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大全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专用的对联大多是评价逝者的功业,或颂扬其学艺的造诣,或表扬死者的德行情操,叙明其对社会的影响自清代以来,不少有识之士在知道自己去世在即、来日无多的情况下,往往自撰挽联,或抒怀,或言志,以昭心曲或遗训,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挽联大全及横批楷书 生挽自挽挽联大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挽联大全及横批楷书 生挽自挽挽联大全

挽联大全及横批楷书 生挽自挽挽联大全

挽联大全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专用的对联。大多是评价逝者的功业,或颂扬其学艺的造诣,或表扬死者的德行情操,叙明其对社会的影响。自清代以来,不少有识之士在知道自己去世在即、来日无多的情况下,往往自撰挽联,或抒怀,或言志,以昭心曲或遗训。

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晓岚,曾参与《四库全书》总纂。他自撰挽联云:

浮沉宦海为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虫

此联概述了他从政生涯是宾、治学精神是主的生平,比喻新奇,自嘲中带有诙谐,流露出他达观处世的人生态度。

清代另一大学者俞樾,浙江德清人,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他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学问造诣颇深。所撰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他在行将瞑目弃世之时,回顾自己的一生,不无志满意得之慨,于病榻撰自挽联云:

上联:

生无补乎时,死无损乎数,

辛辛苦苦著成五百卷书,

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

下联: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浩浩荡荡历数八十年事,

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

上联中的“无补”、“无损”,谦恭之外,亦颇自负;

下联中的“不愧”、“不怍”,怡然之中,复见超脱。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

经历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此自挽联出自近世大德高僧虚云之手。虚云高僧生于鸦片战争前一年,新中国建立后十年圆寂,享年百二十岁。由于他经历了近、现代史上几次巨变,故有上联所云;他一生虔诚礼佛,遍尝人间酸甜苦辣,无常世事,了然于胸,而有下联之言。这种淡然超脱的自挽联,非修到菩提境界者,绝不可信手拈来。

北洋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1926年联合张作霖、阎锡山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同年在湖北被国民军打败,后逃入四川依附杨森。“九一八事变”后,蛰居北京,曾撰自挽联云:

上联:

得志时,清白乃心,

不积金钱不纳妾,

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

下联:

失败后,倔强到底,

不住租界不出洋,

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这副旁书“吴佩孚自挽”的对联,自诩为“清白”、“书生本色”,完全是自我标榜。

在众多的自挽联中,最通俗易懂的要数著名爱国出版家张元济的那一副。张元济乃光绪年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戊戌变法”后在上海主持商务印书馆,解放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在耄耋之年,回首人生,以一个“忙”字概括了大半生生活的艰辛和人生旅程的坎坷,幸喜晚年逢盛世,于是自挽联云:

好副臭皮囊,为你忙着过九十年,

而今可要交卸了 ;

这般新世界,纵我活不到一百岁,

及身已见太平来。

这副生动有趣的自挽联,一扫哀婉和凄凉的情调,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新旧两种制度、两个社会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在巾帼名流中,撰自挽联颇具特色的要数林则徐之女和谭嗣同夫人。林则徐之女是清代咸丰、同治之际的名臣、两江总督沈葆桢之妻。她生于中秋,死于中秋,逝世前自撰挽联云:

上联:

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

若他年重结丝罗,莫对生妻谈死妇 ;

下联:

汝从严父戒哉,小妮子终当有母。

倘异日得蒙抚养,须知继母即亲娘。

这副充分表现了一位贤妻慈母心声的对联,虽字面上无悲楚之语,但读之使人凄然泪下。

谭嗣同夫人李闰,谭殉难后便自号“臾生”,即“忍死须臾”之意。每当朔望,必在灵前悼之以诗,高声朗诵后,常拍案大哭,并呼曰:“且将冷眼观螃蟹……”她的自挽联云:

今世已如斯,受人间百倍牢骚,

一死怎能抛恨去?

他生须记着,任地下许多磨折,

万难切莫带愁来。

此联从肺腑流出,悲切感人。

不过,要说到自挽联,我还是最喜欢末著名湘军将领,后为洋务及湘军首领左宗棠将军的一副自挽联:

上联:

慨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委残荒草,满腔血洒向空林。

问谁来歌蒿歌薤,鼓琵琶冢畔,挂宝剑枝头,

凭吊松楸魂魄,愤激千秋?纵令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

下联:

倘他年化鹤东归,一瓣香祝成本性,十个月现出金身。

愿从兹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

销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惟恐苍天厄我,再作劳人。

《楹联新话》云:“此乃左宗棠27岁病重时所作”,亦有人认为联意与左宗棠之经世之略不符,疑为伪作。是真是假在此暂不作考究。

上联为作者想像自己死后之情景,下联作者据转世传说,想像来世之生活道路,表示对山水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污浊生活的厌恶。

