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日尧居

导语,资治通鉴原文——

赵襄子使张孟子谈浅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言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人臣之耳,何伤也?”

其中有: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国在。

三家分晋的历史规律(三家分晋的由来和反败为胜其智慧)(1)

赵襄子(?―公元前425年)嬴姓,春秋末叶晋国大夫,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创始人。谥号为“襄子”,故史称“赵襄子”。

一、赵襄子其人:

说起这赵襄子,他本是赵秧之庶子,因为赵襄子的母亲是赵秧的从妾,由于出身的地位卑微,所以并不被他的父亲赵秧看好。

可是这位赵襄子却勤勉好学,而且有胆识,并不像他其兄弟那样属于典型的纨绔子弟。

可是赵襄子经常以慈善的面目和诚信的态度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赵襄子逐渐赢得了他的父亲赵秧的好感。

赵襄子的父亲赵秧十分注重对自己子女道德品质教育和知识,智慧的培养。

三家分晋的历史规律(三家分晋的由来和反败为胜其智慧)(2)

赵襄子与其父

通过赵襄子的父亲赵秧诸对儿子的长期考察,赵襄子取得了他的父亲赵秧的信任,并且在诸位兄弟当中脱颖而出。

由此,世子赵伯鲁被废 ,赵襄子不但继承了世子爵位,还承袭简子晋卿之职,史称赵襄子。

赵襄子谋取代国是利用其的姐姐是代王的夫人,通过这层姻亲关系,赵襄子设计在酒宴上,利用斟酒的铜勺刺杀代王及其从官。

代王一死,赵襄子的姐姐愤怒拔剑而死,赵军随即兴兵伐代,将其领土并入赵氏版图。

三家分晋的历史规律(三家分晋的由来和反败为胜其智慧)(3)

赵襄子

二、关于韩赵魏三家分晋:

晋国权力掌握在智伯手中,由于智伯的极度膨胀,它萌发了独吞晋国之心。

前455年,智伯巧借以恢复晋国霸业为由,联合、韩、魏讨伐赵国赵襄子,说是联合,实际是要挟韩、魏两家出兵攻赵。

久而久之,由于赵襄子明白自己一国之力很难抵抗智伯联军的围攻,所以他一日秘密派他的使臣张梦谈出来见韩魏二国主人“韩康子,魏桓子” 并且意图说服他们临阵倒戈。

张梦谈说:知道“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吗?晋国的智伯为什么会联合你们两国来攻打我们赵国?你们仔细想就会明白,如果我们赵国灭亡了,下两个被灭亡的就是你们二位。

其实韩国的韩康子和魏桓子心里很明白,不仅说到,我们也认为是这样的,可是我们按照你说的合作攻晋国智伯,我们的计划还没有做好就被泄露出去,岂不是惹上大祸?

张梦谈又说:我们的商量的计谋都是出自你们二位之口,况且你二人说的话只是入了我一个人的耳朵,如果你二人真心合作,已然可以保密,联合攻晋必胜,你们怕什么?

三家分晋的历史规律(三家分晋的由来和反败为胜其智慧)(4)

战国时期地图

赵襄子的使臣张梦谈与韩国的韩康子,魏国的魏桓子三人一起秘密商量了一个完美的战略,并制定出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然后赵襄子的使臣张梦谈悄悄的被送出城,各自依计行事。

待到半夜时分,赵襄子派得力兵卒一举杀掉智瑶守城提的官吏和兵卒并且摧毁大堤,这大堤一决口,直接水淹三军,这时的智瑶的军队被这突如其来的大水和喊杀声使其大乱。

而韩康子与魏桓子也兑现了与赵襄子合作的诺言,这韩魏两国军队趁机袭击了智瑶的大营。

赵襄子看时机成熟,又从正面进攻,而此刻智瑶军队已经无还手之力,大败。

赵襄子在这次“反败为胜”的一战中成名,晋国的智瑶和他所有的族人一并被赵襄子杀害,不过只有辅国一个人活了下来。

三家分晋的历史规律(三家分晋的由来和反败为胜其智慧)(5)

三国大战晋军智瑶

三、关于这段详细历史过程:

