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巫解

青帮的过去与今生 青帮的入帮仪式(1)

青帮是旧中国的第二大帮会,仅次于洪门,相传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关于青帮的起源有许多说法,但实际上它是在清朝雍正初年为承运漕粮而形成的。

话说雍正年间,雍正爷为了畅通粮运之道,张出皇榜,由钦差田文镜招募勇谋之士兴办水路粮运。当时,杭州有三位异姓好友揭皇榜愿受此任。这三位依年岁长幼而分,分别是翁宕、钱坚、潘清。

翁宕是江苏常熟人,字福亭,号德慧,祖籍山东聊城。翁宕出身秀才,但体会到书生百无一用,遂弃文从武,投奔嵩山少林寺学习武术。学成下山后,加入天地会,与一干绿林好汉为反清复明的大业奔走。

钱坚是江苏武进人,字福斋,号德正。钱坚的父亲是个商人,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精明的脑瓜。但在十六岁那年,钱坚的父母先后去世。钱坚对经商没什么兴趣,遂弃商从武,研习拳术,后加入天地会,与翁宕同属天地会首领张岳的部下。

拜师的当晚,杜月笙和袁珊宝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事先约定的小庙。他们到达时,陈世昌和邀来撑场面的一些青帮前辈已经等候多时了。

但拜师有拜师的规矩,杜月笙和袁珊宝不能直接进入庙门,而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才能进入。

只见,杜月笙这帮人在一个引见师的带领下,走到门前。

片刻之后,引见师在门上轻轻敲了三下,里面便有人高声问道:“来者何人?”

引见师不慌不忙地答道:“我是张某某,特来赶香堂。”

引见师回答的话语,都是青帮约定俗成的切口。按青帮的规矩,在开香堂仪式中,任何人都不能答错一个字。

接下来,依然是这种切口的问答。

只听里面的人继续问道:

“此地抱香而上,你可有三帮九代?”

引见师答道:

“有!”

里面又问:

“你带钱来了吗?”

引见师又答:

“129文,内有一文小钱。”

一切都对答如流。庙门“吱呀”一声敞开,引见师便把杜月笙等人领到神案之前。

神案上摆着17位祖师的牌位,正当中的一位是:“敕封供上达下摩祖师之禅位。”

神案前,陈世昌端坐在一张靠背椅上,他的两旁,并排坐着前来赶香堂的前辈。

接着,有人端来一盆水,从陈世昌开始,按着辈分的长幼,一一净手。净完手之后,又有人端上来一大碗海水,从陈世昌开始,依次传下去,一人一口,喝时嘴巴不许碰到碗边——这是斋戒。

斋戒完毕后,抱香师走出行列,高声念道:

历代祖师下山来,

红毡铺地步莲台;

普渡弟子帮中进,

万朵莲花遍地开。

这是请祖诗。在抱香师念诗的过程中,杜月笙等人在各祖师牌位前磕头烧香,这时庙门被关紧,抱香师宣布:

“本命师参祖!”

——所谓“本名师”,就是这帮新人要参拜的师父,也就是陈世昌。

此语刚落,陈世昌离座就位,面向神案,先默默念了一首杜月笙一个字都没听明白的诗,然后自报家门道:“我陈世昌,上海县人,报名上香。”他报完之后,连着磕了三个头。在他的背后,在场的人纷纷如法炮制向着神案磕头。接下来,杜月笙等人跟随着引进师参拜命师,之后又参拜在场的本门爷叔。

参拜完毕,杜月笙又学着众人的样子,把预先准备的拜师帖和贽敬呈递上去。拜师帖是一幅红纸,正面当中一行字:“陈老夫子”,右边写三代简历,自己的姓名、年龄、籍贯,左边由引见师领先签押,附写上了年、月、日。而按照规矩,在拜师帖的反面写着一句誓词:“一祖流传,万世千秋,水往东流,永不回顾!”

递上拜师帖之后,赞礼师分给各人三支香,杜月笙等人捧香下跪,恭听传道师介绍帮内历史。介绍完毕,陈世昌俯望着跪着的众人问道:

“你们进帮,出于情愿,还是人劝?”

众人皆大声答道:“出于情愿!”

听罢众人的回答,陈世昌继续大声喝道:“既是自愿,要听明白,本青帮不请不带,不来不怪,来者受戒,进帮容易出帮难,千金买不进,万金买不出!”

跪在地上的一帮人忙连声回答:“是,是!”

接下来,是拜师仪式的最后一步。只听陈世昌威严地喊道:“小师傅们受礼!”

受礼完毕后,拜师的仪式就算是完成了。

最后,陈世昌给新收的徒弟们讲起青帮帮规及帮内各种切口、暗号、动作、手势……讲完这些后,他又严肃地说:“你们掌握了这些,无论走到什么码头,只要青帮人在,亮出牌号,就能得到帮助。但如用错,被视为冒充,也会招来杀身之祸。今后你们都是‘悟’字辈的人了,要熟记切口,好自为之。”

自此,杜月笙及其10余位“同参兄弟”便正式成为青帮成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