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在四十年前的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这场会议如春风一般吹暖了十亿中国人的心,从此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原国际法院院长史久镛先生是外交系统唯一入选的表彰对象。

史久镛是我国著名的国际法学家,他1926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岁后随父母移居上海。1948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的史久镛赴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国际法学。1954年,史久镛回到中国。史久镛回国后长期从事国际法的研究、教学工作并担任外交部法律顾问。1993年,史久镛当选为国际法院法官。2000年,他当选为国际法院副院长。2003年2月6日,史久镛当选为国际法院院长,成为国际法院自1946年成立以来的首任中国籍院长,时任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在当选当天给他发去了贺电。2月9日,中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杨也给他发了贺电。2006年,史久镛离任国际法院院长,继续担任国际法院法官。2010年5月,84岁的史久镛辞去国际法院法官职务回国退休。

2018年12月7日,我们受外交部机关党委委托,到史久镛先生家中对他进行了采访。在轻松愉快地氛围里,92岁高龄的史久镛先生和我们谈起了他心目中的改革开放四十年。

史久镛为什么辞职(史久镛眼里的这四十年)(1)

史久镛先生在家中 拍摄:史腾飞

一、史久镛看改革开放

谈到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史久镛说,改革开放前,中国很穷,人均GDP只有几百美元。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加百分之十几,后来基数大了,到了百分之八、九的样子,现在保持在六点几,不到七。现在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每年有十几万亿美元,美国现在不到20万亿美元。中国GDP总数赶上美国并不困难。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GDP还是偏低。

改革开放的另外一个影响体现在中国的国际贸易上。史久镛说,过去德国的国际贸易是世界第一,现在中国的国际贸易是世界第一。仅仅中美贸易额就超过了4万亿人民币。

史久镛为什么辞职(史久镛眼里的这四十年)(2)

史久镛先生在接受采访 拍摄:史腾飞

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史久镛说,本来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资低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现在中国在这两家机构的投资提高到百分之几十,紧跟在美国和日本后面,位居第三。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投资现在已经排在了中国后面。

再拿联合国的会费来说,过去中国承担的联合国会费很少。承担联合国会费排名第一的是美国,第二是日本,然后是德国、英国、法国,中国排名很靠后。中国刚进去的时候,承担的联合国会费不到百分之一,美国承担的会费是百分之二十几。日本一直想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说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享有特权,会费应该比其他国家高。意思是说中国出的会费这么少,还是常任理事国,日本为什么不能是常任理事国。现在我们给联合国缴纳的会费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第三才是日本。我们每年给联合国交的会费有十几亿美元,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变化是很大的。这样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必然就提高了,在联合国的发言权也更大了,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也就更加当之无愧了。

过去在联合国的国际法委员会和联合国国际法院这两个机构,习惯上常任理事国都应该有代表。可是现在,由于国力的衰退,英国在国际法院里没有法官,法国在国际法委员会里没有委员。

G20会议期间,主席访问了一些国家,在各个国家都获得了最高的待遇。一般来说,国家元首访问国会的时候,不安排仪仗队。但是主席在葡萄牙访问国会的时候,葡萄牙安排了仪仗队。主席访问巴拿马的时候,是总统亲自接送的。

以自己为例,史久镛说,中国人当国际法院的院长也是自国际法院1946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以前从来没有过。

二、国际法领域的中国声音

作为一位著名的国际法学家,92岁的史久镛仍然活跃在国际法领域。谈起中国在国际法方面的贡献,史久镛如数家珍。

他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法领域最重要的几个贡献是:

气候变化公约问题。在气候变化公约问题上,中国和美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在气候变化公约里最大的贡献是中国主张不能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样多少年改造到什么程度,要区别对待。能源设施改造和工厂改造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发达国家有义务给予发展中国家经济上的援助和技术上的帮助。

另外,中国积极参加了气候变化公约,而且按照公约的需要尽量在能源设施改造方面达到公约的要求,为此中国关闭了很多煤矿,很多原来用煤的工业企业后来改用其他能源。

史久镛为什么辞职(史久镛眼里的这四十年)(3)

