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杂谈#

我是比较喜欢历史剧的,所以有关注这部剧,但是当得知80集被砍到45集的时候,我就没什么兴趣了,用屁股想想都知道,肯定有很多生硬的转折。

但是,比较悲催的是,一个不小心被集中隔离了,此事不提。隔离点的网络电视没什么内容,但是能看直播和一周内的回放,索性就看了看这部剧。这一看,我就各种感觉不对劲,因为我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对人物的年龄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各种事迹比较熟悉,所以带这种历史考据癖来看这部剧的话,实在是有太多的吐槽点了。

山河月明中的大喜大悲(山河月明的前世今生)(1)

一、徐达与烧鹅

关于这一点,有野史讲朱元璋故意给病重不能吃烧鹅的徐达赐下烧鹅,徐达含泪吃下,不久病重而亡。甚至我记得多年前胡军主演的《朱元璋》就是这么演的。其实从客观来说,这点完全没有必要,徐达死于1385年,那个时候太子朱标3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身边也环绕着各种文臣武将,朱元璋没必要对徐达如此忌惮。主观来说,徐达和朱元璋那是发小儿,从要饭开始一路互相扶持,一个做到了皇帝,一个做到了六大国公之首,感情自然是很铁的。

这一版本的演绎是很温情的,两个老兄弟虽然都已功成名就,但小时候饿肚子的印记也一直深深地刻在骨子里。多年征战,徐达知道自己的身体,临终前,身边的子女们,面对着医生的忠告,是无论如何也不敢给他提供这只烧鹅的,也只有身为皇帝的朱元璋懂他并且有这个能力把这只烧鹅摆在他的面前。这是两个老兄弟之间最后一次心有灵犀的默契和任性。

山河月明中的大喜大悲(山河月明的前世今生)(2)

二、朱棣、徐妙云、海别公主

这条感情线,在我看来,挺生硬的,朱棣1360年生人,徐妙云1362年生人,在他们小时候朱元璋还没有称帝,一个是王子,一个是第一大将的女儿,那时候还没那么多规矩,朱棣和徐妙云小时候就是认识的,长大了顺理成章的就走到了一起,既是情谊,也是联姻。这个杜撰出来的草原公主,再加上后来在皇宫里公然的挑拨离间、传递情报,这些个东西,太幼稚也太弱智了。。。

山河月明中的大喜大悲(山河月明的前世今生)(3)

三、关于年龄

朱棣1360年生人,1376年,16岁时和徐达长女成婚,1376年——1380年这一期间屡次奉命到凤阳驻扎,一是练兵演武,为就藩做准备,二是了解民间生活和民生疾苦,直到1380年就藩于北平。

而在前两集开始时,朱允炆也出场了,看起来有个三四岁的样子,但其实朱允炆1377年生人,到朱棣就藩时也才3岁而已,在朱棣还在南京城活跃的时候,朱允炆还是个婴儿呢。。。所以这些个年龄都是杜撰的。。。

山河月明中的大喜大悲(山河月明的前世今生)(4)

四、朱棣和铁铉

在真实的历史上,铁铉可以说是最令朱棣头疼的建文臣子了,在朱棣靖难的过程中,在铁铉的手上吃了不少的亏。以至于后来被朱棣割掉耳朵、鼻子,甚至下到了油锅里炸。

而这一版的铁铉出场很早,与朱棣渊源很深,最初还是朱棣帮他入京,甚至保住了他的性命,后来二人多有往来,经常合作。但最后为了铁铉为了成全自己的忠臣的名声和气节,还是要求朱棣杀了他。他们俩之间的演绎吧,我说不上好坏,只是觉得,靖难这种事,无论是放眼全国,还是朝堂上,可以说都是朱家自己的内讧,大部分的大臣都是静观其变,等到尘埃落定之后谁是皇帝拜谁就得了,反正都是大明朝。但铁铉经过这么演绎,感觉成了只忠于建文皇帝的愚忠。

后来看了网上还有一种说法,铁铉这是以死明鉴:朱棣你只是以孤军控制住了金陵,要想完全地控制住天下,决不能心软,更不能心存侥幸,无论之前是什么关系,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做一个皇帝该做的事。由此,朱棣破开了心中那道防线,之后行事再不迟疑。这种解说倒是挺符合剧中二人前期关系的铺垫。

山河月明中的大喜大悲(山河月明的前世今生)(5)

五、朱棣和锦衣卫

朱棣当锦衣卫指挥使这段挺能编的,有史记载的锦衣卫成立于1382年,第一任指挥使大概是毛骧,第二任是后来剧中出现的蒋瓛。而朱棣早在1380年就就藩于北平戍边去了,哪儿还能分身去掌管锦衣卫呢。纯属是为了主角在京师有更多的剧情而强行编入的。

山河月明中的大喜大悲(山河月明的前世今生)(6)

还有很多点就先不一一赘述了,当然了,影视剧本来就不等同于真实历史,有一些演绎也正常,只要不是太离谱,我觉得都能接受。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史书上写的历史也不一定就是百分之百真实的。毕竟,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