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你会几个?丨林屋读书

文 | 林屋公子(《先秦古国志》系列作者,公众号:linwudushu)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1)

汉语七大方言,除了北方方言主要分布在北方,其余六大方言,即闽、粤、吴、客家、湘、赣等,都分布在长江以南的东南各省。相对北方方言来说,南方话保留更多古汉语,成为语言学家艳羡的活化石。这是古代北人长期南迁、南方环境较为封闭等因素所致。今选取南方人常说的十个字,并略加解说聊作一文。不知读友会写其中几个呢?

01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2)

xiā

02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3)

suō

【释义】吸吮

【组词】嗍汤、嗍螺

【解读】南方人夜宵爱吃田螺,螺肉可以吸吮并用牙签刺的称为“嗍螺”,但是和不少排挡把“呷饭”写成“恰饭”一样,“嗍螺”也被写成“唆螺”甚至还有写成“说螺”的。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4)

03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5)

miè

【释义】手指拔

【组词】搣脸

【解读】《广韵》手拔也。 又摩也,捽也。 这个字在方言也屡屡出现,被搣的对象多是粉嫩的小孩子。此字除了流行于南方,还有走向全国的趋势;但遗憾的是,在书写中几乎全被音、义均类似的“捏”代替。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6)

04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7)

【释义】手拔

【组词】挬出来

【解读】《淮南子·览冥训》:“挬拔其根,芜弃其本,而不穷究其所由生。”《唐韵》:“音勃,拔也。”此字在方言中多读“bæ”,却鲜有人知其正确写法,容易和同义字“拔"混淆。但方言“伯”也读“bæ”,故知应是“挬”不是“拔”。大学室友经常赖床,我上课都要挬他起来。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8)

05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9)

wèng

【释义】空心菜

【组词】蕹菜

【解读】这个其实就是空心菜的学名了,如此文雅的古汉语却逐渐被遗忘,大家熟知的只是它的俗称:空心菜、通菜。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10)

06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11)

mān

【释义】小孩子

【组词】嫚嫚

【解读】古代的“嫚”最早是姓,后来又通“谩”“慢”,不知何时成为对小孩的昵称,虽然是女字旁,其实男女不限。在北方方言也存在。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12)

07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13)

chuò

【释义】

【组词】擉灰

【解读】《庄子》:“冬则擉鳖于江,夏则休乎山樊。”足见源远流长。在我的家乡方言中,把“畚箕”读为“擉灰斗”,可谓是非常传神了。南方话确实保留不少古汉语。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14)

08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15)

【释义】

【组词】厾一下

【解读】用手指、棍棒等尖物轻刺,是为“厾”。《说文解字》:“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16)

,椎击物也。”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17)

即是厾的异体字。读小学的时候同桌很坏,经常用笔尖来厾我的手臂。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18)

09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19)

měng

【释义】昆虫的一种

【组词】细蠓

【解读】《尔雅·释虫》:“蠓,蠛蠓。“注:“小虫,似蚋,喜乱飞。”蚊和蠓是两种不同昆虫,蠓比蚊体型较小,但毒性却较蚊更大。有趣的是,普通话往往把蚊和蠓统称为蚊,而南方话却把这两大害虫统称为蠓,两兄弟总有一个要躺枪。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20)

10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21)

xiǎn

【释义】蚯蚓

【组词】肥䘆

【解读】《康熙字典》:“蚯蚓,吴楚呼为寒䘆。”可见也是历史悠久的古汉语,不过在我的家乡话中不叫“寒䘆”而叫“肥䘆”,许是看其体型较肥的缘故。小时候还敢和小伙伴去泥土掏肥䘆,现在看到都敬而远之了。

早茶经典语录18字(南方人常说但不会写的十个字)(22)

大众、新锐、趣味

热点知识化,知识娱乐化

欢迎关注优质文史公众号

林屋读书(linwudus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