追溯到公元前453年,就是在这一年,韩、赵、魏三国灭了智氏并彻底瓜分了晋国。在公元403年,这三家诸侯被周天子所承认,由此刻起,标志着历史上的战国时代的开始。

晋国的发展,他在春秋时代是一个重要的诸侯国,那时候的晋国就是中间地区的霸主,一直到了春秋的末年,晋国走向了衰落,一直到他彻底灭亡。

春秋战国的初期,晋国内部的高层之间就已经矛盾重重,围绕着权力中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就是这种内耗,使晋国的综合国力大大虚弱。

晋国的上层内部争斗,也有渔翁得利者存在,那就是晋国卿大夫的力量从侧面逐渐走向了历史的政治舞台并且增大(诸侯国重臣),这是互相蚕食的结果。

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458年,就当时的天下而言,有存在感的只剩下韩氏、赵氏、魏氏,以及智氏这4个家族,这被称之为四家最大的卿大夫家族中的国家。

三家分晋的历史规律(三家分晋的由来和反败为胜其智慧)(6)

三国大战晋军智瑶

作为卿大夫的晋国智瑶,赵国的赵襄子,韩国的韩康子,魏国的魏桓子,在当时这四国的家族势力以及名气,当属晋国的智瑶排在第一位。

智瑶的家族假借拥立哀公为国君的名义,而他们自己的家家族却牢牢地把持朝政 ,并且挟持哀公以令天下诸侯。

由于智瑶的把持朝政,使其养成了一贯骄横跋扈,时日一久就幻想起了要侵占其他三国国家家的土地和资源,更是让天下人不能容忍的是他假借君主的名号来威胁其他三个国家。

智瑶经常对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说过这样的话:“晋国本就是中原的霸主,今日虽然失去霸主地位,我还是想让晋国强大起来。”智瑶的馊主意就是让以上的三家各自拿出一百里的土地来献给晋国,还自封晋国为公家。

三家分晋的历史规律(三家分晋的由来和反败为胜其智慧)(7)

战国时代的战车

其他的三家;赵国、魏国、韩国已经看出了智瑶的野心,以大哥的身份自居而逼迫他们三家交出土地,无奈当时三家意见不统一,没有联合起来抵抗,因而韩康子首先为了讨好智瑶,主动将土地割让给智瑶。

对于智瑶的的要求,和他的野心膨胀,魏国的魏桓子却不愿意得罪这位无赖的智瑶,也不情愿的把土地献出,只有赵襄子大怒,他的拒绝理由是:“我们的土地是我们上一代的祖宗留下来的家业”岂能送给他人?

这才有了智瑶有发动起兵赵,魏两家联合攻打赵襄子。

三家分晋的历史规律(三家分晋的由来和反败为胜其智慧)(8)

三家分晋

过了两年,一直到公元455年,智瑶亲自率领中军,以韩康子为右路军,魏桓子为左路军,这三路人马浩浩荡荡日逼赵氏所在的城池,赵襄子最终寡不敌众,于是放弃抵抗直奔晋阳,因为在赵襄子看来晋阳老百姓基础好,这里宽正民和。

赵襄子退守晋阳后,采取了积极的防御措施,城池也比较坚固,唯一薄弱的地方就是军械的库存量不够,但是备用的粮草库存非常充实。

赵襄子通过了解,以赵简子为首的官员对于智瑶的野心,早就做了准备,这说明赵简子及以下官员还是有深谋远虑的眼光。

赵襄子在晋阳积极备战,利用当地可用物资制作战争工具,这些一切准备停当后,剩下的只是严阵以待,积极御敌。

三家分晋的历史规律(三家分晋的由来和反败为胜其智慧)(9)

晋阳城内

当智瑶带领魏、韩两家的大军兵马杀奔晋阳,并且把晋阳城死死的围住,这时的赵襄子对智瑶等三国联军奋起抵抗,守军将领的放箭如同蝗虫一般,让三国联军不得进前。

这种强攻死守的态势一直持续了三年多,转眼间到了公元前453年,这天正赶上暴雨连天,于是智瑶用晋阳城外的晋阳河发大水引水淹没晋阳城。

晋阳河水淹没了晋阳城墙达接近于两米高,此刻的晋阳城,老百姓发生了慌乱,由于灶膛都被水淹没,老百姓生活做饭也成了问题,最终达到了没有粮食吃的地步,形势非常危机。

三家分晋的历史规律(三家分晋的由来和反败为胜其智慧)(10)

