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8日,我上网搜索了一下,是“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大家对这个节日也许不熟悉,我也一样;但今天凌晨,1000支烛光照亮麻栗坡烈士陵园,勾起了我的红色回忆。
37年前的今天,我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后来妈妈告诉我,炮弹的火光映红整片天空,一声一声的爆炸巨响,妈妈还说,如果爸爸还没有退伍,也许听到的哪一颗子弹声,就是爸爸在战场……
小时候在我的印象当中,当兵的人给我的标志是那个军绿水壶和帆布包,其次就是爸爸退伍回来压在箱子底的军功章,我和姐姐一人几个挂在胸口甩来甩去,然后哈哈大笑,有时候也会因为分“章”不均而哭闹,但是那时候的我们可从来不知道这些被用我们来装扮的“饰品”意味着什么,又是爸爸怎么样得到的,直到后来上学读书,慢慢懂事,慢慢理解什么叫“老山”,也懵懂理解那首歌唱的“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后来去了外省上大学,第一次开班会,自我介绍,我想告诉大家,我的家旁边就是外国越南,我想着那时那么黑瘦小的我,会不会就被想成是吃不饱穿不暖的边民了呢,呵呵,否了!我又想说,我是边疆少数民族小张,初来乍到,请多关照……想了一百种可能,后来站起来的一瞬间,我脱口而出:我叫张蔓,来自云南文山麻栗坡,我的家乡有座英雄的山叫老山,我就是老山脚下的儿女……那时候还很胆怯羞涩,但是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让我从此因为能够生长在老山脚下而骄傲。
毕业回到家乡,当时考取的单位——麻栗坡县广播电视台,让我也与曾经在这片红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老兵们结下不解之缘。在上班后的日子里,有采访没采访的,只要有老兵回到故乡麻栗坡,只要是有需求找到单位找到我,我们都竭尽所能用心服务,伴随着他们重走老山路,我们看到他们用生命的意志力支撑起残缺的双腿,极力想跪在当年为战友清洗尸体的地方再摸一摸那一股清泉,再端起一壶酒为烈士战友送行;在老山主峰,老兵沉默一路,爬上瞭望台,极目四望,老兵声音颤抖却极尽到嘶吼:吴德正、李平原、周红兵……我来看你们啦,我想你们啦……那种花甲之年的铿锵有力,让我们肃然起敬——这才是对我们年青一代最有力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疫情防控以前,每年的这个季节,麻栗坡烈士陵园前来祭扫的烈士亲属,全国各地的老兵在这天纷沓而至,抚摸一下战友墓碑,坟头添一把土,一杯浓酒,一束鲜花、一句问候,想念之情尽在其中。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世界人民的节奏,我们这个时段的烈士祭扫,少了纷扰却没有让我们的烈士感到寂寞。就在昨天晚上,麻栗坡烈士陵园1000支蜡烛照亮了烈士们回家的路,老兵代表们默默祭奠,唱一首老歌,吹奏起口风琴,用他们那个年代最质朴却也最亲切的方式表达着对战友们怀念。
今天的天气很应景,飘着小雨凉凉的,同事们还在烈士陵园坚守岗位,网络直播着祭扫现场的现况,一位约摸6、7岁的小朋友不知道何时悄悄来到导播台,这时不知道是收到了妈妈送给的心爱玩具或是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忽然兴高采烈的跳了起来,这时旁边的家人轻轻拉了他,他心领神会,安静下来,悄悄走开了。是啊,这是多么神圣的一个时刻,又是多么神圣的一块圣地,“吻你,我不惊醒你”,安息吧,烈士们!你们的后代也许会偶尔的调皮,像刚刚的那位小朋友,但是请你们相信,血肉筑就的老山精神已经写进我们老山儿女的骨子里,这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我们一定会坚守到底!(第二届“老山杯”有奖征文稿件 作者:张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