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就在高考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考生之际,一张浙江杭州余杭区的招聘公示也在网络上引起无数网民围观之所以会引起这样的反应,主要是因为名单上的人大多都是毕业于清华北大的名校高材生,而他们所任职的单位,除了区级政府的职能部门,还有街道办这样的基层单位在人们印象中,清北毕业生理应去一些高大上的工作岗位,而不是基层街道办,把花费了那么多资源培养起来的人才这么安排,一些网民认为是“大材小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基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基层(清华北大毕业去街道办)

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基层

近期,就在高考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考生之际,一张浙江杭州余杭区的招聘公示也在网络上引起无数网民围观。之所以会引起这样的反应,主要是因为名单上的人大多都是毕业于清华北大的名校高材生,而他们所任职的单位,除了区级政府的职能部门,还有街道办这样的基层单位。在人们印象中,清北毕业生理应去一些高大上的工作岗位,而不是基层街道办,把花费了那么多资源培养起来的人才这么安排,一些网民认为是“大材小用”。

那么,清北毕业去街道办真的是“大材小用”吗?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学历过剩现象的凸显,高学历去基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以北京为例,在一些大学生村官、参军、招警等考试中,名校毕业生、硕士博士报名者也不在少数。而其中,很多人看中的正是这些考试背后可以带来的“北京户口”等隐性福利,从历年经验看,拿到户口后辞职的人并不在少数。

同样,此次杭州余杭区之所以能招录到这些清北毕业生,余杭区的薪酬待遇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据了解,关于福利待遇,在初次的3年聘任期间内,不仅有五险一金,博士工资标准按照国企中层执行,年薪在38万左右;硕士按照国企中层副职,年薪在35万左右,此外,还能连续三年申请每年1万元的从业补贴,而且还有6万到8万元的生活安家费、租房补贴、以及高达20万的购房补贴等等福利,这对于刚毕业的清华北大毕业生来说,待遇并不算低。同时,未来这些清北毕业生还有机会转任同级街道办副处职领导职务,试想,如此有钱有闲、还有前途的工作,怎能成为“小用”呢?

因此,对于高材生去街道办等基层工作,我们首先要予以肯定的态度,希望他们能用自己所学造福一方、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但是,我们也要警惕那些为了待遇而做出如此选择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警惕那些将3年聘任期间作为“镀金期”,只为聘期结束转任副处职领导职务或者参加选调、遴选奔着“大衙门”去的投机主义者。近年来,各地将引进的清北毕业生破格提拔的消息屡见不鲜,而这些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反而成为校园内毕业生崇拜甚至愿意效仿的对象,因此,当下很多高材生去基层已经少有了“造福一方”的长远志向,而更多是将基层作为“跳板”的投机主义,相信这样的例子在基层并不算少数,所以,笔者认为,清北毕业生去基层并不算“大材小用”,完善制度设计杜绝“投机主义”才是社会更需要反思的问题。

因此,对于基层而言,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首先要杜绝“过度福利”,一段时期以来,各地在人才争夺战中纷纷拿出了户口、租房补贴、够岗补贴等福利,这些足以白哦是地方找那人才的诚意,而诸如“副处职”待遇等等足以让人产生投机感的待遇则无太多必要,毕竟找人才去基层是为了真正去服务基层、造福一方,而不是招“领导”。其次,要警惕用“名校”贴金的不良风气抬头。过去一些地区招聘大学生往往陷入“名校情结”,用清北毕业生来装点门面,这种做法也一度受到舆论批评。而当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校招优先考虑名校的做法,无疑这种“贴金”风气的再现,因此,我们要警惕这种做法,毕竟,招聘人才不能唯学历、学校出身论,特别是在疫情影响的的当下,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如果一些地区还想着找名校毕业生“贴金”,无疑是对绝大多数毕业生的歧视。

因此,对于清北毕业生去街道办,媒体倒不必过分解读,我们更需要呼吁各地在招聘中要少一些“名校情结”、警惕“投机主义”,确保公平公正,招纳更多能够扎根基层、造福基层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