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唐虞世南诗蝉(蝉唐虞世南)(1)

虞世南(558一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隋炀帝时官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为太宗“十八学士”之一。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诗擅五言,典雅雍容,有齐梁余风。

唐虞世南诗蝉(蝉唐虞世南)(2)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时代最早的一首,颇为后世所称道。诗人以蝉喻君子,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和栖高饮露的特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唐虞世南诗蝉(蝉唐虞世南)(3)

垂着触须饮着清清的露水,长鸣声从疏朗的梧桐树中传出来。栖居高处声音自然远扬,并不是因为借助了秋风的传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