帕哥斯群岛上一年会出现2次斑腰叉海燕繁殖期,因为在此繁殖的2个相当独立的斑腰叉海燕种群虽然每年只繁殖1次,但彼此的繁殖时期相差6个月左右。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亚速尔群岛上:2个在体型和遗传方面存在某些差异的斑腰叉尾海燕种群,繁殖的时期也相差6个月。在其他地方,斑腰叉尾海燕则为通常情况下的一年繁殖一次。

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啊原版(啊海燕你可长点心吧)(6)

海燕类一窝单卵,卵为白色,产于地面并孵于地面,亲鸟双方轮流孵卵,各孵1~6天,总共需要40~50天。卵一旦丢失,亲鸟在该繁殖期内基本上不再产,原因很可能是卵的体积太大(可占雌鸟体重的25%),再产1枚卵需要太多的时间。

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啊原版(啊海燕你可长点心吧)(7)

亲鸟给雏鸟喂部分消化的食物与胃油的混合物。雏鸟在59~73天后于夜间单独离巢飞走。虽然在雏鸟飞羽快长齐时,亲鸟喂食的次数开始减少,但并没有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将雏鸟遗弃。事实上,即便在雏鸟离巢后,亲鸟给雏鸟喂部分消化的食物与胃油的混合物。雏鸟在59~73天后于夜间单独离巢飞走。虽然在雏鸟飞羽快长齐时,亲鸟喂食的次数开始减少,但并没有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将雏鸟遗弃。事实上,即便在雏鸟离巢后,亲鸟也会不时回巢穴看看。

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啊原版(啊海燕你可长点心吧)(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