本联构思新颖,气势磅礴,起承转合,一气呵成。既有满怀壮志,又有达观之语,实为千古名联。

挽他人

挽毕节杨慎斋孝廉

两晤我难忘,把臂入林,翕园清夜沈沈酌;

千秋君自致,等身遗稿,筑国丛书续续刊。

挽邓川杨迥楼广文琼

北上慨迷阳,日暮途长,招魂最惨吴淞浦;

西平笃风义,山迎水送,敛魄终归云弄峰。

挽成都黄子容太守谦

从我治穷边,所事艰难如梦过;

为君挥老泪,此才沦落奈天何。

挽蒙自周宝云女士为心斋通守之女适邓氏夫死仰药以殉

亿万口正饮狂泉,匹妇之微,屹屹能持无转石;

方寸心久盟皎日,殉夫而去,冥冥同住有情天。

挽昆明倪俞宣观察惟钦

桑海而还,国学维持同结社;

竹泉之后,官箴清慎又分巡。

挽会泽张鹤君妻唐夫人

黄鹄歌哀,茹苦含辛,门户卅年夫子慰;

青鸾驭返,旌贤表德,幢幡一队上真迎。

挽门人韩凤楼之父莘农封公

大隐壶中,康伯风裁,惟翁落落承其绪;

宣威阃外,魏公弢略,有子洸洸得所传。

挽恩安同年谢秀山太守文翘

联京邸游骖,常记灯明酒酽,簧煖笙清,各谱绮词传日下;

接邻疆宦辙,倏叹溷堕茵飘,维倾柱折,更迎灵榇返滇中。

挽昆明桂梓伯太守梁材

龚黄景慕古,循良殁而论定;

金碧萦怀旧,游钓魂兮归来。

挽昆明张小槎大令景苍

循绩嗣先人,阅历变迁,终得遄归正丘首;

争难勖诸季,扶将细弱,莫令久郁望乡心。

挽沈荫余幕友

屡过华居,恰逢鸿构丹青,援笔为君题瑞室;

再陈臬事,常忆乌台霜肃,挑灯助我治爰书。

挽汉池侄鲸

竹林之游,引杯岁月诗书画;

蒿目斯世,脱屐风尘归去来。

挽邵阳蔡松坡锷

南滇两树义旗,强我周旋,回首下交成往事;

东海顿惊噩耗,悲君徂谢,比肩中国几人才。

身备经险阻艰难,秉钺功成,人格争回大中国;

志不在势位富厚,盖棺论定,众心崇拜古英雄。

又联代唐蓂赓

所至以整军保民为要图,公论所归,大将慈祥曹惠武;

平时惟读书致用相敦勖,公方不负,秀才忧乐范希文。

挽湖南贺竹生太守

高头讲章,此老未曾遭束缚;

焦尾琴曲,有人能为表音徽。

悼河阳君

良友助中闺,二十六年,既称才识尤称德;

慧人参上乘,百千万劫,但死形骸不死心。

悼四儿宗锡

侍母心所安,及泉当遂追随志;

触耶目之痛,堆案犹留读过书。

岂真五百年业冤,何果何因,搔首晴天难上问;

只成二十日夫妇,是恩是怨,归心净土莫重来。

挽昆明何小泉父子泉翁

大陆沧桑,惟君已瞑伤时目;

古滇文献,有子能殚拾坠心。

悼湘皋弟

孝友忠信,人不言间,留与儿孙式先德;

离合悲欢,世无常局,再为兄弟结来生。

挽恩安谢履主观察崇基

蜀道之行,酒赋琴歌,留老友曾欢一夕;

国变而后,操履节概,抗古人自致千秋。

挽大姚李玉堂提督宝书

胜国论战功,落落几人,贱子难忘咏袍泽;

敞乡纪遗爱,匆匆卅载,文孙又见传循良。

挽黑井武绳之大令室郭恭人

作梦幻观,青粘书无驻颜术;

增伉俪重,黄门箧有悼亡篇。

寄挽昆明姚静轩

医名久噪五华,赠我栘蟆连,缱绻路岐,倏成长别;

交谊曾敦两世,闻君骖鹤驭,凄凉乡社,忍话坠欢。

挽遵义杨兆麟

枯菀亦寻堂,心事未完,最惨一星孤曙后;

生死同契阔,首邱当正,幸筹万里返黔中。

挽江西陈润夫

天顺祥偻,指亿中才,落落三君,翁又继李王溘逝;

云茂兴回,头初会日,匆匆卌载,我难忘鄂沪欢游。

挽湖北李凤亭

忧国赋杜陵诗,翁岂屑同时辈较;

参军仗邓禹节,吾犹得友次君贤。

挽临川李子坚

东陆风埃,如君已遂藏山愿;

西堂灯火,有弟难为听雨心。

挽建水沈节母祁孺人

发有冢留,义烈表章夫子;

