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上大学难吗(说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里的)(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中期前,全国大学每年招生人数在三十万左右。

那时,实行“金字塔”式教育 :小学毕业上初中需要考,初中毕业上高中需要考,高中毕业上大学还需要考!

那时,能考上大学的,真是凤毛麟角、天之骄子啊!

80年代上大学难吗(说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里的)(2)

尽管如此,还存在很多历经千辛万苦考上大学的学生,因种种原因而辍学的现象 —— 大学肄业。

那时,经济建设急需人才,有些专业的大学生还没毕业,就被“招工”、“招干”等等等“招”走了,成为“肄业生” ……

那时的青年,只要国家建设需要,绝对服从分配,很少考虑个人利益。

那时,每个家庭孩子多,老大考上大学,家中难以承担一些“费用”,常常是念一年、两年书,就不念了,就找工作了,以此来为父母分忧啦!

那时,有的家庭,父亲或母亲突然患病,家中经济实在是太困难,于是痛定思痛,忍痛割爱地离开了大学校园 ……

那时,有的学生看家中生活太困难,而自己无心再继续读书下去,于是回乡务农,挣工分,力求改变家中的困境。

80年代上大学难吗(说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里的)(3)

我有位朋友,当年很是幸运。

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考入大学中文系,一年后肄业,就参加了工作。

80年代上大学难吗(说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里的)(4)

由于他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先是在一杂志社担任文字编辑工作,后又调进了日报社任副刊编辑工作。

有很多人曾对他没有完成大学学业而为他感到惋惜。

他对此总是毫无遗憾地说道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高中毕业生,就是高学历啦!

早点参加工作,工龄长,在社会这所大学摸、爬、滚、打,积累起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这也是一种优势啊!

80年代上大学难吗(说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里的)(5)

那时,在农村,“高小”毕业生就是大知识分子啦,一般都受到重用 :当个生产队的团支部书记,做生产队的会计工作,担任生产队的记工员职务等等等。

80年代上大学难吗(说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里的)(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