史久镛先生在接受采访 拍摄:史腾飞

人类命运共同体。最近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可以说是国际法方面的一个新的概念。它把人类视为一个整体。世界各国人,都是人类。作为人,都有共同的利害关系。有的问题,比如气候问题,影响的是整个人类。因此很有必要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不管国家,不管种族。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该有利于人类。一个国家发达了,有义务援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大家都是人,都是平等的,所以发达国家应该帮助发展中国家。当然在执行过程中,要按照主权国家平等的原则,还要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

多边主义和全球化。经济方面,我们主张多边主义和全球化。美国现在主张美国天下第一,什么事情都按美国的利益来,我们强调的是多边主义。现在的国际社会不可能一个国家经济自己搞上去,和其他国家没关系。国家和国家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的。全球化,互通有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中英联合声明。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中国提出不平等条约非法的理念,这是中国在国际法领域最大的突破。香港和九龙是根据三个不平等条约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半岛是租借地。英国同意1997年把九龙半岛还给中国,因为英国认为九龙半岛是租借地。但是英国不同意把香港和九龙还给中国,他们认为根据三个不平等条约香港和九龙的土地是他们的。中国不承认这三个不平等条约,认为三个不平等条约是非法的,没有法律效力。中国认为这些土地是英国人强行占领的,是非法的统治。之后英国同意为了发展中英友好关系,放弃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将香港归还给中国。

三、一位法学家的中国梦

在谈到获得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贡献表彰对象荣誉这件事时,史久镛表现得非常谦逊。他说,得知这一消息后,很惊讶,也有些不好意思。他说,外交系统有很多老干部,他们也曾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中央把这个荣誉给他,是对他工作的肯定。92岁高龄的史久镛现在还是外交部的法律顾问,他表示将继续为中国外交事业努力工作。

谈到中国的法治建设,史久镛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常重视法治建设。非常强调法治。我们宪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还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要求要求全社会都必须遵守法律,这非常重要。我们在电视里可以看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带着国务院成员向宪法宣誓,宣誓捍卫、效忠宪法,按照宪法办事。

史久镛说,宪法存在一个解释问题。也就是说,是不是符合宪法由谁来解释。他说他不知道中国的情况,不知道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能否解释宪法。美国由最高法院解释宪法,德国则有专门的宪法法院。

展望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史久镛非常乐观。他相信中国社会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能够实现。他说,中央说要努力消灭贫困现象,现在正在努力地做,五年计划完成后,贫困现象大概就没有了。提出了中国梦,并且说要把中国建设成发达国家。

史久镛为什么辞职(史久镛眼里的这四十年)(4)

史久镛先生在书房 拍摄:史腾飞

史久镛说:“我希望早点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不但国民生产总值要跻身世界前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希望中国早日成为发达国家,我一直希望看到中国又富又强,这是我的中国梦。”

在史久镛看来,中国要繁荣富强,早日跻身发达国家,有两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是继续改革开放。他说,从将来的发展看,我们国家还是要继续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要更全面、更彻底。国家领导人特别强调过这一点。

第二个前提是国际形势要稳定。史久镛说,中国要实现这些发展目标,国际形势要保持稳定,不能波动得太厉害。他说,国际形势过于波动就会对中国发展有影响。我们要思考怎样处理国际问题,怎样做外交工作,才能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谈到中美关系,史久镛说,最近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很厉害,但是G20会议与特朗普会晤,美国同意不再增加新的关税。他说:“我希望能取消现在这些所谓的惩罚性关税。我觉得这个问题迟早能解决。美国工业界人士也都认为中美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非常重要。美国企业的好多原料、产品都依赖中国。比如,波音飞机的尾翼和舱门都是在西安的飞机厂生产的。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中国出口产品关税,会增加美国企业的成本。所以很多美国企业总裁要求特朗普取消对中国的高关税。最近基辛格来中国,他也认为中美关系对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有很大影响,从长远来看中美关系不会破裂。”

已过鲐背之年的史久镛依然头脑清楚、思维敏捷。说起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史久镛侃侃而谈,风采不减当年。

(作者单位:世界知识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