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WX公众号 【每日成语故事 萌甲成语】

成语故事三百则顶天立地(每日成语故事以邻为壑)(1)

成语故事三百则顶天立地(每日成语故事以邻为壑)(2)

典故

战国时代,洪水成灾。这时有一个名叫白圭的人,自称是水利专家,专治洪水。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地方都来请他治理洪水。

有一年,魏国发了大水,魏惠王立即请白圭去治水。白圭到了洪水灾区,率人堵死漏洞、修筑堤坝。没过多久,洪水果然退了。魏惠王赏给他许多财物。

白圭高兴非凡地回家了。半路上,正好碰到孟子,于是他得意洋洋地对孟子说:“你看我治水的本领,比大禹还强吧?”

成语故事三百则顶天立地(每日成语故事以邻为壑)(3)

大禹治水

孟子听了这盛气凌人的话,心里很不痛快,立即就反驳他:“你治水的功德,哪里能与夏禹相比呢?夏禹治水,以疏导为主,他不是治好一方,而是控制住洪水,不让它危害天下。”

孟子停顿了一会儿,继续指责他说:“而你却只是修堤坝,堵漏洞,把洪水引向邻国。魏国的洪水是治理了,可邻国遭殃了。以邻为壑,你不觉得羞愧吗?”

白圭听了这一番话,顿时涨红了脸,说:“你,你不要瞎说,那是不可能的……”

话还未说完,只见远远来了一个策马高叫着的人:“白圭,你好呀!你把魏国的洪水都引泄到我们国家来了,我们国王要你立即前往,想法治水,不然就要你……”

白圭一听,瘫软在地上。

释义

拿邻国当做排泄本国洪水的大水坑。比喻把灾祸或困难推到别人身上。

辨析

[近义] 嫁祸于人 损人利己

[反义] 一柱擎天 一柱承天

用例

以邻为壑”,全不为别部、别地、别人想一想,这样的人就叫做本位主义者。(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成语故事三百则顶天立地(每日成语故事以邻为壑)(4)

源流变化

[以邻为壑] 拿邻国当做排泄本国洪水的大水坑。《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本2761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后来用[以邻为壑]比喻把灾祸或困难推到别人身上。“邻(国)”或提前而用。刘宰《漫塘诗钞·杀虎行……》(《宋诗钞》2628):大夫忧民忧,岂必限吾土?不然邻国以为壑,信也白圭愈于禹。|《(清)魏源集·湖广水利论》:数垸之流离,与沿江四省之流离,孰重孰轻?且不但以邻为壑而已。|清·黄遵宪《人境庐诗草·一·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其二)》:人尽流离呼伯叔,时方灾难又干戈,诸公竟以邻为壑,一夜喧呼贼渡河。

成语故事三百则顶天立地(每日成语故事以邻为壑)(5)

也省作[壑邻],宋·张舜民《画墁集·一·送罗正之年兄出使二浙》:死者不可招,存者如何置?赴海与壑邻,实系君之智。 赴海:指鲁仲连不受齐国的封爵,逃隐于海上。事见《史记》八三2469。|明·吴甡《柴庵疏集·一六·邢西流寇就抚,谨将安插情形据实驰报疏》:歼除亦难遽尽,不如持檄招之,诱之晋境,相机剿抚,庶不至壑邻而贻君父之忧。

又省作[为壑]。《(明)卢象昇疏牍·二·立寨并村清野设伏增兵筹饷疏》:况乎以各省之兵,驱各省之贼,则孤郧刻刻有为壑之虞。

〖邻国之壑〗比喻转嫁而来的灾祸或困难。宋·吴潜《许国公奏议·二·奏论士大夫私意之弊》:任事之人,则相与扶持,而毋幸邻国之壑。

“做最深入、最浅出的成语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