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已经有多少千年的历史了(汉字到底有多牛)(1)

题图

头条号:公号历史知识局

NO.025—汉字到底有多牛?汉字怎么造,汉字又如何塑造中国人

作者:吴卿


我在中国文明大概率上不足5000年,但为什么说中国是唯一现存的文明古国?(下)一文中曾经讲过:汉字是当今世界唯一流传至今,还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即表意文字,世界上正在使用的除汉字外的其他所有文字,都是表音文字。

这个世界上,还存在过其他象形文字,比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他们出现的时间甚至比汉字还要早。

古埃及文字出现在距今5000多年前,随着古埃及文明在征战和尼罗河泛滥中被湮灭,古埃及文字也在北非的沙漠中被遗忘了几千年,直到1799年法国皇帝拿破仑出征埃及,古埃及文字才第一次呈现在世人眼前。

汉字已经有多少千年的历史了(汉字到底有多牛)(2)

古埃及象形文字


苏美尔文字的形状成尖劈形,所以也被称为楔形文字。它出现的历史甚至比古埃及文字还要早,大约在距今5500年以前。后来两河流域主人换了一拨又一拨,波斯人占领了两河流域,用更方便的字母文字替换了苏美尔文字,苏美尔文字流行了几千年后,在公元1世纪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5世纪,欧洲人到伊朗游玩和考察,第一次发现了苏美尔文字。

汉字已经有多少千年的历史了(汉字到底有多牛)(3)

苏美尔楔形文字

古埃及文字和苏美尔文字现今何在?他们安静在躺在博物馆的玻璃罩子里,向参观他们的游人讲述历史中的辉煌,但是除了考古学家,没有人认识和使用他们。汉字的出现或许不如古埃及文字和苏美尔文字那么早,但汉字从来没有断绝过使用。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历经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现代汉字(草书、楷书与行书)等多个阶段的发展,主要形态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只为书写方便,细节上发生着缓慢的演变。

汉字已经有多少千年的历史了(汉字到底有多牛)(4)

汉字演变


除了是唯一一种正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汉字也是唯一一种仍在使用的古文字。

你没看错,现在呈现在手机和电脑屏幕上的汉字,是一种古文字,世界上再没有其他的古文字能够输入到计算机中了。

现在发现的汉字最早成熟形态是甲骨文,它出现在距今约4000年前的殷商早期。

汉字已经有多少千年的历史了(汉字到底有多牛)(5)

甲骨文


甲骨文中有多达1000多个字的形态与现代汉字非常相近,两者表达的意思更是一脉相承。甲骨文和现代汉字,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上面的甲骨文“车”字,如果从正上方观察古墓葬中的陪葬品,会更加直观的理解象形的含义。

汉字已经有多少千年的历史了(汉字到底有多牛)(6)

古墓葬中的车(左)

来看看这个“鱼”字,生动活泼的展现了鱼的形态。

汉字已经有多少千年的历史了(汉字到底有多牛)(7)

这些就是汉字的第一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把事物给“画”出来。

对于鱼、车、日、月、人这样的直观物体,可以用“依样画葫芦”的方式画出来,但如果是形容词或者抽象词,画是难以画出来的,搞不好还“画”不达意,画虎不成反类犬。

所以老祖宗使用了汉字的第二种造字方法,即“会意”。

下面是一个甲骨文“白”字。

汉字已经有多少千年的历史了(汉字到底有多牛)(8)

古代的黑夜中,没有手机,没有点灯,一片乌漆墨黑。在黑暗中,古人没有别的娱乐方式,于是张开了自己的手掌,发现指甲盖发射着微弱的白光,是黑暗中的唯一白色。

汉字已经有多少千年的历史了(汉字到底有多牛)(9)

看看指甲盖中的月牙,是不是很像“白”字中间的一横。

“白”的意思代表颜色,也有空白的意思,是无法通过“象形”来表达的,所以古人用“发光的指甲盖”来“会意”了“白”这个形容字。

这是甲骨文“族”字。

汉字已经有多少千年的历史了(汉字到底有多牛)(10)

一块旌旗,一面城墙,一支箭矢……想象一下,弓箭手在飘着旌旗的城墙上走动,有精神标志,有安身立命之地,有武力的保护,才是一个种族。

除了象形和会意,为了表达更多的抽象意思,也为了更快的造字,古人想出了第三种造字方法——形声。

形声就是意义 声音。比如“齿”这个字,上半部分“止”表达了其读音,下半部分表达了牙齿的形状。

汉字的基本造字三法,象形 会意 形声,你学会了吗?


作为象形文字,汉字在中国人手中使用了几千年,汉字的象形属性,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人,塑造了中国人。

中国人的认知和审美,始于象形,长于象形。

中国最早老的文学作品是《诗经》,下面是这部诗集中最有名的两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国风·周南》,表达的意思是一个男青年追求一个女青年的心路历程。但追求就追求嘛,撩妹就撩妹嘛,诗的开头偏偏来两句看似不相关的事物。

在小河中间那美丽的小沙洲上,雎和鸠一对鸟儿在互相依偎,“关关”的叫着。一幅画面就首先从文字中投射了出来。

汉字已经有多少千年的历史了(汉字到底有多牛)(11)

来看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诗人想感叹时光如梭,韶华易逝,偏偏写草木零落和美人老去。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诗人想表达对于美好的品德与修养的追求,则说自己把江蓠和芷草披在肩上,将秋兰结成绳索佩挂在身上。

唐诗就更不用说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浪漫诗仙送别好友所作的诗。除了开头“故人”两个字直接和送别友人联系,接下来的所有文字都在写景,但是所有文字都表现出送别之情。

我们再来看看宋词,第一才女的一首作品。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风雨夜过后酒醒,看到海棠花已经“绿肥红瘦”,聊聊几句情景,却表达词作者内心烦闷,感叹青春易逝,但又热爱生活的复杂心绪。

今天的现代汉语,中国人受象形的影响依然清晰可见。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少年闰土》

要表现闰土的聪明和勇敢,不必花费笔墨写闰土的多少神勇事迹,也不必借他人之口,只需要上面三句,一个活脱脱的机灵少年就浮现在读者脑海中。

汉字已经有多少千年的历史了(汉字到底有多牛)(12)

再回想一下我们在前文讲的“白”、“族”的造字过程,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无论多么抽象、多么不好表达的意思,汉字都可以给我们表达出来。无论多么复杂的心情和思绪,离别、伤心、怀念、烦闷、上进,和爱,也可以用简单的几句汉语表达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汉字就是用它的图像化思维,潜移默化的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此中国人用他们发达的形象化、具象化的思维,来类比,来联想,来表现所有的丰富和美好的事物。

要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就一定要学习和理解中国汉字,它传承了几千年,承载了我们的文化、艺术、历史和民族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