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汴河农夫

话说一千年前(公元1014年),我睢县正处于包拯管辖的开封府范围之内。宋军为解放被“国外”蹂躏的幽州(今北京),杨家满门忠烈,从未忘记这个弃儿。

可一千年后,北京满大街流浪者很多都操着河南话,曾经的“南蛮、北狄、西戎、东夷”之地,现在我们这些中原人竟然是“北漂”、“南漂”,伤不起呀。

真不知道过多少年之后,我家会不会也聚集着操着标准普通话的北京人,或操着广东话的“给点饭啦,我没叽的啦”的言语。

睢县梦华

一、在水一方——中原那边有佳人

出门在外,很少说自己是睢县的,说了一般也没人知道,自称商丘人。睢县之称来自于一条叫“睢水”的河,就像有条河叫洛水,它旁边有个城市叫洛阳。

“睢”字属于生僻字,外地人往往读作“ju”,大概《诗经·关雎》太有名了,睢县就变成了雎县。睢县旧名襄邑,因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葬于此,而得名,还有小名“拱州、睢州”,叫睢县那是近一百年的事。

睢县方言(话说睢县)(1)

睢县被称为中原水城,北湖及周边水面更是阔达上万亩。曾经有黄河、汴河、睢水、涣水等流过,周边有雍丘、商丘等土丘,水的那边有别样风景。其实,从前睢县还有山,山上还有庙,不仅有庙,还有尼姑庵,呵呵。

那山叫恒山(名字大气吧),山很长,延伸到县城;那庙是吕祖庙,还有个名字,叫袁山;那尼姑庵,则在那湖中驼岭之上。有水的地方就有故事,大明湖畔有夏雨荷,西湖畔有白娘子,北湖畔则有苏小妹,苏小妹妙锦救夫。

二、侠客行——金庸小说中的睢县元素

睢县不仅有江南的柔美,更有中原的厚重,为正义而赴汤蹈火的侠肝义胆。李白,诗人、酒仙兼剑客高手,到梁园追寻信陵君轶事,并写下名篇《侠客行》。

魏国迁都大梁,占宋国襄陵(睢县),将信陵君封于睢县东边的宁陵,以把守重镇襄陵。围魏救赵,就是孙膑欲攻襄陵,而困大梁,以救赵国。《侠客行》中魏无忌,窃符救赵,勇于担当,侯赢自杀,为正义挺身而出。

睢县方言(话说睢县)(2)

信陵君魏无忌,应该是金庸心中的大英雄,《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之名,估计跟魏无忌有一定关系,杨逍和范遥则语出庄子《逍遥游》,另外与徐达等一起辅助朱元璋的睢州人韩政,更是被称为郓国公。

元朝将波斯等地的阿拉伯人迁入中原,与汉人杂居,这些混血人就是今天的回族,睢县回族历史久,数量多,至今仍有睢县回中。

《天龙八部》中最精彩的的一段是乔峰十八铁骑上少林,两个爹级人物(萧远山和慕容博)出马,慕容博说“我大燕慕容垂、慕容德是何等英雄……”。话说,慕容复的先祖慕容垂,建功立业之地就在襄邑,大败恒温,威望大增。

三、状元之乡——睢县的那些才子们

睢县自古出才子,且千年不衰。从商山四皓之一的东园公,到资助曹操起兵的卫兹,宋以后更是层出不穷。明清之际,中原衰落,睢州却代不乏人,虽不如苏杭数量之多,但却是中原一脉相承之地,浸润了中原的厚重,万千气象。

睢县方言(话说睢县)(3)

且不说北宋的父子状元、祖孙状元,在我家附近就有单桥的元兄弟三进士,蒋坟的清祖孙三代翰林,北面焦庄附近更是兵部尚书袁可立的墓地。古时候的进士,比现在清华北大难考多了,有的县几百年不出一个,状元更不用说。

以睢州为中心的睢杞地区是中原产生状元最多的地区,超越洛阳、开封、西安等王都,在中国也是屈指可数的状元密集区。直至明清时期,睢杞进士数量仍可与中原首府开封抗衡,仅睢州一地的进士就超越河南境内除开封、洛阳以外的所有州府,清朝更是超越洛阳。

