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卫旅民运科长三营营长郭萱慷慨就义(工卫旅民运科长三营营长郭萱慷慨就义)(1)

郭萱是交城早期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活动家。他先后任山西决死二纵队游击九团三营营长、工卫旅二十三团三营营长、工卫旅政治部民运科长等。1940年9月光荣牺牲。

郭萱,字寿畛,1914年6月出生于交城县城头村,独子,幼时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他从小聪慧,勤奋好学,1929年考入太原友仁中学。在友仁中学读书期间,他经常听同学们议论说,太原省立国民师范好,是徐向前、薄一波等革命者的母校,他也曾听阎锡山扬言“国民师范是共产党的大本营”,于是在追求革命、向往共产党激情的驱使下,于1930年2月又考入国师。

国师,当时的政治气氛特别浓,明显存在着进步和顽固两种思想,但进步思想占据着绝对优势。代表进步思想的老师有杜心源(地下党员,时任校教务主任)、冯亦农、张一林等,他们都曾是阎通缉的对象。在这所被誊为“革命摇篮”的学校里,在地下党员和进步教师的教育下,他如饥似渴地刻苦攻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和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政治思想上、革命理论上有了很大提高,树立了远大的革命理想,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1931年4月,郭萱在校地下党组织的培养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国师的学生领袖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郭萱参加了“九一八”读书会。12月18日,他和交城同乡同学石思明(比郭萱高两级)一道,参加了太原爱国学生向山西省国民党部请愿的爱国学生运动,他担任纠察队员。随后他参与了反对日本侵占东北,声援马占山、赵尚志率东北义勇军抗战的爱国抗日行动,并报名参加学校义勇军,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开赴东北抗日前线,与东北义勇军并肩作战。后学校义勇军遭到阎锡山的极力反对,被迫宣布解散,但更激发了他抗日救国的热情。

1932年1月,郭萱受学校地下党组织的委派,利用寒假期间回交城发动抗日救亡运动。郭萱与石思明回到交城后,秘密联系杜家庄村教师张敏曾、县毛皮厂工会主席吕昌福、商界代表乔万福等,进行秘密策划和筹备。经过几天的积极准备,正月的一天,城关各学校师生、工人和商人300多人,排着整齐的队伍,雄纠纠气昂昂地走向大街,游行示威,一边高呼“打倒日本侵略者!”“日本侵略者滚出东北!”等口号,一边高唱《五月的鲜花》《流亡三部曲》等歌曲。一路口号不绝,歌声嘹亮。大家抗日救亡的激情极为高涨。游行队伍从城内东正街走到东关捎头,再从东关捎头走到沙河街,不时有群众加入到游行队伍中,田家山王业等群众也参加了游行,游行队伍愈来愈多。他们冲散县政府警察的阻拦,到达国民党县党部大院。当他们发现县党部负责人早已逃之夭夭,愤怒的学生和工人们捣毁了县党部的牌子,砸碎了县党部办公室玻璃窗户。此时,郭萱、石思明、吕昌福和王华卿(交城学界知名人士)、乔万福、田宝书(均为商界代表)等研究,成立了“交城县各界抗日救国会”,在县党部院门挂起了牌子,会址就设在县党部院内。各界抗日救国会的宗旨是,团结各界抗日团体,敦促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收复东北三省。抗日救国会成立后,郭萱和石思明抓住有利时机,散发传单,刷写标语,还利用交城的集会和演戏机会,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开展抵制日货活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郭萱和石思明开学返校后,抗日救国会停止活动。但这是交城历史上第一次抗日救亡运动,唤醒了广大民众,为以后交城抗日斗争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郭萱返校后,于1934年5月参加了国师的反对会考活动。当时,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冀贡泉、国师校长冯司直提出复古会考制度,让初师和中师毕业学生参加会考,这一决定引起全校师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的强烈不满和反对。郭萱愤怒地对同学们说:“目前国民党对我苏区实行军事围剿,而现在学校要我们会考,这是对我们学生实行思想统治,逼使我们埋头苦读,不闻革命耍得鬼花招!”郭萱发动石思明、许齐之、段兴汉、赵恩远(周甫川)、左生辉等同学,积极参加反对会考。下旬,国师学生会在校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召开了有700多名学生参加的学生大会。会上,校地下党员、学生会成员郭萱建议增加临时动议:联络其他中等学校学生反对会考,成立国师学生后援会,并指定由石思明提出临时动议。会上,当石思明同学提出临时动议时,全体同学表示坚决“赞成!”会后,正式组成国师学生后援会,并声援了太原其他中等学校学生反对会考的斗争。在反对会考斗争中,郭萱还参加了去省教育厅的请愿,请愿学生还与阎派来镇压学生的军警发生冲突,并造成流血事件,使阎锡山大为震惊,迫使省教育厅做出了让步,反对会考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工卫旅民运科长三营营长郭萱慷慨就义(工卫旅民运科长三营营长郭萱慷慨就义)(2)