水淹晋阳城

赵襄子此刻也有些心慌意乱。而智瑶却是踌躇满志,认为这次的攻城指日可待,他不禁与韩康子及魏桓子说起了风凉话;这次就用大水淹死赵襄子。

韩国的韩康子,魏国的魏桓子听了智瑶的这话不仅面面相觑,大有兔死狗烹之之心,因为他们二人想到了今后自己的处境。

魏家的魏桓子知道,自己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正是处在封邑安邑(今山西西夏县西北),而韩家的韩康子处于在封邑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在这个地理位置的旁侧都各自有一条河,看来这智瑶用晋水淹没晋阳城,我们的领地能逃过他智瑶使用的这个水淹晋阳城的毒计吗?

三家分晋的历史规律(三家分晋的由来和反败为胜其智慧)(11)

智瑶用晋阳河水淹晋阳城

所谓乐极生悲,智瑶的家人奴仆曾经对智瑶说过,“韩、魏两家日后必返,”智瑶不信;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他的家人说,你看这晋阳城已经是指日可待,什么看不出来这两家人高兴,反而看他们却是忧心忡忡,他们是否想到了,要步他们的后尘呢?这就是所谓的旁观者清。

当智瑶试探韩康子和魏桓子的时候,这二位因为惧怕智瑶,所以在智瑶面前信誓旦旦,表示绝无二心,由此智瑶不怀疑。

韩康子和魏桓子临出门的慌张动作被智瑶他的家人发现,又对智瑶说,看他们心怀慌张的样子,肯定心怀异志,由于智瑶的骄横自大,所以他不以为然。

他的家人一看智瑶不听劝,料想大祸会临头,是这几位家人,不得不出使齐国避祸。

晋阳危在旦夕,赵襄子不得不孤注一掷,于是他的谋士张梦谈自告奋勇要去说服韩国的韩康子和魏国的魏桓子,去争取与他二人合作,才能反败为胜。

张梦谈悄悄出城,乘一叶扁舟秘密潜入韩魏两家军营,张梦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道:难道你二人不知道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吗?一旦智瑶灭了赵国,接下来就是你们遭殃的日子。

三家分晋的历史规律(三家分晋的由来和反败为胜其智慧)(12)

张梦谈说服韩魏两家

韩国的韩康子和魏国魏桓子这二人并不傻,他们前思后想,最终愿意和赵国合作,他们也表明了这次随智瑶参战,使乃惧怕他的专横跋扈,是迫不得已。

三方密谋设计已定,张梦谈回城准备起事。智瑶正在睡梦中突听喊杀声一片,这才从吞并这三国的梦中惊醒,而此时为时已晚,以赵襄子为首的三国兵力经合并一处,喊杀声连天。

在赵、韩、魏三国联军的猛烈夹击之下,智瑶彻底失败了,虽然慌张驾着小船逃跑,但是还是背被赵襄子活抓,智瑶被赵襄子彻底打了个灰飞烟灭。

智瑶一家子族人几乎被赵襄子斩草除根,然后韩、赵、魏、平分赵国智氏家族的晋国,从此这三国建立了各自独立的政权。

三家分晋的历史规律(三家分晋的由来和反败为胜其智慧)(13)

智瑶被赵襄子所杀

到了438年,晋国的国君哀公死,晋幽公继位,一位软弱的君主,竟然畏惧权臣,在这种形势下他不得不向韩、赵、魏行朝拜礼,自己委曲求全,住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地方。

到了公元403年,周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一直到了公元前376年,三家联合彻底灭了晋国,并且把晋国的所有土地彻底瓜分,并且残忍的把国君废成为普通的老百姓。

在晋国彻底被瓜分的同时,战国时代的七雄由这时正式形成,史书上说起三家分晋,这就是战国时代开始的标志,由于以上三国出自晋,所以统称为三晋。

三家分晋的历史规律(三家分晋的由来和反败为胜其智慧)(14)

头条号:日尧居

头条号:日尧居,坚持原创,杜绝抄袭,渴望与网友互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