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读了鲁迅的短篇小说《离婚》,内容讲述的是主人公庄爱姑的丈夫施家“小畜生”看上了小寡妇,要和她离婚,庄爱姑不干,为了寻求一个公道,她仰仗娘家人和夫家闹了三年,最后在城里七大人的调解下,糊涂离婚的故事。

倾城之恋流苏和太太(离婚爱姑VS倾城之恋流苏)(1)

庄爱姑,公然反抗“被离婚”的命运,是鲁迅笔下最具抗争精神的女性,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和她有着同样“离婚”遭遇的女人——白流苏。

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对白流苏离婚前的生活一笔带过,但是邹静之改编的电视剧《倾城之恋》,却用了一半的内容讲述白流苏的第一段婚姻。

和庄爱姑的婚姻经历相似,白流苏嫁给门当户对的唐家少爷唐一元后,丈夫陋习不改,夜夜笙歌,沾花惹草,公婆对她百般刁难,各种不满,随着白流苏和唐一元矛盾的加剧,唐一元和唱评弹的胡云好了,并纳她为妾,白流苏忍无可忍,和唐家展开离婚战,凭着自己的智慧如愿离婚。

倾城之恋流苏和太太(离婚爱姑VS倾城之恋流苏)(2)

小说《离婚》和剧版《倾城之恋》中的两位女主,同样嫁入门当户对的家庭,同样遭遇丈夫出轨“被离婚”,同样求助过娘家的帮助,但是庄爱姑和白流苏在对待离婚的态度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也致使二人最终得到了不一样的的离婚结局。

两位主人公相似的婚姻遭遇,迥异的离婚结局,在艺术作品里,打打闹闹走向尾声,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沉思。

如何正确看待婚姻中的瑕疵——比如“出轨”,比如“离婚”,《离婚》和《倾城之恋》两部作品里,有许多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的经验。

一、《离婚》庄爱姑和《倾城之恋》白流苏“离婚遭遇”的相似之处

《离婚》写于1925年,《倾城之恋》发表于1943年,两部作品中的故事均发生在“五·四”运动后到解放前这段时期。

从两位主人公身上,我们看到了封建男权思想对女性的压迫,也看到了近代社会男女平等思想的萌发,面对不公平,女性不再默默承受,而是奋起反抗。

1.两位女主在夫家的境遇差不多,且都是因为丈夫出轨“被离婚”

在小说《离婚》中,庄爱姑是庄家的小女儿,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上面有五六个哥哥,15岁“三茶六礼”嫁给施家的儿子“小畜生”,遵守礼仪,孝敬公婆。

但是施家人对她这个媳妇却不怎么待见,动不动就辱骂、毒打,后来,爱姑丈夫和小寡妇勾搭在一起,想要将爱姑扫地出门,提出和她离婚。

在剧版《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出身书香世家,家道中落,父亲过世,母亲当家,上面有两个哥哥,适婚年龄嫁给暴发户唐家少爷唐一元,过了一段夫妻恩爱的日子。

只可惜唐一元生性风流,日日在舞厅流连,还对白流苏的软言相劝心生厌恶,变着法儿和她作对,白流苏本是秀外慧中、清高自傲的女子,面对唐一元这样的丈夫,劝解过、抗争过、妥协过,甚至想到用生孩子拴住他。

没想到,唐一元不但不知悔改,还将风尘女子胡云纳为妾室,白流苏受尽屈辱,想尽办法维护自己的尊严,最后,唐一元受不了白流苏的抗争,提出离婚。

倾城之恋流苏和太太(离婚爱姑VS倾城之恋流苏)(3)

庄爱姑和白流苏,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家庭背景和婚姻遭遇却惊人的相似。

在旧社会,女性地位低下,不管你在娘家如何高高在上,到了夫家,都得遵循“夫为妻纲”的封建伦理,女性不但没有结婚的自由,就连离婚,也是夫家说了算。

社会发展到今天,男女平等,但是“被离婚”事件时有发生,邻居何姐,就是结婚第3年,被丈夫单方面离婚,理由是他爱上了公司的漂亮实习生。

可见,无论哪个时代,婚姻里都有变数,这就告诫我们,不要把婚姻当儿戏,谨慎对待,也不要期待婚姻一劳永逸,用心经营的同时,也要拿得起放得下。

2.两位女主面对婚姻困境,都多次求助娘家

娘家对于女儿来说有多重要?一旦你在婆家受委屈,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让娘家为自己撑腰,娘家永远是出嫁女儿的避风港。

