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於期(fán wū jī),一个谜一样的人物。
按照《史记·刺客列传》的说法,樊於期的人头很值钱: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谁能得到他的人头,都可以做万户侯了。
这么值钱的人头,想必樊於期一定位高权重,是个明星人物。但是问题来了,在《史记》中别说没有樊於期单独的列传了,就是在本纪、世家中都没提到这个人。我们现在看到的樊於期只在《刺客列传》荆轲部分有提及。
樊於期本是秦国将军,兵败李牧,担心被秦王处死,逃到燕国避难。太子丹收留了他。秦王悬赏千金、万户侯要樊於期的人头。荆轲刺秦,为了能够见到秦王,希望能得到樊於期的人头。樊於期为了帮助荆轲,毅然自杀。
这就是樊於期的所有内容了。
兵败李牧就得逃亡?秦国兵败的将军很多啊,也没有见有什么人这么击破的逃亡。为了解释这个原因,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三回《李国舅争权除黄歇 樊於期传檄讨秦王》中给了一个理由:
(樊)於期素恶不韦纳妾盗国之事
与不成器的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成蟜(jiǎo)混在一起。还替成蟜写了一篇讨伐秦始皇的檄文,将秦始皇是吕不韦私生子的事情公布天下。
樊於期这么干,逃亡的理由就很充分了。
不过小说中有明显不符合逻辑的地方。樊於期写檄文在前,兵败在后。檄文都写了,还能继续当将军吗?
樊於期到底是否存在?如果说樊於期不存在。这个很难让人接受。毕竟司马迁在刺客列传提到了。而且樊於期的慷慨赴死再加上荆轲的悲壮,刺秦的故事血泪交织。
如果说存在。《燕召公世家》也提到了荆轲刺秦,但是只提到了荆轲一人去献地图,秦舞阳等人也一概没有提及。也有人说樊於期是后人加上的,为了丰富荆轲刺秦的内容,弄的更像小说,更戏剧化。
按理说,荆轲刺秦,带着地图去划分燕国,是应该能见到秦王的。为何非得加上樊於期的人头?
关于樊於期已经讨论了很久很久了,一直没有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秦赋里关于樊於期的演绎都是遐想。
秦将桓齮(yǐ)现在史学家认为樊於期其实就是杨宽桓齮。理由只有一个:读音相近。不过引入桓齮之后,樊於期也有了开始,也有了兵败,也有了归宿。使得樊於期和桓齮这两个人都丰满了。因此,这个说法,现在被很多人采纳。
不过,又诞生另外一个问题:
在《战国策》记载中,桓齮兵败,被李牧杀死。也就是说没逃到燕国就死了。
真真假假,一个樊於期都搞不清楚,历史我们又能知道多少真相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