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2赛季,NBA季后赛第二轮,唯二的两场“抢七”大战让人印象深刻。与以往“抢七”大战的肉搏和激烈对抗不同,这两场比赛都是以大胜收场。
对于胜者球迷来说,这种大比分赢球来得更加酣畅淋漓;对于负者球迷来说,这种惨败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而对于中立者球迷来说,则是缺少了一次欣赏激烈对战的比赛。
通常情况下,能够大比分获胜的原因之一是三分。
雄鹿和凯尔特人的“抢七”,前者三分33投4中,后者三分55投22中。
太阳和独行侠的“抢七”,前者三分34投12中,后者三分39投19中。
如果这样还不够直观,我们再来看下面的数据(以下均为两场“抢七”的数据)。
胜者:
凯尔特人总得分109,三分得分66,占60.55%;
独行侠总得分123,三分得分57,占46.34%。
负者:
雄鹿总得分81,三分得分12,占14.81%;
太阳总得分90,三分得分36,占40.00%。
先不说三分球在篮球运动中到底是怎么样的存在?三分手感的火爆是实力,还是运气加成?
先带大家看看三分球的由来。
三分线最早起源于ABL(美国篮球联盟,1961-1963年),后来被ABA(美国篮球协会,1967-1976年)所采用,而NBA直到1979-80赛季才正式引入三分球。
那时,三分球还只是“例行赛的实验品”,到1980-81赛季才完全接受三分球制度,只是在1994-95赛季和1995-96赛季有一些小小的变化。
1993-94赛季,三分球榜上前五名的球员平均每人出手165次,最高也只有292次。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NBA于1994-95赛季将三分线的距离缩短为6.70米。于是众球员蜂拥而上,都想在三分线上牛刀小试,结果该赛季三分球榜上前五名的球员,平均每人出手258次,最高的达到425次。
这种人人都能投三分的局面很难反映出一个球员的远投能力,于是NBA在1997-98赛季将三分线的位置又挪回了最初的7.25米。
FIBA在1984年的国际赛中也引入了三分球,三分线的距离是20英尺6寸(约6.25米)。2010年起,FIBA将三分线向外扩50厘米,从6.25米增加到6.75米。
截至目前,NBA三分历史榜上前10的球员中,有3位现役球员,分别是斯蒂芬·库里、詹姆斯·哈登、达米安·利拉德,分别打了13、13、10个赛季,平均每赛季命中214~239记三分。
其余7位均为退役球员,平均在NBA征战了19个赛季,平均每赛季命中112~156记三分。
NBA三分历史榜
看完历史榜,再来看看每个赛季球员三分命中数的变化。
3PM为三分命中数,3PA为三分出手数,3P%为三分命中率
这是NBA1980-81赛季三分命中数前10的球员,这个赛季是NBA引入三分线的第一个赛季,出手最多三分的有169次,而命中最多的仅有57个。
这是NBA1994-95赛季三分命中数前10的球员,这个赛季是NBA将三分线从7.25米缩短至6.70米的赛季,因此,许多球员纷纷尝试三分投射。
这赛季,三分出手数最多的达到611次,最多命中也有217个。
进入21世纪,三分已成为常态,也进入了许多球队的战术之中。以10年为一个阶段(2000-01/2009-10/2021-22),看看三分的趋势。
2000-01赛季三分榜
2009-10赛季三分榜
2021-22赛季三分榜
三分最多出手数从00-01赛季的603次,到09-10赛季的525次,再到21-22赛季的750次。
三分最多命中数从00-01赛季的221个,到09-10赛季的209个,再到21-22赛季的285个。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投三分的球员越来越多了。
很明显,在反击1打0中,球员们不再只是展示扣篮的暴力美学,追身三分也能点燃全场。这都因为,3分始终比2分多一分,而不管你是通过多有观赏性的动作得到。
从高人林立的篮球运动到小球时代,不得不说,三分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投三分的球员不需要多优秀的身体条件,反而是需要勤奋练习。
如此一来,三分的常规化似乎给了球员更多的机会。
三分的到来还诞生出一种新的球员定位——3D,即又能投三分,又能防守。甚至还有为他们制定的战术。
通常来看,投射能力好的一般是后卫球员,但如今,这个概念逐渐模糊化。在本赛季的全明星三分大赛中,中锋唐斯夺得了三分王。
这几个赛季以来的优秀中锋基本都是空间型中锋,约基奇、恩比德、字母哥,都是能投三分的内线球员。
这,都是三分线进入NBA以来的一系列变化。
现在来回答上面那个问题,三分手感的火爆是实力,还是运气?
观点前置,竞技体育中没有任何运气,有的只是你看不到的实力。
一支球队获胜时三分投得多是表象,其深层原因是球队的战术执行力强、纪律性强。
独行侠大胜太阳的原因中,三分固然是其中之一,但更关键的是他们包夹布克的战术。
所以,决定一支球队获胜的,从来都不只是三分、中投,或是扣篮;而是球队的阵容、战术执行力,还有必胜的信念感。
最后,来说说小球时代。
从零几年开始看球的朋友们,或许更喜欢看那种激烈对抗的比赛,看两队的中锋在内线1V1,看后卫们的无限中投和突破扣篮。
不可否认,这种画面在将来NBA的舞台上只会越来越少。本赛季,保罗在季后赛舞台上的中投堪称“非遗”。
那,是不是NBA就不好看了?
还是那句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欣赏暴力美学,就有人欣赏反击三分。
每个时代篮球运动的变化,似乎也在反映着这个时代的特色。激烈对抗的篮球似乎对应着天赋,而小球时代的篮球似乎也对应着今天这个时代的“勤能补拙”。
哪有什么运气加成,有的只是你看不到的无尽的三分投篮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