左一为郭萱

1935年在校期间,郭萱加入了“反帝大同盟”,并担任了该同盟负责人。年底由于他直接参与山西支援“一二九”运动活动,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散发革命传单,1936年春被逮捕关进省陆军监狱,后转太原反省院。在狱中他继续宣传革命思想,秘密组织狱友学习革命理论,和阎锡山当局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37年春,由于阎锡山被迫开始接受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薄一波的积极营救下,迫使阎将郭萱等一批政治犯释放出狱。郭萱出狱后,参加了山西省牺盟会在国师举办的军政干部训练班。训练班结束后,他投笔从戎,报名参加祁县国民军士二团,任连政治工作员。9月,决死二纵队组建时任三大队九连政治工作员。1938年8月,任游击九团三营营长。不久,他随团部进入洪(洞)、赵(城)一带。

郭萱率部刚到赵城脚未站稳,赵城县纠集日伪军400多人,向三营七连驻地店头村突然袭击。郭萱得知情报后,迅速作出迎战部署。他率七连正面迎敌,让营教导员王美唐率八连从苑川村出发沿北山梁插向敌军左翼,营副曹鸿义指挥九连从苑川堡出发沿着南山梁插向敌军右翼。当敌人大部队行进在庄稼地里的凹道上,骑着大洋马的日军指挥官显露出来,郭萱一声枪响,敌赵城守备队长松田中尉应声落马。郭萱率部与敌激战两小时,毙伤敌数十人,余敌逃回赵城,紧闭城门。这次战斗是九团初到赵城的第一战,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陷,鼓舞了河东人民。为此二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对三营发布了褒奖令。此战后不久的一天,郭萱带几十名战士执行完任务返回驻地时,突然与近百名敌人相遇,在这眼看就要吃亏的危急关头,他当机立断,一马当先,率部冲入敌阵,展开了一场恶战,厮杀中他左手食指和中指被敌致残,但他与敌顽强搏斗,夺得敌军官手枪,并将其处决。这次遭遇战歼敌大半,余敌狼狈而逃。郭萱指挥果断,机智灵活,骁勇善战,尤以打近战、硬战而闻名洪(洞)赵(城)一带,成为河东威震敌胆的一名虎将。

1938年10月,一纵队政委薄一波从二战区长官部领取了军饷和武器弹药,准备由大批驮骡载运回晋东南。团首长将此护送重任交给了郭萱。郭萱慎重选定路线,精心布置护卫,亲率两个连护送,终于经过3小时的爬山涉水,渡汾河,过同蒲路,顺利通过层层封锁线,圆满完成护送任务,受到薄一波的表扬。

1939年初,九团改编为工卫旅二十三团,郭萱仍任二十三团三营少校营长。3、4月间秋林会议期间,团部选派郭萱等参加了秋林第三期集训。在集训期间,旧军官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收买新军干部,以瓦解新军,有极个别想升官发财者,脱离了新军。郭萱坚定拒绝引诱,毅然返回部队,表现了一个坚定革命者的高尚气节。1940年后部队转战到交城、静乐、岢岚一带从事武装斗争和民运工作,此时郭萱兼任工卫旅政治部民运科长。其间,他在交城西营、城头一带,经常与二纵队四团敌工科长徐正国和地下人员王有山秘密研究对敌工作,积极为部队开展民运工作。同时,他多次深入距县城5里的成村,与交城县抗联主任华国锋和成村村长、地下人员张敏曾秘密开辟了“红色市场”,将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根据地,为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解决部队军需物资的紧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年9月的一天晚上,成村村长张敏曾接到敌人要来成村搜查的紧急情报,张敏曾立刻将在成村开展工作的郭萱隐藏到村外苇地。第二天,敌人仍在搜查,郭萱连夜回到城头村家中躲避。当夜由于叛徒出卖,郭萱在家中被日伪军逮捕,并被押回县城。次日,敌人对他酷刑拷打,武力逼供,但他铁骨铮铮,坚贞不屈。后敌人软化劝降,以高官厚禄引诱,并摆下酒宴,郭萱怒不可遏推翻酒桌,痛斥日寇侵略罪行。敌人黔驴技穷,当晚将他押到县城下庙残酷杀害。他就义时,年仅26岁。

工卫旅民运科长三营营长郭萱慷慨就义(工卫旅民运科长三营营长郭萱慷慨就义)(3)

(主要参考资料:王汉三《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旅简史》,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1987年12月;《晋绥风云人物——名人•英烈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12月;石思明《关于郭萱烈士的事迹》,1984年2月23日、《对挚友郭萱同学的片段回忆》,1983年12月16日;王有山《烈士郭萱同志》,1984年8月20日;张树信《成村革命资料》;康永和、刘耀夫等回忆录;郭萱烈士之女郭青莲访谈记录、郭青莲提供有关历史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