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废帝刘贺简介(为人后者为之子)(1)

文/玉箫苒

编辑/玉箫苒

前言

“为人后者为之子”语出《春秋公羊传》,这意味着,改做他人后的人,就是他人的儿子,他要尽到一个儿子的全部责任。这一段出自汉书的原文,与昌邑王废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从 “为人后者为之子"浅谈汉废帝刘贺的立与废

废帝刘贺之立

汉废帝刘贺简介(为人后者为之子)(2)

影视剧形象

汉昭帝刘弗陵,九岁登基,坐了十三年,执掌朝政的是霍光。汉昭帝过世后,无所生子。如此一来,谁来继承皇位,才是最重要的。在西汉前期,也有过类似的例子,周勃和陈平灭了诸吕,废了少帝,经过一番权衡,最终选择了刘邦的儿子刘恒为太子。

汉武帝六子,除了昭帝之外,卫太子、齐王、昌邑王都已去世,而燕王则是谋反,被杀得干干净净,唯有广陵王尚还在。

朝堂上,要么是因为前车之鉴,要么是对霍光的权力太过不满,要么就是意广陵王的人。不过,在崔光看来,建立广陵宫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汉废帝刘贺简介(为人后者为之子)(3)

首先,广陵王是汉昭帝的亲哥哥,按照传统,霍光的侄女上官皇后,在皇帝登基之后,就成了昭帝和上官皇后的后代。

而且,广陵王登基之后,如果上官皇后不是太后,而是自己的生母,那就是违背了规矩,但也是有先例的。汉文帝继位的时候,是汉惠帝的亲弟弟,而他的母亲,则是他的母亲。

第二,广陵王比汉昭帝年长,长成了一个成年人,“胥强,喜乐逍遥,力大无穷,赤手空拳,赤手空拳,不能确保他登上皇位。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大臣都支持广陵王的原因,而霍光却无法接受。

汉废帝刘贺简介(为人后者为之子)(4)

当然,没有广陵王的真正原因,霍光也说不出来。不过,自从汉武帝立为昭帝之后,武帝就决定了废除长子和幼子,“王本以行事不正,先帝不用他。霍光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说出自己的担忧。

《汉书·武五子传》中有一句话:“广陵王行事无常,不能为汉。”郎官的这封信,正中霍光的心意,他在信中列出了周朝废长立幼的例子,认为立太子是“最好的,虽然废了,但却是最好的选择。

汉废帝刘贺简介(为人后者为之子)(5)

霍光大喜过望,立刻任命郎官迁为九江知府。除了汉昭帝之外,还有五个儿子,齐王无后,卫皇子死了,燕王造反,没有继承人,只有广陵王符合霍光的意思,于是霍光就把昌邑王之子,也就是昌邑王刘贺了。

朝议完毕,霍光即刻推举史乐成为太子,到昌邑迎接刘贺,将他送到长安。

废皇帝刘贺之死

霍光没有办法,只能将昌邑王刘贺作为大统的继承人,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刘贺是个不折不扣的富家子弟,他在位27天,处理了1127件大唐大事。光宗不得不联合众人,想要除掉刘贺。

汉废帝刘贺简介(为人后者为之子)(6)

刘贺登上王位27天,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的恶行,实在令人难以相信。但这份奏章的原因,却是光明正大,先是从刘贺居丧时的所作所为,到后来,刘贺的所作所为,都被冠上了“五大恶人,大不孝”的罪名,让刘贺脱不了干系。

汉废帝刘贺简介(为人后者为之子)(7)

影视剧形象

或许,刘贺之所以会被废,是因为他缺乏政治经验,不相信朝中的老臣,而是因为他从昌邑带回来的那些老部下。“适可而止,适得其反。”他还没站稳脚跟,就被霍光和其他朝堂上的官员给杀了。

若是他能像汉文帝那样,在朝堂上小心谨慎,也不会落得如此凄惨的境地。汉文帝登基之后,尊立生母为太后,并没有受到任何指责,只是当时的儒家还没有在思想上占据统治地位,所以他的学说并不为人所知。

汉废帝刘贺简介(为人后者为之子)(8)

刘询之立大业

昌邑王刘贺之所以被废,是因为他的儿子是“为人之子”,而汉宣帝的继位,也是他的功劳。

汉代的《礼》的精髓在于“治世”,而在于“治世”。亲亲尊崇是礼仪中的核心内容,“尊祖敬宗”则是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

汉废帝刘贺简介(为人后者为之子)(9)

“为人之子,为人之子”,就是为了“宗族灭亡,选择一位贤者为后人”。在这个时候,会有很多附加的问题,例如辈分、生父、丧葬、祭祀等等。只要确立“为人之子,为人之子”的原则,就能解决上述问题。

霍光和大臣们,自然不会站在刘询的立场上。刘询在朝堂上生活了18年,没有任何背景,但毫无疑问,他是霍光家族的继承人。

汉废帝刘贺简介(为人后者为之子)(10)

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当经学成为主流政治意识的时候,一切的政治行动都能被合理地解释,这就是成也经说,失败也说。

论汉废帝刘贺的经学价值

史书上虽有对刘贺的评价,但都是支离破碎,难以成为热门话题。海昏侯基一见,就对他的评价大加赞赏,众说纷纭。

《汉书》中记载了汉废帝刘贺无的专志,而与之有关的史料也在其它时代的记载中有所记载。也就是说,刘贺虽然是个废帝,但和刘恭、刘弘一样,都不是汉朝的嫡系。

汉废帝刘贺简介(为人后者为之子)(11)

史学家班固从历史的角度,对汉朝的废帝做出了一个界定。

事实上,汉废帝这个名号,与后来被废或灭亡的最后一位帝王一样,并非刘贺的封号。封号是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对死去的帝王、贵族、名流的尊称。

汉代,史书与《大典》相结合。经学的理论,多是由历史学者所作的。前面提到过,刘贺的立宪和废黜,都是以“为人之子”为理由,列举了刘贺继位以来,对儿子的诸多不尽职,比如:大丧、不悲、不食、不节制、不吃素、不节制、斗草、斗虎、打鼓、唱、湛河、美酒。

汉废帝刘贺简介(为人后者为之子)(12)

这种罪过,已经是“大不孝”了,要说惩罚,那就是“五刑”之一了。如果张敞、霍光等人的奏折都是真的,刘贺被废,那就不是他们的错了,而是他们的指控是否属实?

刘贺在位27天,作恶1127件,平均一天要干417件坏事,刘贺作恶的本事实在是太大了。

由此可以看出,刘贺之所以被废,是因为他利用昌邑的那两百多名老臣,不相信支持他的光明势力,也不相信朝中的重臣。结果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汉宫的各个派系都联合了起来,刘贺被废掉也是必然的。

汉废帝刘贺简介(为人后者为之子)(13)

所以,根据历史上的“成王败寇”,刘贺被后世的史书所抹黑,也是不可避免的。

结论:

综合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从经学的角度来看,刘贺的所作所为,都无法为刘贺翻案提供依据。

汉废帝刘贺简介(为人后者为之子)(14)

就算是海昏侯,也只能用来证明他的清白。刘贺不过是个纨绔子弟,在汉朝的争权夺利中成为了牺牲品,没什么好惋惜的。

参考文献:

《汉书》,第 2760页

《汉书 ·霍光传》,第 2940-2946页

《春秋毂梁传注疏》卷一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6页

《春秋公羊传注疏 》卷一八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 457-4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