明清时期,睢州有“汤、王、袁、蒋”四大家,不是现在睢县新闻中的四大家,以汤斌为首的汤氏家族,以袁可立为首的袁氏家族,还有祖孙三翰林的蒋氏家族,历经百年而不衰,一个家族往往在朝为官者数十人。

睢县方言(话说睢县)(4)

即使到了今天,睢县教育仍然不弱,睢中曾是豫皖苏第一中学,省七所重点中学之一,那时候商丘周边还没有高中,商丘一高算晚辈,超过睢中还是近些年的事情。

四、睢园绿竹——睢州园林与苏州园林

王勃《滕王阁序》中有“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一句,流传很广。睢园,又名梁园,汉梁孝王建于睢水边,广三百里,司马相如等舞文弄墨于此,睢县的蓼堤就是因为睢水大堤生长蓼草,而被梁孝王命名为蓼堤。

睢县方言(话说睢县)(5)

睢县自古是文人雅士汇聚之地,本地更有士秀而多文之称,多园林。李白、杜甫等携手游梁园,写下了《梁园吟》、《侠客行》等诗篇,李白更是在梁园住了十年;苏轼被贬岭南,途径襄邑,写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睢县方言(话说睢县)(6)

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小桥、流水、人家,沾染了南方的秀气,那么睢州园林则是大气、简洁,浸润了中原的气象,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明清袁家山,更是中原志士豪杰,登高揽胜之地,名人汇集,应该是明清中原文化之圣地,今天里面竟然放了八仙塑像,八仙、吕祖岂能是袁山文化开发之核心?

睢县与中国

一、最早的客家人——水族与睢县的那些事

客家人,是客居南方的中原汉人的自称,以福建、广东等地居多。岂止客家人,南方诸省先民基本都来自于中原地区。永嘉南渡、安史之乱、靖康之难等都造成了汴洛等地的贵族迁于南方,遥望中原而不得归。

睢县方言(话说睢县)(7)

据说“水族”是商时期,迁于南方的睢水流域商贵族(睢水流域是商朝的发源地,商丘就是这样来的),经过几千年,竟然形成了一个民族。在南方一些发音中,“睢”与“水”是一个音,“睢”就是“水”,“水”就是“睢”。

水族极为崇拜“睢”字,尽管岁月更迭,此字却深深烙在了水族人的心中,2009年,贵州三都水族曾到睢县寻根。水族有水书,据说与商朝甲骨文有相通之处,也许他们是最早的客家人吧。

二、世界丝绸源——睢县与锦绣中华

睢县竟然产过丝绸,估计没有几个人知道。“丝绸”和“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两大特产,瓷都景德镇,北宋五大名窑,知名度都很高。

至于丝绸,哪产的?大家首先想到的估计是杭州吧,另外成都别名锦城,又名锦官城,有锦里、锦江。又有所谓的“四大名锦”、“四大名绣”,殊不知那都是睢县的小字辈。

睢县方言(话说睢县)(8)

睢县有西陵镇,据说,这里是嫘祖(嫁给了新郑的黄帝)的故乡,发明了桑蚕。到西汉时候,襄邑锦绣,雄踞天下第一,通过丝绸之路运往欧洲,罗马贵族争相抢之。

睢县方言(话说睢县)(9)

上至皇帝,下至朝臣,穿的无不是睢县产的丝绸,《说文解字》将“锦”字解释为“襄邑织文”,时有“锦绣襄邑”之称,后来的“锦绣中华”就是套用了“锦绣襄邑”一词。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被提的很火,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睢县该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三、睢县与万历十五年后的中国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作品,流传甚广,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待明朝及其以后的中国。自张居正死后,睢县锦襄书院毕业生沈鲤、吕坤等已崭露头角,沈鲤更是位居次辅之位,吕坤乃当时理学名家,影响很大,呻吟不止。

万历十七年,睢州袁可立与高攀龙、董其昌是同榜进士,高攀龙后为东林党党首,与袁可立要好,袁可立得罪万历皇帝被贬回家二十多年。后得孙承宗、李汝华(睢州人、户部尚书兼任吏部尚书)等举荐,出山抗清,后被魏忠贤等罢免,官至兵部尚书。

