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并非晦涩难读,其实它已经渗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一些成语,其实经常被用到,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成语。

道德经里都有什么成语(源自道德经的成语12则)(1)

功成不居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译文】:要有所作为,但是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和倾向强加在上面,即使成功了,也不把功劳独揽到自己身上。

【赏析】:《道德经》讲求“道法自然”,这里的功成不居其实是任其自然,不强行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没人觉得某个人在某件事上有功,自己也就没必要死死皮赖脸的去邀功。现在我们用的时候,经常表达的意思是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但或许功劳算作了团队的,或者其他人的。当然,还有些时候,和古意表达的情况类似,深藏功与名,让别人去评说。

道德经里都有什么成语(源自道德经的成语12则)(2)

天长地久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译文】:天和地能够长久的存在,是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而是顺其自然的运行。天地有其规律,这种规律没有任何控制,只是万法自然。

【赏析】:现在我们多用来形容时间久远,更多用在对爱情和新人的祝福上。更多的在强调主观意识,我们希望天长地久,渴盼它的实现,顺其自然那一层意义早就被抛掉了。其实有时候,不那么强求或许会更好,因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当然,用天长地久来表示美好的愿望和祝福并无不妥。

道德经里都有什么成语(源自道德经的成语12则)(3)

金玉满堂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译文】:金钱财富再多,也不是能够守得住的。

【赏析】:这词儿我们现在一般都在断章取义,只用了前半部分来作为吉祥话,却不知道后半部分是“莫之能守”。其实金钱财富从来都是流转之物,合理运用才能实现它们的价值,钱花出去就花出去了,如果还能挣回来,倒也不用太过在意,太白有云:“千金散去还复来”嘛。

道德经里都有什么成语(源自道德经的成语12则)(4)

功成身退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大功告成之后就自行隐退,不再贪图名利富贵出来做官。

【赏析】:这一条自从有了君君臣臣就很少有人做到了。大部分所谓治世能臣,其实也是在浮华散尽以后才开始渐渐觉得退隐山林才是真人生。换句话说,这不是真的打算功成身退,而是避祸。当代懂得功成身退的人更是不多,不知道马云先生算不算一位。

道德经里都有什么成语(源自道德经的成语12则)(5)

宠辱若惊

【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译文】:非常计较得失,经常患得患失。无论别人给予宠爱或者侮辱,都会十分恐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赏析】:更经常被用到的是“宠辱不惊”这个词儿。两个词儿的含义正好相反,不惊是一种泰然自如,平静淡然的心态。而若惊则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前者是我们的追求,而在大多数时候,人的常态“宠辱若惊”,得到了害怕失去,没得到或者失去了抱怨不公平。

道德经里都有什么成语(源自道德经的成语12则)(6)

视而不见

【出处】:《道德经》第十四章:“视而不见,名曰夷。”

【译文】:指不重视,看见了假装没看见。

【赏析】:这一句的意思倒是没有变化太多,一直都在表示忽视,忽略。类似的“听而不闻”,也是出自《道德经》。视而不见有时候不是很礼貌,但有些事情和有些人,视而不见却没什么不好,因为可能看见了就忍不住抽他,这样太暴躁,不好不好。

道德经里都有什么成语(源自道德经的成语12则)(7)

相差无几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译文】:是指能差多少?差不了多少。

【赏析】:表示并无二致,前后连个东西大同小异。但有时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对于“相差无几”还是要谨慎些。比如工作上,该精细的精细,不能做“差不多”先生或小姐。

我们自己在遇到别人说相差无几时,要注意的究竟差在哪里,这可能是我们做决策的重要因素。比如两个推销员来推销包子,看似同样大小的两个包子,差不多嘛,咬一口一个是牛肉馅儿,一个是面馅儿的,表象相差无几,内在相差很多。到底想吃馒头还是想吃包子,就要看自己的口味了。

道德经里都有什么成语(源自道德经的成语12则)(8)

无中生有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宇宙万物都是从一切虚无中产生,从无到有,再从有到万物。

【赏析】:这一句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有也是生于没有。后世人用“无中生有”这个词儿,基本都是在用它的引申含义,不是什么好词,一般都是贬义的。

捏造和杜撰固然不好,但善意的谎言除外。只是我们不能顶着“善意”作恶,所以即使有时候为了博得美人一笑想要“无中生有”一下,也要掂量一下,是否妥当,有没有影射他人。万一那美人笑完后说给被人听,可能就不好了。

道德经里都有什么成语(源自道德经的成语12则)(9)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几人合抱的大树,也是从一个小小的嫩芽长起;高台平地起,也是源于一点一点泥土的积累;纵然要行一千里路,也要从第一步开始迈起。

【赏析】: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积少成多,脚踏实地。不做妄想吃天的老虎,只是一步一步的重在积累。没有哪件事情不是从点滴做起的。

别看人家一个小目标就定一个亿,当年也是一毛一分的攒起来的家业,当然财富的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积累之后变成指数级的,但算到底,还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道德经里都有什么成语(源自道德经的成语12则)(10)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天道使然,不会放过一个坏人。纵然天网看起来不是很周密,但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

【赏析】:人在做,天在看。不作恶是基本,就算逃的了人间法律,也逃不了因果循环。劝人向善,不要做愧对天地良心的事情。俗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道德经里都有什么成语(源自道德经的成语12则)(11)

老死不相往来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赏析】原意是各个小国的百姓可以自给自足,悠然自得的生活。即使不用和邻国的人交流,通商,也能生活的很好。这是一种美好而单纯的生活状态,一如桃花源。而现在我们却把这个词儿用的很剧情,表示和其他人以后绝对断交的状态。

道德经里都有什么成语(源自道德经的成语12则)(12)

根深蒂固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治理国家也要一定的原则,利用这些原则就可以国运长久昌隆,这就叫根深蒂固,是形容国家稳固的词语。

【赏析】:现在用法比较花哨,一直埋在心里的记忆叫根深蒂固,某种观念难以改变也叫根深蒂固。虽然不再专门用在治国上,但用的也算妥帖。

所以,不要总是根深蒂固的以为《道德经》十分难读。道德经有很多难读的部分,但也有很多其实一读就懂,以上皆是源自《道德经》的成语,总结出来,与君共赏。

道德经里都有什么成语(源自道德经的成语12则)(13)

时代在变,词语原本的意思也在变。虽然《道德经》里有些词,很多时候不再做本意使用,不过这种变化说也算是“道法自然”,相信老子他老人家也一定会谅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