心非石转,坚贞昭示儿孙。

挽邓骢祖母

勖学断机,贤母徽音媲孟著;

慎终卜兆,文孙心事报刘偿。

挽路南赵恒恭族弟

顺化视如归,感惨激为老兄弟;

诒谋端在德,继承更勖好儿孙。

挽陈古逸母张夫人

笔彩经香,文光东道分南道;

机声灯影,图咏西江续北江。

挽姚安由夔举节母

饮鸩如饴,允矣贤母节;

啼鹃有血,伤哉孝子心。

挽恩安李耀廷封翁

子产惠人,非煦煦孑孑为事;

鲍叔知我,在磊磊落落之间。

挽河阳罗星垣太史

老阅沧桑,抚膺自抱难言隐;

交盟金石,洒涕偏悭再面缘。

挽昆明王月轩封翁

有子术善活人,仁闻仁心,名驰许世;

惟翁学娴吏治,读书读律,教成于家。

挽徐宝权母苏太夫人

贤母有陶孟风徼,寿介壶觞,倏惊鹤驾归瑶岛;

令子是斑张局干,功铭尊俎,终慰牛眠卜宝山。

挽吴楚生同年

人皆欲杀我怜才,留得散闷篇思痛吟,如许悲凉惟自喻;

善不可为宁论恶,历过专制朝共和世,是可滋味莫重来。

挽陈兰卿

桑海脱尘羁,不迷西土净因,执绋来迎大居士;

莲湖留社稿,但话南滇韵事,对酒常怀老寓公。

挽王铁珊妻秦夫人

落叶哀蝉,有情难谱曲;

渡江洗马,相对欲言愁。

挽石屏袁树五母徐太夫人

九旬上寿,一品荣封,惟太夫人厚德载福;

三馆词臣,四门博士,有佳子弟绩学显明。

挽昆明王仲瑜观察

劝君节酒,杯至竟违心,感喟沧桑,问凭何自遣;

索我序诗,卷甫经脱手,因缘文字,怆到此长终。

寄悼赵明姚童子

幼慧轶成人,十岁英姿遽摧折;

老怀萦爱子,一编忆语剧凄酸。

悼王幼斋

当小人构萁豆煎,一言开喻披霾雾;

与尊公结芝兰契,两世交游感逝波。

挽杨犀峰母罗孺人

领舂不相,贤母倏归仙箓去;

漆灯犹待,佳儿曾读葬经来。

挽墨江庚泽普

军前血溅亦寻常,惜未雄心酬马革;

曙后星孤堪太息,故应急难望鸰原。

挽丽江杨玉泉州判夫妇合墓

百岁同归锦乡谷;

一官清过玻璃江。

挽昆明王仓文司马宝书

一百余日中女亡妻丧身俎,问以何因缘,燋蕊昙花,抟作人间眷属;

五十九年来才困名迟官厄,幸得大解脱,琼楼玉宇,放归天上逍遥。

挽蒋俊卿

伦纪之敦,孝于友于,人无间也;

修短者数,天耶命耶,君何憾焉。

挽唐会泽祖母太夫人

西王母降福尘寰,上九灵辰,笑归仙籍;

东大陆主持世局,无双国士,诒厥孙谋。

挽腾越李蔚然都尉

恢复九关,驰驱未遂筹边志;

坊表一郡,言行无惭祭社人。

挽眉州龙郁云广文

闻讣在滇池边,当哭以歌,郁纡怀抱难宣矣;

定交自涪陵始,寓儒于侠,精悍须眉尚宛然。

挽江阴缪筱珊同年

自有高名,但留文字传千古;

能无憾事,不见江山合一家。

挽丽江木春庭世家

历元明清,称世家先泽,递相承堂万松,楼万卷;

隔粤桂滇,闻噩耗余情,远莫致香一炷,酒一尊。

挽赵孟源文学

风雨书灯,犹记君来同赏析;

关山兵火,最难子返侍弥留。

挽腾冲李泽之封翁子畅之父

有子黋黋帷幄,赞襄今识时之杰;

乃翁落落佣保,杂作古玩世者流。

挽昆明覃楚白宝珩

孝于友于,肫然至性;

瑍若璱若,邈矣清标。

挽南海百岁金母张太宜人

直心是道场,母悟最超,如说竺乾偈;

期颐归净土,子哀勉节,毋废蓼莪诗。

挽大浦林小松大令

众醉何忍独醒,甘谥酒人闻在昔;

肖子无忝名父,续传循吏俟将来。

挽姚安马星五观察驷良

从戎筮仕归田,国士应时,出有为处有守;

兴学培才睦族,乡人铭德,生也荣死也哀。

挽昆明夏小兰主事瑞庚

鹤署惜郎潜,叹沧桑兵燹,百事艰辛,此愿未偿,欲结良朋游五岳;

鲤庭笃交旧,记滇蜀燕秦,四番离合,伊人终古,惟检遗文慰九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