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乔家大院乔致庸真的下大狱(乔致庸一代晋商巨子)(1)

乔致庸,1818年出生在山西祁县乔家堡。

乔致庸的祖父乔贵发从小走口外,艰苦奋斗,在包头创立了乔家的产业。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乔贵发将他创立的产业一分为三,分给大儿子乔全德、二儿子乔全义、三儿子乔全美。

乔全美是乔家包头复字号的创始人,他继承了父辈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又从秦家(与乔贵发合伙经营的人)的败落中吸取深刻的教训。乔全美为子孙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如不准吸鸦片、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冶游、不准酗酒等。并在经营实践中,摸索制订了一套比较严格的号规和各种经营管理办法。乔全美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乔致广,早逝而且无后,二儿子就是乔致庸。

乔致庸是乔家甚至晋商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人物,在青年时曾考中秀才。父亲乔全美1825年去世,由于其兄乔致广早丧,家族产业无人主持。于是乔致庸弃儒从商,而且很快在经商中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华。

乔致庸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掌握了家政,才能出众。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乔致庸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几十年的经营,乔致庸为乔家增加了无数的财产。乔致庸经营的乔家复字号,一直繁荣昌盛,长盛不衰,有其独特的经营之道,其中资金使用上的奥妙就是统一调度和使用。

历史上乔家大院乔致庸真的下大狱(乔致庸一代晋商巨子)(2)

在乔致庸当家、经营乔家的各项产业时,山西地区的祁县、平遥、太谷开始诞生了不少金融组织,称之为票号。票号在当时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几乎统治了全国的汇兑,“山西票号,汇通天下”的说法流行天下。应该说,乔致庸在票号产业上是落后于当时其他晋商的,但他却能后来居上,先后在祁县开设了大德通和大德恒票号。由于大德通票号资金雄厚,人手齐备,经营有方,在商界信誉甚高,开出的银票能长期在市面流通,存款源源涌进。先后在北京、天津、张家口、包头、济南、西安、汉口、沙市、上海、开封、重庆、苏州等地设有分号。这个票号业务量很大,盈利日益增多。

乔致庸注重教育,经常督促儿孙学习,本人也十分的谦虚好学,经常手不释卷。他为人颇有善行,经常周济贫苦乡邻。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乔致庸87岁时,最小的儿子乔景僖去世,当时乔景僖才20多岁,他的去世,对乔致庸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由于白发人送走了黑发人,一气之下,乔致庸染病卧床不起。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乔致庸离开了人世。

历史上乔家大院乔致庸真的下大狱(乔致庸一代晋商巨子)(3)

这里再说下祁县乔家大院,它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那时,乔家堡村的街道结构,并非后来的格局,乔家大院座落的地方,正好是大街和小巷交叉的十字路口。乔致庸之父乔全美和两位哥哥分家后,在十字路口东北角头买了若干院落,在此基础上建起楼院。这就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

乔致庸当家后,乔家的产业越来越大,不仅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而且人丁兴旺,家族繁衍很快,房屋住宅又显紧张。于是,在同治初年便开始了再一次的大兴土木。先是在老院西边,隔一条小巷,购买了大批房屋地基,又修建了一座楼院,同样也是里五外三的格局,两楼对峙,只不过主楼改为悬山顶通天柱屋顶、有阳台走廊的明楼,因而又叫做朋楼院。由于两座楼院中间隔小巷并列,又都是穿心过厅院,后来人们便把它附和为“囍”字结构。乔致庸修明楼院之后,又在与两楼院隔街相望的地方,陆续兴建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院。东面的叫东南院,西面的叫西南院。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十字路口四角,为后来连成一体,奠定了基本格局。乔家大院以后还修建过一次,祖先祠堂也进行了迁移,不过这就到了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霞当家主持家政时期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