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需要纯物质作为标准样品。液相色谱的定量是相对的定量方法,即:由已知的标准样品推算出被测样品的量。

液相色谱法定量的依据

被测组分的量(W)与响应值(A)成正比,W=fXA

定量校正因子(f):是定量计算公式的比例常数,其物理意义是单位响应值(峰面积)所代表的被测组分的量。

由已知标准样品的量和其响应值可以求得定量校正因子。测定未知组分的响应值,通过定量校正因子即可求得该组分的量

定量分析常用术语:

样品:含有待测物,供色谱分析的溶液。分为标样和未知样。

标样:浓度已知的纯品

未知样:浓度待测的混合物

样品量:待测样品的原始称样量

稀释度:未知样的稀释倍数

组分:欲做定量分析的色谱峰,即含量未知的被测物

组分的量:被测物质的含量

积分:由计算机对色谱峰进行的峰面积测量的计算过程

校正曲线:组分含量对响应值的线性曲线,由已知量的标准物建立,用于测定待测物的未知含量。

常用的定量方法

1、外标法

标准样品曲线法,分为外标法和内标法。外标法在液相色谱中用的最多。内标法准确但是麻烦,在标准方法中用的最多。

用被测化合物的纯品作为标准样品,配制成一系列的已知浓度的标样。注入色谱柱得到其响应值(峰面积)。在一定的范围内,标样的浓度与响应值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即W=fXA,制成标准曲线。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注入未知样品,得到欲测组分的响应值。根据已知的系数f,即可求出欲测组分的浓度。

外标法的优点:操作、计算简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方法;无需各组分都被检出、洗脱;需要标样;标样及未知样品的测定条件要一致;进样体积要准确。

外标法的缺点:实验条件要求高,如检测器的灵敏度,流速、流动相的组成都不能发生变化;每次进样体积要有很好的重复性。

2、内标法

操作:将已知量的内标样加入标准样中,制成混合标样,并配制一系列的已知浓度的工作标样。混合标样中标样与内标样的摩尔比不变。注入色谱柱,以(标样峰面积/内标样峰面积)为响应值。根据响应值与工作标样浓度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即W=f X A,制成标准曲线。将已知量的内标样加入到未知样品,注入色谱柱,得到欲测组分的响应值。根据已知的系数f,即可求出欲测组分的浓度。

内标法的特点:操作过程中样品和内标是混合在一起注入色谱柱的,因此只要混合溶液中被测组分与内标的量的比值恒定,上样的体积变化不会影响定量结果。内标法抵消了上样的体积,乃至流动相、检测器的影响,因此比外标法精确。

液相色谱用外标法还是内标法(液相色谱常用的定量方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