《离婚》中,庄爱姑面对丈夫要和她离婚的无理要求,直接搬出娘家人为自己出头,在和夫家闹离婚的三年时间里,她父亲先是带着六个儿子拆了夫家的灶台,之后又联合邻里跟施家打架,还多次找人评理说和,可以说,娘家人为了爱姑这个女儿,实打实的上心。

倾城之恋流苏和太太(离婚爱姑VS倾城之恋流苏)(4)

再看《倾城之恋》电视剧里,白流苏第一次回娘家,是因为唐一元的花边新闻让唐家蒙了羞,唐家老爷和姨娘严厉责备白流苏没本事看好丈夫,白流苏生气唐家把自己当做收服浪荡子的工具,回娘家找人拿主意,想要扳回局面。

第二次回娘家,是白流苏得知丈夫唐一元公然和胡云出双入对,回到娘家宴请两位哥哥,说了自己的伤心事,希望他们为自己出头,压一压唐一元的嚣张气焰。

看到她俩受气后,无一例外地选择求助家人,或寻求安慰,或搬来救兵,或讨回公道,和生活在今天的出嫁女儿一样:无论什么时候,都把娘家当做自己坚实的后盾。

两部作品中,庄爱姑和白流苏,在外人看来,都嫁的很好,但是到了婆家后,日子过得很糟心,面对丈夫的恶劣行径,她们没有一忍再忍,而是选择站起来反抗。

一方面说明,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依然强大,另一方面也看得出,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冲刷了人们蒙尘多年的思想,妇女不再任人宰割,敢于向男权社会发起挑战,维护自己的人格和权益,这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

倾城之恋流苏和太太(离婚爱姑VS倾城之恋流苏)(5)

二、《离婚》庄爱姑和《倾城之恋》白流苏“离婚遭遇”的不同之处

还记得当初看《离婚》时,心里特别憋屈,直到在电视剧《倾城之恋》中,看到白流苏因为离婚,和夫家斗智斗勇,才慢慢释怀了在《离婚》中的不快。

庄爱姑和白流苏的离婚遭遇,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但是结局走向完全不同,庄爱姑最后同意离婚,表面看是她认可了七大人的调解,实际上是无奈接受,结局根本不是她希望的。而白流苏,尽管在离婚之路上,一波三折,但是最后的结局是她想要的。

同样“被离婚”,同样为离婚事件拼尽全力,为什么两个人得到的结局如此不同?具体有下面两点原因:

小说《离婚》中,爱姑言辞激烈地表示出离婚的意向,但是,她的一切行为并未直指离婚,而是为了给施家一点颜色看看。

“要撇掉我,是不行的。七大人也好,八大人也好。我总要闹得他们家败人亡!”

“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呵!那么容易吗?……我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颜色*看,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

鲁迅通过“撇”、“闹”、“看”、“打”等一系列动作描写,暗示我们爱姑其实并不想离婚,她就是在夫家受了不公正待遇,想要出口气,讨回公道。

既然不想离婚,就是还想回到夫家过日子,那她这样打着离婚的幌子,把夫家闹腾了三年多,还能回去吗?

庄爱姑以刁蛮泼辣掩盖离婚诉求的下意识行为,暴露出她反封建的思想只是萌芽,并不彻底。

而白流苏离婚,看似被迫,实则主动权掌握在她手里,面对看似光鲜实则四处漏风的婚姻,她曾拼尽全力修补过,可惜事情总不能如愿。

当唐一元的荒唐行径触犯她的底线,当唐家人只把她当做拴住唐一元的武器,随意数落时,白流苏决意离婚。

比起婚姻,她更看重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她想为自己的命运做主,她想要有尊严地活着。

倾城之恋流苏和太太(离婚爱姑VS倾城之恋流苏)(6)

