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

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真正原因(北宋真正的孤勇者)(1)

- 孤勇者 · 王安石 -

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王安石则是北宋167年历史中,那颗最耀眼的明星。

即便是今天的学者们坐到一起,谈论起王安石时,依旧会大吵一架。

因为熙宁变法,会有一批人去谈论他的功与过。

但是没关系,如果一个人做的事能得到所有人理解,那他得普通成什么样。

就像他在诗中所写: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亦或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倔强,他才成为了北宋真正的孤勇者。

包括苏洵在内,如司马光、苏东坡、御史刘述、刘琦、孙昌龄、程颢、张戬、陈襄、谢景温、杨绘、刘挚,以及谏官范纯仁(范仲淹之子)、胡宗愈等,都与他作对。

欧阳修也屡次指责以他为主推行的改革制度,而曹太后、高太后甚至说他“祸国”。

可身为一朝宰相,王安石丝毫没有退缩。

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真正原因(北宋真正的孤勇者)(2)

现在我们可以看看,王安石的思想有多超前,以饱受争议的“青苗法”为例,在此条例颁布以前,朝廷平衡物价的政策是“遇贵量减,遇贱量增”,亏空的永远是国库。

而“青苗法”的做法则是:把国库的存粮折算成本钱,以低息放贷给农民和手工业者,用于抵制地主、土豪和权贵们的高利盘剥,同时增加国库的收入。

具体操作是农民几户联保,以增加安全性,从国家机构拿到本钱去耕种和用于手工业经商,等收回本钱后再将所贷之款还归国库……

如果你看不懂的话也没关系,800多年以后,新中国农村信用联社采取的就是这种制度,并沿用至今!

换句话说,这是“市场经济”最早的雏形。

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真正原因(北宋真正的孤勇者)(3)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却没有推行下去,苏洵弹劾完、司马光弹,苏东坡弹劾完、范纯仁弹,最后王安石被迫罢相,复官后又因长子病故,主动提出了致仕。

于是,王安石病逝后第40年,北宋就灭亡了。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王安石母亲过世时,唯独苏洵没有前去吊唁,甚至还写下了《辨奸论》来暗讽王安石及背后的支持者,等到苏东坡获官后,他依然继续反对王安石变法。

可是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后,正是王安石不计前嫌搭救他,上书对宋神宗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苏东坡这才因王安石“一言而决”保住了性命。

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真正原因(北宋真正的孤勇者)(4)

而此时王安石已经辞官寓居在金陵钟山,他完全可以不闻不问,但是他可惜苏东坡的旷世才华。后来苏东坡从黄州复官时,刻意绕路去看望了王安石,一笑泯恩仇。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王安石,苏轼永远是那个北宋官员,而不会再有东坡居士。

王安石下台后,司马光复相,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王安石制定的所有法规,并将革新派成员全部外放,还把神宗朝时军兵用生命夺取的土地,无偿地送还给西夏……

所以后人说,北宋实亡于司马光,他才是“书生误国”的典型,而元祐党之争也一直持续到了北宋末年。

历史没有如果,可假设王安石变法能够顺利推行下去,一个王朝的命运就会变得很不同。

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真正原因(北宋真正的孤勇者)(5)

- 王安石的孤独 -

..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出自王安石的《江山》

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隐居金陵时所作,此时他已经进入了耳顺之年。

什么叫孤独?

孤独并非是没有人陪伴,而是高处不胜寒。低处的人从来不孤独,因为他们从不缺乏被人理解。

如同凯撒大帝站在古罗马的城墙上,端倪天下,发现再也没有了对手。那一刻,他是孤独的。

也如同王安石,他鞠躬尽瘁想去挽救一个王朝的命运,但是左右张望,发现只有自己在踽踽独行。

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真正原因(北宋真正的孤勇者)(6)

如果可以穿越,我真的很想告诉半山先生,就去做一个诗人吧,好好享受人生,你永远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人们读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时,会为你击节赞叹的!

但他可能就不再是王安石,那个逆流而上的“孤勇者”了: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

爱你破烂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

爱你和我那么像/缺口都一样

去吗 配吗 这褴褛的披风/战吗 战啊 以最卑微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