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简史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脉诊入门基础知识大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脉诊入门基础知识大全(脉诊简易入门)

脉诊入门基础知识大全

脉诊简史

脉诊是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西汉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可以说扁鹊是我国运用脉诊方法诊断疾病的第一个代表人物。《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也记载了太仓公淳于意的诊脉经验和医案,他认为人所患疾病非常复杂,通过查脉可以起到“衡度量、立规矩、悬权衡、案绳墨”的作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脉象理论和切脉方法的论述。关于诊脉的部位,已有“三部九候法”、“遍诊法”、人迎与寸口,寸口与尺肤互相参合等多种方法。书中记载了多种脉象,并且对“平脉”、“病脉”和“真脏脉”等脉象的形态、临床意义等均有比较明确的论述,对生活起居、气候环境、时令季节和昼夜变化等因素对脉象的影响,也作了概述。

《难经》首先提出诊脉“独取寸口”的方法,并且首先论述了寸口诊脉的三部九候。

东汉医家张仲景创造性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写成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他的诊脉的方法并不局限于“寸口”,还常诊察趺阳、太溪脉,合称为仲景三部脉法。他还通过观察脉象来推测肾气盛衰和胃气存亡,对判断病情和预后提供比较可靠的证据。同时将各种脉象分为阴和阳两大类。

参考书籍

浮 脉

中风、发热、头痛、鼻塞、风寒聚在胸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

伤风、发热、头痛、目眩

胸满气短、咳嗽痰多

《脉学阐微》

沉 脉

痰饮水血、胸肋痛、背痛、短气虚喘

《脉经》《脉诀》《脉确》《濒湖脉学》《诊家正眼》

心内痛、肋痛

虚喘少气

《诊家枢要》

气壅、胸满痛、心悸、气短、失眠

胸痛、少气停饮、咳嗽气短

《脉学阐微》

滑 脉

呕逆、咳嗽、膈痰、胸满、阳盛

《脉经》《濒湖脉学》《活人书》

心烦热、头眩、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心经痰火。

咳嗽痰多、喘逆、气短、胸满痛

《脉学阐微》

涩 脉

胃气不足、心痛、神怯、怔忡

《脉经》《千金方》《濒湖脉学》《脉确》《脉学阐微》

心神不安、冷气心痛、怔忡、惊悸、

上肢冷痞、气短、臂痛、自汗,伤燥、咳沬

《脉诀汇编》《诊家枢要》《脉诀自悟注释》

虚 脉

血不营心、自汗、惊悸

《濒湖脉学》《脉确》

心惊、怔忡、头眩、烦热、耳鸣、胸闷

自汗、气怯、喘促、虚咳、面色苍白

《诊家正眼》《脉学阐微》

实 脉

上焦胸热、口舌生疮、咽痛、舌强、呕吐、气逆

《活人书》《濒湖脉学》《脉确》

口舌生疮、咽痛、心悸、烦热、头眩、舌强、咳逆

胸热、痰咳烦满、咽喉干痛、咳逆喘满

《脉学阐微》《诊家枢要》

长脉

心火燔灼、心烦热、心悸气短、舌疮、咽干痛

咳嗽多痰、胸满气短、咽喉干痛

《脉学阐微》

短脉

头颈疼、心悸气短、胸闷失眠、多梦、眩晕

肺虚、短气、头眩、身倦神疲

《诊家正眼》《古今医编》《脉学阐微》《濒湖脉学》

弦脉

心悸、头痛、盗汗乏力、劳伤、膈多痰

咳嗽、寒痰、气短、胸满

《诊家枢要》《脉学阐微》

紧脉

心满急痛、头痛、目痛、项强

鼻塞、伤寒、喘嗽

《脉诀汇编》《诊家正眼》《诊家枢要》

细脉

怔忡、失眠

咳逆、气短

《脉学阐微》

微脉

心虚忧伤、惊悸、盗汗

恶寒气促、中寒、冷痰凝结

《诊家枢要》《古今医统》《脉学阐微》《诊家正眼》

弱脉

心肺气虚、心悸气短、胸闷自汗、失眠多梦

《脉学阐微》

心虚、惊悸、健忘、自汗

肺虚、自汗、短气、

《诊家正眼》《诊家枢要》

洪脉

心经炽热、目赤、口苦、口疮、心热心烦、目眩、头痛

肺热、胸肋痛、咳嗽、痰多、咽干痛、喘逆气短、

《脉学阐微》《诊家枢要》

濡 脉

阳微、虚损、自汗、足汗、

《濒湖脉学》《脉经》《脉诀》

心虚易惊、盗汗、短气、健忘、失眠、胸满

体虚恶塞、自汗、胸闷气短、咳逆(嗽)、

《诊家正眼》《诊家枢要》《脉学阐微》

革脉

心血虚、胸闷、气短、心悸、心烦、心绞痛、

精衰气壅、气短不足息、咳喘胸闷、痰涌

《诊家正眼》《脉学阐微》

牢脉

伏梁为病

息贲

《诊家正眼》《脉学阐微》

芤脉

吐血、积血在胸中

《三因方》《脉诀》《脉经》

心血妄行、吐、衄

咳嗽吐血、呕血、衄血

《脉学阐微》《诊家枢要》

散脉

怔忡不卧

自汗淋漓

《濒湖脉学》《诊家正眼》

动脉

惊悸、烦乱、怵愓不安、

自汗气促

《脉学阐微》《脉诀启悟注释》

伏 脉

胸中逆气、壅塞不通、食郁胸中,欲吐不吐

《脉经》《濒湖脉学》

心气不足、神不守舍、头眩痛、胸闷、心悸、气短时痛

胸中气滞、寒痰冷积、气短咳嗽、胸中痹硬

《诊家枢要》《脉学阐微》《古今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