翻看小说《离婚》,庄爱姑在长达三年的离婚争斗中,一直跟着父兄的节奏走,先是拆灶台、接着打架,最后搬出一波又一波的中间人说和,把夫家闹得人仰马翻。

那么。对于“被离婚”,庄爱姑自己有没有什么特别行动?在鲁迅笔下,我们看到她除了在外人面前大骂丈夫和公公为“小畜生”、“老畜生”以外,就是对着调停人控诉施家对她做出的种种恶行。

而白流苏不同。

她虽然和庄爱姑一样,也是因为丈夫的出轨“被离婚”,但是,她的“被离婚”有个小序曲,在唐一元提出离婚前,她为了试探唐家,主动提了一嘴离婚,看看能不能震慑到唐一元,让他有所收敛。

倾城之恋流苏和太太(离婚爱姑VS倾城之恋流苏)(7)

没有达到目的,她就找了律师打算走“离婚”这一步,当律师告诉她,只有男方率先提出离婚,她才能得到一笔钱,聪明如白流苏,在决定离婚时,断然不会净身出户,她还想为自己争取利益。

鉴于前期每一次求助于娘家,哥嫂嘴上为他抱不平,但是从来没有为她这个妹妹出手过,而母亲呢,只管白家的面子,一直要求女儿忍耐。

所以,笃定离婚的白流苏,这次选择靠自己,她运用智谋,一边为难妾室胡云尊敬自己,一边白天逛街、晚上跳舞大肆花钱,一次次激怒唐一元,主动提出和她离婚。

倾城之恋流苏和太太(离婚爱姑VS倾城之恋流苏)(8)

仔细对比两部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庄爱姑之所以全面依靠父兄,除了因为她离婚的态度不坚决,最重要的是,她自己没有一颗被知识和见识武装的头脑。

她粗俗刁蛮,没有女人的温柔、贤淑,丈夫出轨后,她不想离婚,只想出气,也没有想办法挽回,而是以恶制恶,选择在道理和势头上压倒对方,最糟糕的是,她把希望寄托在代表封建势力的七老爷身上,在他的震慑下,稀里糊涂地认怂,同意离婚。

而白流苏不同,她出生于书香世家,饱读诗书,有头脑,有见识,在结婚酒席上,面对丈夫和哥哥的冲突,她巧妙化解;新婚后,为了收服丈夫的心,或自学舞蹈,或设计为难丈夫的相好,或利用舆论的力量逼迫唐家为她敞门。

尤其是在离婚事件中,她懂得咨询律师,当得知有权益可维护时,她以退为进,让夫家主动提出离婚,并给她补偿,一举两得。

培根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庄爱姑和白流苏生长在不同的家庭,一个是没文化、没眼见的粗俗妇女,一个是饱读诗书,积极接受新事物的知识女性,不同的思想衍生出不同的行为习惯,不同的行为习惯铸就不同的性格,虽然两位女子面对着同样的“离婚遭遇”,但结局注定大相径庭。

倾城之恋流苏和太太(离婚爱姑VS倾城之恋流苏)(9)

三、在“离婚”问题上,庄爱姑和白流苏的经历带给今天的我们怎样的启示?

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除了本身的艺术魅力,给我们以精神滋养,更难得的是,作品中蕴含的道理能够启迪你我规避生活的误区,过更好的人生。

对比小说《离婚》和剧版《倾城之恋》,庄爱姑和白流苏的“离婚”经历,带给我们两点重要启示:

1.面对丈夫出轨,比起“怎么办”,女人更应该问自己“要什么”

小说《离婚》中,庄爱姑丈夫出轨,她“被离婚”,面对丈夫的恶行,她奋起反抗,读者拍手称快,遗憾的是,她至始至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明明不甘心被扫地出门,有意挽回婚姻,却本末倒置,一方面搬出家人,利用暴行惩治夫家,让自己离夫家越来越远,一方面寄希望于代表封建势力的七大人为自己做主说和,最终落得个90元交易离婚的下场。

倾城之恋流苏和太太(离婚爱姑VS倾城之恋流苏)(10)

比较而言,白流苏就显得头脑清醒,她对夫家绝望后,当机立断选择离婚,知道家人靠不住,就自己找律师咨询,最后凭借聪明才智得到想要的离婚结果。

无论是旧社会,还是新时代,在婚姻中,女人难免遭受不公正待遇,当遭遇丈夫“出轨”时,不要被情绪困扰,或以泪洗面,或急着反抗,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采取有效行动,才能把“出轨”的伤害降到最低。

