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芦 静8月24日下午,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以人为本以民为先)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作者:芦 静

8月24日下午,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在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上,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在健康问题上,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养老问题上,指出要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在这些紧贴国情、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举措带动下,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实践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今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社会治理能力,那么疫情就会肆虐蔓延。可以说,从国家层面延伸至基层社区层面,无论是白衣天使舍小家为大家与病毒赛跑的动人行为,还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火速完工、无数企业为物资保障加班加点,抑或是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治理模式发挥出来的效力都是巨大无比的。而这正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体现,也让我们收获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启示。

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近年来,尽管社会治理的成效正实实在在地惠及百姓,在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方面不断织密“针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可能是隐性的、泛在的。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既需要各地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和痛点下足“绣花功夫”,加快补齐短板和弱项,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更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只有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人民。“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持之以恒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向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出发,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社会更加令人期待。(芦 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