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大庆为世界打了个样儿)(1)

生机盎然的大庆油田生态建设示范区。

  “作为世界级大油田,在人类对自然生态、生物多样性影响最为剧烈的地方,大庆为世界‘打了个样儿’: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相互促进。”

  日前,世界瞩目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云南昆明开幕,在生物多样性中国馆黑龙江省展厅,大庆油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被以《生态优先“换”产业》为题,面向全世界展示。

  大庆油田的生物多样性工作,为什么受到这样高的评价?这要从生态建设说起。

  从2007年起,位于主力油田的大庆油田生态建设示范区开工建设。

  项目部把采油50年的老油区确定为示范区。在这66平方公里的老油区里,大量裸露的盐碱地和干涸湖泡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乱掘坑遍地都是,天上少鸟、地上少树、水中少鱼,大风吹来,掀起一浪一波的碱面和灰土……有人开玩笑说:羊来了想哭,人来了发愁。

  从一开始,项目部就把维护生物多样性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考量,最后确定“尊重自然、顺其自然、回归自然”的原则,费尽心思为各种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选用当地原生树种,让树苗从小长起,自我繁殖;创新“梯田式蓄水,稻田式育苇”方法,实现植被自然恢复;挖深湖泡,让鱼类能够过冬;把过去的水泥护坡改为泥土、芦苇生态护坡,让青蛙能够繁衍……

  十几年前,大庆人几乎听不到蛙鸣声:经过数十年石油开发,生态质量退化严重,就连以前常见的青蛙都少见了。

  经过几十个日夜的现场观察、研究,不顾被蚊子咬了一身包,建设者找到了原因:原来是用于水边护坡保障生产的水泥板和太陡的坡度不适宜青蛙繁衍。

  于是,他们改变建设方法,创新出“梯田式蓄水,稻田式育苇”模式。改用土坡土坝繁育芦苇生态护坡,代替原来的水泥板护坡,坡度被严格设定在28度左右。如此一来,繁育出的大量草苇根系发达、盘根错节,像一张织密的网锁在泥土里,发挥了独特的生态护坡固土作用,青蛙也能在这样的坡度和环境中生息繁衍。仅仅一年后,采油工人就又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呱呱”声。

  以前,采油区的湖泡中鱼虾少,谁要是来这里钓鱼,准会被别人笑称“傻子”。油田人在连湖蓄水、清淤扩湖施工时,在每个湖泡中深挖一个越冬池,让鱼虾能度过严寒的冬季。此举效果显著,一两年后,大庆市民发现水里到处是鱼虾。现在,来水边钓鱼的人随处可见。

  建设者们不但让青蛙、鱼虾重回大庆油田,还用了个绝招儿,让百灵鸟也回来了。

  油田开发初期,大庆草原上随处可见小沙百灵鸟,它属于百灵鸟里面体型最小的一种,歌唱起来婉转悦耳。而随着油田大规模开发,这种鸟儿难觅踪迹。

  如何让百灵鸟重现草原?当时的建设者们去请教老牧民。老牧民的一番话让他们茅塞顿开:“过去放牧马群,草原上到处都是马蹄印儿,那种鸟就在马蹄印儿里筑巢。现在马少了,没地方安家,百灵鸟也就没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看来人民的经验、智慧真是无穷的呀!”项目部马上雇来骑手,不干别的,就是骑着马在油区草原上跑,踏出马蹄印儿。果然不久后,人们就惊喜地听到了久违的百灵鸟歌声……

  要恢复生态,就要深入研究。有一次,大家聊起水生动物的自然繁殖、自然循环,对于鱼和蚊子的关系问题发生了争论。

  他们从湖中捕出一条大鱼,现场实施解剖。

  结果,从鱼肠子中剖出一堆蚊虫:1,2,3,4……查了半个多小时得出总数:总共79只。

  在现实和数据面前,人们终于对示范区自我恢复生物多样性有了绝对的信心。

  尤其令人敬佩的是,这66平方公里的示范区,是油田人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采取收水收土收建筑垃圾再利用的方式,工程总造价才花了不到传统建设方式的十分之一。“用大庆精神造福大庆人”,十几年的殚精竭虑和艰苦努力,让现在的大庆油田天蓝水碧,苇草起伏,鸟飞回,鱼畅游,野鸡、狐狸、刺猬等重新安家,真正实现了生态优先“换”产业,植物、动物多样性得以大范围恢复。

  一位全程参与建设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以前,示范区的野生植物也就30多种,现在已经增加到将近100种。野生动物还没有确切的统计,但我们可以看到,一到夏天,这里到处都是野鸡、野鸭和各种各样的鸟,和以前大不一样啦!”

  事实上,不只大庆油田,整个大庆市都在生态建设、恢复生物多样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佐证:作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和迁徙通道,大庆市现有陆生野生动物304种,其中鸟类273种、兽类23种、爬行类2种、两栖类6种。全市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7种,其中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种,大小天鹅、灰鹤、蓑羽鹤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8种,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

  “在本次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大庆油田向世界完美展示了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相互促进的‘大庆样板’。”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宣教处处长吴殿峰说。

  记者 魏国栋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