2016年,体坛巨星林丹在老婆孕期出轨,林丹“好男人”人设崩塌,令网友大跌眼镜的是,他的妻子谢杏芳选择了原谅。

同样遭遇出轨的还有董璇,丈夫高云翔因为性侵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真相没有披露前,董璇无条件相信丈夫,在高云翔出轨石锤后,董璇果断离婚。

同样面对出轨,谢杏芳和董璇的应对方式截然不同,归根结底,是因为她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谢杏芳想要保全家庭,选择和丈夫共同应对婚姻危机,董璇不能忍受亲密之人的道德污点,及时止损,选择离婚。

庄爱姑的做法,让读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有时代的因素,也和她不彻底的反封建思想、拎不清的混沌思维有关。

而谢杏芳、董璇的做法,摆明了知道自己要什么,没有对错,只有选择,而忠于内心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倾城之恋流苏和太太(离婚爱姑VS倾城之恋流苏)(11)

2.应对离婚大战,比起“求助他人”,女人更应该“依靠自己”

听说过一句话:父母可以为你放弃生命,但是他们没有办法为你放弃生活。深以为然。

《离婚》中,我们看到,庄爱姑的娘家人,为了爱姑离婚的事,做了各种各样的努力,看起来着实感人。但是,探查细节,我们会发现,鲁迅处处暗示读者,比起女儿的幸福,爱姑的父亲庄木三更在意自己的生活,比如,他看重面子,还在乎金钱。

为了女儿爱姑离婚之事,他带着儿子和乡邻同施家大闹,为女儿出气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想保全自己的面子,展示自己的威风,当砸了施家的灶,又有城里七大人出面调解,庄木三面子和威风都有了,自觉闹腾三年也够了,最后只想拿一笔钱,同意女儿和施家离婚。

在爱姑不知情的情况下,庄木三已经和慰老爷单方面协商了赔偿事宜,所以在爱姑和七大人据理力争时,他并未出面帮女儿,直到听见女儿被七大人说服,同意离婚,他立马拿出红绿贴(离婚协议)互换,并仔细点清了施家给的洋钱,好像一直在等待这一刻似的。

倾城之恋流苏和太太(离婚爱姑VS倾城之恋流苏)(12)

而在《倾城之恋》里,白流苏的娘家人更显凉薄,上到母亲,下到兄嫂,面对流苏的求助,他们从头到尾维护的只是白家的面子和尊严,至于流苏的委屈,告诉她——“忍”就对了。

两部作品,赤裸裸地揭露了人性的自私。

娘家是出嫁女儿的避风港没错,但是,娘家人也有自己的日子要过,比起“女儿的幸福”这种虚幻的东西,他们更在意威严、面子以及金钱这些握得住的东西。

鲁迅早就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句话在自家人身上同样适用,更何况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娘家人能帮忙的始终有限,凡事还要靠自己。

过去的流苏,求助娘家,一次次失望后,懂得了“靠人不如靠己”的道理,在跌跌撞撞的离婚大战中,赢得了胜利。

今天的董璇,面对丈夫的丑闻,上有老下有小,谁都靠不上,只能靠自己,该接戏就接戏,该演出就演出,努力让生活回归正常,正如她在《星空演讲》里所讲:我们女人总能靠自己趟过去。

倾城之恋流苏和太太(离婚爱姑VS倾城之恋流苏)(13)

结语:

“费斯汀格法则”指出,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庄爱姑和白流苏遭遇了相似的“离婚”境遇,因为两人的反应不同,采取的应对措施也不同,最后得到了不同的“离婚”结局——庄爱姑离得稀里糊涂、憋屈至极,白流苏离得明明白白,得偿所愿。

我们在这两部表面相似,内里迥异的“离婚”作品中,明白了:

婚姻是一本书,夫妻双方是作者,要写成喜剧还是悲剧,全在于作者的手笔,“出轨”、“离婚”是婚姻这本书中可能出现的章节,它对于婚姻的走向有着决定性作用,如何写好它,要问自己要什么以及应该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