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代美女,必想起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凡是英雄美女,必少不了故事,而在这所有故事中,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最为让人津津乐道。李白《清平调》、白居易《长恨歌》、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及现代陈凯歌《妖猫传》,从诗歌到戏曲再到电影,这个故事形式总是"与时俱进"。

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名的作品就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二人又都因为所作之剧横遭劫难,一个被革除了监生资格,一个被罢了官,虽然如此,当时文人仍旧给这两部剧以极大赞赏。今天本文主要浅谈昇《长生殿》的前世今生,顺便分析清朝康熙年间才子洪昇戏剧性的一生

杨玉环唐玄宗心头结痂(洪昇的苦成全了杨玉环与唐玄宗的幸福)(1)

一、《长生殿》前身《梧桐雨》:一曲幽怨、兴亡悲歌

元代剧坛有两个"双峰",分别是关汉卿和王实甫,二人之外就是白朴和马致远。白朴的《梧桐雨》和马致远的《汉宫秋》,一个写杨玉环与唐明皇,一个写王昭君与汉元帝,帝王红颜、才子佳人的故事,加上二人文采繁复,意境深邃,诗味浓厚,在文坛上收到一片激赏。

金元时期,李隆基与梧桐的细节受到诗人重视,很多名家都为名画《明皇击梧桐图》题诗,在这样的氛围之下,白朴受到启迪创作了《梧桐雨》。"梧桐雨"这个名字取自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 在我国诗文中,梧桐的形象,本身就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的意蕴。

从中唐开始,历来描绘、评论杨、李故事的作品,或侧重同情,赞扬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或偏于揭露、讽刺他们的耽于享乐,贻误朝政。白朴的《梧桐雨》不可避免的写了杨玉环、李隆基的情爱,但他创作的着眼点却不在此。

杨玉环唐玄宗心头结痂(洪昇的苦成全了杨玉环与唐玄宗的幸福)(2)

白朴选择让梧桐作为唐明皇与杨玉环爱情的见证,从"常记得碧梧桐阴下立,红牙筋手中敲",到"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一切美好事物都成了追忆,宣示出深刻沉痛的人生变幻的题旨。元朝时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此时的"中国"也经历了沧桑巨变,统治老百姓的人由汉人变成了蒙古人,白朴让梧桐树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秋雨淅淅沥沥的景象,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凉怨恨的感受。

全剧最精彩的部分在《梧桐雨》的第四折,李隆基退位后在西宫养老,经历一场激变之后,他的权利、荣华和爱人都烟消云散。李隆基睹物思人,他在梧桐树下盘桓,回忆往昔,不胜悲凉。观众能从他的语句中感受到江山满眼,人事已非的怆痛。白朴也借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悲剧抒发他心中的兴亡之悲。

二、洪昇《长生殿》:虚实结合,晚明尚情思想的延续

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故事是与安史之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杜甫的《哀江头》便是对他二人的哀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

白朴的《梧桐雨》让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成为一幕"纯粹的悲剧",洪昇的《长生殿》基本上是继承了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白朴《长生殿》的内容和意蕴,但他也有所改变。

《长生殿》自序中洪昇这样说:"余读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辄作数日恶"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这个"恶"是指伤感,情绪很坏。这说明洪昇被前两部作品所感动,但是他觉得写的太过悲伤,这也就说通了为什么他的《长生殿》不是悲剧结局。

杨玉环唐玄宗心头结痂(洪昇的苦成全了杨玉环与唐玄宗的幸福)(3)

洪昇的《长生殿》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表现出尊史重真的精神,结局是爱情的悲剧,后一部分写幻,表现的是真情。从结构上老说,它的上下两部分是对立的,同时也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上卷的现实悲剧,就不会有下卷幻界的至真至情。

下卷讲的是:马嵬坡兵变之后,杨贵妃自缢。李隆基和杨玉环又经历了"冥追、觅魂、补恨、寄情",执着的感情和真诚的忏悔,最终得到天孙、玉帝的恩准,双双进入月宫,实现了长生殿里的誓言。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种"幻界"的幸福自然只是洪昇对李隆基与杨玉环爱情的一种美好的愿望,是"以精神的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于是虽然现实的悲剧依然存在,但是幻界的美满可以削弱这种悲痛。我们能从《长生殿》里看到洪昇对于至真之情的崇尚,这正是对晚明尚情思想的弘扬,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说《长生殿》是一部"热闹的《牡丹亭》"的原因。

