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不仅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文泽千年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提起曹操,哪怕是小学生,都能说出几段关于他的故事,真可谓是家喻户晓,名震古今。
不过曹操家族的本姓,并不姓“曹”,而是复姓“夏侯”,那么为何他会弃了祖姓呢?要知道在古代,人们可是非常看重亲族和血缘关系,继而极为重视姓氏传承的,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得从曹操的父亲说起了。
一、易姓而贵,反而开启了一段励志人生
曹操的父亲名为夏侯嵩,十多岁的时候被过继给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宦官曹腾为养子,自然也就不能保留本来的姓氏,而把名字改为曹嵩了。由于曹腾没有亲生的子嗣,所以他去世后,“费亭侯”的爵位就传给了当时十八岁的曹嵩,也算是“易姓而贵”了。
可是宦官在朝中的名声不好,即便身处高位,权倾朝野,也依然备受常人,特别是士大夫阶层的排挤和蔑视。正是由于自己的父亲曹嵩与宦官之间的密切关系,导致曹操后来被士大夫们抓住把柄不放,受尽了嘲弄和轻视。
不过,曹操并没有因为外界的非议和白眼而自卑,反而因为备受轻视而让自己奋发图强,心怀天下,曹操的人生还真可谓是一个十分励志的故事。
虽说父亲与宦官关系密切,但曹操并没有因此对宦官有过好印象。当年袁绍诛杀宦官,曹操也积极地参与其中。
不过曹操的到来,让很多清流大臣们非常不以为然,于是有些人便因此质问曹操:“阿瞒呀,您说你一个宦官养子的后人,跟我们这些人瞎凑什么热闹?你这种卑贱的出身,有啥资格参与我们这些又伟大又高尚的行动呢?”
曹操遭到这样的嘲讽,急得面红耳赤,可是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出何时的理由来反驳对方,憋了半天,才回怼对方道:“干君何事?”跟你有什么关系吗?确实,面对这样毫无来由的质疑,那时候的曹操,恐怕真的找不出更好的回答了。
二、在外界轻蔑的目光中,曹操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时代
家庭背景如影随形,背负着父亲宦官养子的标签,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世人的偏见一直伴随着曹操。
早年时,曹操曾经想结交一位南阳的名士叫宗世林,虽然曹操对宗世林一往情深,但小宗同志却看不上曹操的家世为人,不愿与其交往。后来曹操做了丞相,又跑去找宗世林,问道:“我们现在总可以做朋友了吧?”
谁知宗世林依然一脸不屑道:“松柏之志,犹存我心。”你是丞相咱俩也没戏!望着宗世林远去的背影,曹操怅然若失,只能苦笑自嘲:“真有那么难吗?” 所以曹操的崛起,也会有一种令人难于言表的悲怆情愫夹杂其中。
好在曹操文采飞扬,在心中郁闷难以排解的时候,他就写诗来消磨掉内心的惆怅。两汉时期,大多数文人除了注释和解读儒家经典外,就是写一些辞藻华丽、内容空洞的大赋。曹操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当时这种浮华空洞的文风,并与自己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一起,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时代。
三、从宦官后人到自诩文王,晚年的曹操,让人生境界步入星辰大海
建安十二年,也就是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后的第七年,年过半百的曹操再度远征。此时袁绍在河北的残余势力已基本上被清除殆尽。在此前后,曹操击败了袁术、吕布等人,整个中原地区,已经尽在其掌握之中,挥师南下成了曹操最大的心愿。
正在曹操意气风发准备南下之际,年轻的谋士郭嘉劝说道:“主公三思,荆州刘表并不足惧,刘备和孙权也是早晚都要去打的,不过现在时机却不成熟。乌桓位处辽地,于今尤强,已成为我们当前的心腹之患,况且袁绍之子逃亡到那里,非常方便与乌桓勾结,无论从铲除异己,还是斩草除根、安定后方的角度看,都应先灭乌桓,再图荆襄。”
曹操深思,之后拍着郭嘉的肩膀说:“奉孝之言滴水不漏,老夫都找不出理由反驳你呀。”于是,曹操五十二岁这年,亲率大军北伐,秋九月,辽地平定,曹操班师凯旋。
回师途中,曹操特意走河北昌黎一线,登碣石,望大海。海面上波涛汹涌,似乎也在向这位乱世枭雄欢呼雀跃。这是曹操第一次看到大海,面对辽阔的海面,不免引发了曹操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叹,极目远眺时,写下了寓意深邃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海天之辽阔,想宇宙之浩瀚,感人生之苍茫,面对着汹涌的大海,曹操似乎洞悉了自己的过往与现在的处境。虽然政治条件已经趋于成熟,但他并不想废汉献帝而自立为皇帝。
曹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他做出这样的选择,其中定有着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大业将成,而生命已近暮年,人世间的百态在曹操心中,便如登上碣石山后的视野和风景,早已不同于往昔。
风景依然是眼前的风景,但又不完全是眼前的风景,或许年少时看到的惊涛骇浪,在今天看来已然变成星辰大海,孟德依然是孟德,但也已经不是往昔那个年少时的孟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