睢县方言(话说睢县)(10)

袁死的时候,崇祯帝给以极高的礼遇,其门人王铎(书法家,后为礼部尚书)、刘理顺(杞县人,新科状元)、黄道周和倪元璐等亲撰祭文。不久,李自成起义,杀进北京,崇祯吊死。开封人史可法欲扼守中原,派高杰于睢州招降许定国,却被许在袁可立府邸杀死,清军顺利南下,史可法战死,清统一中原。

清朝,崇尚程朱理学,睢州人汤斌,是理学大家,康熙很重视,曾任礼部、工部尚书,《明史》总裁,死后被称为“天下文官祖,三代帝王师”,汤文正公是也(文正公,文官最高礼遇,大家熟悉的李鸿章也只不过是文忠公吧了),对清朝影响深远。由此看来,中国衰落,是睢县人没做好,呵呵,中国梦,睢县人要加油啦!!

四、中原遗风——洛学睢水有遗篇

睢县所在的的商丘地区,古称宋国,可谓傻子的国度。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说的都是宋国人,就连国君宋襄公,在弘水之战中,因讲所谓的“仁义”,大败,战后受伤,死后埋在了睢县。

宋是商的遗民,因循守旧,厚古薄今,为孔子(宋遗民,祖籍商丘)儒家学说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千年来,睢州手下一直有民权(考城)、柘城两个兵,庄子故里在民权,老子故里在柘城南边的鹿邑。

睢县方言(话说睢县)(11)

因这块土地,灾难无数,看惯了兴衰,老庄这两个傻子,估计是悟出来了一些道理吧,大智变成了若愚。到了西汉时,司马迁仍感叹“梁宋之地,重厚多君子,好稼穑,有先王遗风……”

如果说,春秋战国太远,那明清时期,睢州民风应该传承至今。辉县百泉书院门口有 “胜地集名儒,轶姚许赵窦,以抚宗传,群仰夏峰作齐岳;熙朝开理学,继濂洛关闽,而昌后裔,共教睢水得渊源”的对联,讲的就是睢州得以传承正宗华夏理学。

明朝,睢县锦襄书院,培养了沈鲤、吕坤,又有睢州人鲁邦彦、徐养相等。清朝,睢州汤斌更是理学集大成者,完成《洛学编》,周边的柘城窦克勤,仪封(今兰考)王廷相(明)、张伯行等都是理学名家。

睢县曾有正学、道存和洛学等书院,俨然是中原正宗道统,恪守程朱理学,睢县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糟粕与精华兼而有之,堪称活化石。办大事,就要行大道,胸中有乾坤正气,两袖清风,偷鸡摸狗,或许能成就一时,却不能成就一世。

有人说豫东地区,民风淳朴,重视文教,现在有“商丘好人”现象,估计也是受此遗风的影响吧。

睢县未来

睢县衰落,好像不可避免,不要指望傍大款(傍开封、商丘),都太远,只能自己单干,睢县需要亮剑了。目前,民权有取代睢县成为小区域中心的趋势,但民权太靠北,还靠近黄河。

黄河是悬在民权、兰考地区的达摩斯之剑,仪封、考城和兰阳等数次被黄河所废,想想焦裕禄治沙,就知道黄河的威力,也许睢州成为小区域中心,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据说,陇海铁路修建之时,要走“开封——杞县——睢县——宁陵——商丘”一线,那时还没有民权(1928年,分睢县、杞县等地设民权县)、兰考(1954年,兰阳、仪封和考城合并而成),两地都是一些被黄沙包围的小城。

睢县方言(话说睢县)(12)

但由于那时候是战乱年代,都不想铁路从自家门口经过,怕打仗、抓壮丁,还有人说,睢县那时候朝中有人,专门把铁路往北挪了几十里。

错失陇海,今天睢县发展受到致命打击,跟开封命运有些类似。睢县要发展,应打通任督二脉,抓好商登、阳新高速,打通东西南北大通道,积极对接郑州航空港区。

对于睢县,我们“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希望大家能更多地了解睢县。

2014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