杨玉环唐玄宗心头结痂(洪昇的苦成全了杨玉环与唐玄宗的幸福)(4)

关于明代的重情思想,可以这样理解:

自明代中期开始,受当时特定政治、经济、学术文化及时代风尚的影响,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以反理学、反道学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解放思潮。其主旋律便是将"情"从理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大胆地肯定人欲,倡导真情,强调情本理末,主张以情制理。这种以尊情、重情为主要特色的学术文化思潮,在晚明小说和戏曲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它的影响下,晚明戏曲特别是儿女风情剧的创作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中国古典戏剧的"抒情"技艺日臻完善。

《长生殿》长达50出,曲文糅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形成了一种清丽流畅的风格,叙事简洁,写景如画,不同人物、不同性情具有不同格调。同时它的曲文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能够声情兼备的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及心理活动。

三、洪昇:多难的生活成就戏剧性的一生

洪昇出身于浙江杭州的官宦世家,15岁时便已文采斐然。翩翩少年郎,自然少不了求亲之人,洪昇与表妹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在双方父母的应允之下结为夫妻,婚后生活也是和谐美满。身为官宦世家,族中长辈、家中父母都希望他能考取功名,洪昇虽然不喜欢八股文,但也日日伏案苦读,可赴京赶考却落第而归。

杨玉环唐玄宗心头结痂(洪昇的苦成全了杨玉环与唐玄宗的幸福)(5)

落第归家不久,洪昇"不思仕途经济",屡屡传出无意功名的言论,加上遭到族人挑拨,与父母嫌隙日深,最后被逐出家门,这就是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天伦之变"。可以说,从被赶出家门后,他的一生就劫难不断。洪昇没有财产与功名,只得靠妻子典当嫁妆度日。后来,他的诗集《啸月楼集》编成,受到王士祯等名流的赏识,诗名大起,开始卖文过活。

洪昇妻子嫁妆典当完了,家中饮食全靠他卖文度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离开北京回到南方。他居京十余年,始终没有谋得一官半职,生活苦愁无计,几次在自己的诗文中引用"临邛犊鼻裤"的典故以讽刺岳家。这个典故指的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成亲之后,就当垆卖酒,羞臊岳家。洪昇妻子娘家知晓后,他们的关系更加恶化。

洪昇与妻子黄氏有一儿二女,长子次女都比较有文采。长女八岁时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当时洪昇在北京卧病在床,知道这个消息后接连写了四首《遥哭亡女》诗。他在诗中痛斥了自己的无能,忆起了亡女的聪明可爱,感慨了艰辛岁月,并且感叹妻子是他的精神慰藉和依靠。

洪昇作《长生殿》令他名声大燥,在作品问世的第二年秋天,那一日正是他的寿诞,京师各界名士都来祝贺,当日演出了《长生殿》。也正是这次演出给他带来了致命的灾难,这时候还是康熙孝懿皇后的服丧期。按照大清律令,丧葬期间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洪昇极其一众好友被弹劾,治罪"大不敬",洪昇也被国子监除名。

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一的耿精忠在福建造反,派兵攻掠江西、浙江,洪昇父亲遭受牵连,被朝廷决定"发配充军"至黑龙江宁古塔,洪昇为救父母,奔走京浙两地,恰逢恩赦,这才免遭流放。可他本来就穷困潦倒,加上要赡养父母,可谓有苦难言,以至于有"多年遥负米,辛苦踏京尘"之言,身心俱疲。

杨玉环唐玄宗心头结痂(洪昇的苦成全了杨玉环与唐玄宗的幸福)(6)

洪昇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灾难中度过的,每当他身上发生一些好事,接下来就会发生一些难事,而难事又往往会因为一些意外而平安度过。直到他60岁那年,酒醉登舟,落水而亡,他这戏剧性的一生才告终。我们再来回顾他的一生,尝尽种种人世苦,他也绝不忍心杨玉环和李隆基在现实的悲剧中结束他们的爱情。

洪昇是清朝著名的戏剧作家,当时很多名门望族都爱在家里养戏班子,据说洪昇曾在曹雪芹家族住过一段时间,并且有不少民间传言说洪昇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历史已是往事,真假也不能断定,不过这无疑又在洪昇的生命中留下了戏剧性的一笔。

杨玉环和李隆基的故事一直都没有结束,就像陈凯歌会用《妖猫传》来表现他们的爱情悲剧一样,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一定会有另外的表现形式来继续讲述这个故事。

参考资料:

储著炎《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

宋希芝、陈冬晖《洪昇“家难”问题探析》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