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人王勃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然而事出蹊跷,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

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据《旧唐书》记载,王勃藏匿曹达一事,其实是与王勃有过节的人给王勃埋下的圈套。王勃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王勃才没有被处死。

因为此事,信佛的他心里十分内疚,似乎心理已经出现了裂痕,后来在他给父亲的信中写到:“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从中可体会到身为孝子的王勃内心强烈的羞愧和自责。

王勃为什么是初唐四杰之首(初唐四杰王勃只因被人套路)(1)

而王勃最著名的就是《滕王阁序》了,据史料记载,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成,重阳节时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毫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序中: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王勃索要千两银子问阎大人“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

王勃为什么是初唐四杰之首(初唐四杰王勃只因被人套路)(2)

关于他的死,素来有很多争论王勃很有可能在去往交趾的路上坠入海中。越南北部的义安省宜禄县宜春乡原建有王勃墓地及祠庙,墓地及祠庙于1972年被美国飞机炸毁,现在只有王勃雕像。

王勃为什么是初唐四杰之首(初唐四杰王勃只因被人套路)(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