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王朝共出现过494位皇帝,在这四百多位皇帝中真正是一开始就被立为太子最后成功继位的不足半数,太子作为皇帝的合法继承人,既有属于自己的部属“东宫官吏”,又有属于自己的私人卫队“太子诸率”,但为什么太子的“成帝率”却如此低呢?这就要从太子与皇帝这对特殊的父子关系说起了!

为什么古代皇帝有四个太子(为什么皇帝一般都不喜欢太子)(1)

皇帝与太子

在古代,太子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太子不仅是皇位的天然继承人,更是皇权稳定的象征,一个王朝如果没有太子,不但会造成朝堂人心不稳(不立太子就代表每个皇子都有成为下一代君主的可能,大臣会各自拥戴自己认为可能的下一代君主并明争暗斗),而且对现任皇帝的威信也是一个极大的损害。“太子,国之根本”,这不是一句空话,在政局不稳时,立太子往往能起到巨大的安抚作用,在叛乱发生或皇帝突发危机时,太子的存在更是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在大部分情况下,皇帝和太子共同组成了合法的统治架构,大大提高了王朝的容错率和稳定性。除了君主专制登峰造极的清代(雍正以后),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立太子的传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正因为皇权的至高无上,多少父子兄弟为这张龙椅血溅当场,太子虽然是皇帝的亲子,但太子又是皇帝的竞争者,而且实力强劲,太子是预备着接班的,所以必须要有权力、能力、甚至要给他班底和树立威望,但这些权力、能力、班底和威望又对皇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太子又成了皇帝眼中的沙子,欲除之而后快。这就造成了这对奇怪的父子感情不可能太好,太子对父皇是毕恭毕敬、战战兢兢,唯恐一朝踏错,万劫不复,而皇帝对太子却是又打又拉,唯恐其一朝做大,威胁自己这个老子,其中分寸很难拿捏,所以历史上皇帝父子相残的事件层出不穷。

为什么古代皇帝有四个太子(为什么皇帝一般都不喜欢太子)(2)

清朝太子装

但总有那么一些皇帝父子不同寻常,他们没有互相猜忌,而是上演了一幕幕父慈子孝的喜剧。让我们一块来盘点一下历史上那些对太子很好的皇帝!(对皇帝很好的太子就不用盘点了,身为臣子,夹起尾巴做人太普遍了,没有盘点的必要)。

第一位:朱元璋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太子了。朱元璋一称帝就立马立朱标为太子,毫不犹豫。并且几乎把所有的重臣都挂职东宫,比如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等等,唯恐太子权力不够大。并且朱元璋只要外出,必令太子监国。

为什么古代皇帝有四个太子(为什么皇帝一般都不喜欢太子)(3)

朱元璋与朱标

朱标二十二岁时,朱元璋就下令一切政事先启太子处分,然后再奏与他知,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和器重啊!朱元璋的儿子们很多都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各个都是骄兵悍将,骄纵无比,但唯独对太子朱标却特别服气和尊重。

可惜朱标早死,否则根本不会有靖难之役和明成祖朱棣了!朱标死后,朱元璋伤心之余还是下定决心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大家都认为,相比朱允炆,朱棣不是个更好的皇位继承人吗?这不能不说这是朱元璋对朱标宠爱的又一铁证!

第二位:赵构

赵构的太子是养子赵眘,他可能是历史上最幸运的太子了。因为赵构终身无子,而且近支皇族(赵光义一脉)之中,就只剩下他一人,所以只能过继太祖皇帝赵匡胤的后裔为子,于是忠厚谦逊的赵眘被选中。

为什么古代皇帝有四个太子(为什么皇帝一般都不喜欢太子)(4)

赵眘

当然赵眘还有一个竞争对手——同为赵匡胤七世孙的赵琢,赵眘当时不为赵构的生母韦太后以及权倾朝野的宰相秦桧所喜,但赵构力排众议,坚持认为赵眘忠厚纯良,是“社稷应得之人”,终立其为太子。

所以赵构对赵眘可以说是恩重如山,不管赵构是否有其目的(担心养子不孝顺所以对赵眘甚好),但对赵眘关爱有加却是事实。赵构不但立赵眘为太子,还在壮年时就禅位与他,自己则当了25年的太上皇,在此期间赵构在一般政务上都放手让赵眘去管,除了在宋金和议一事上,其他干政较少。甚至赵眘为岳飞平反,赵构都没有干涉。

第三位:李旦

李旦的太子是李隆基,大家都知道,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才使李旦真正掌握了皇帝实权。对于这样一位“英明果断”又有实权的“优秀”皇子,李旦能够立其为太子,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之事,在历来阴暗无比的皇室中,李隆基没有因为功高震主而遭殃,不能不说李旦对这个儿子还是很不错的。

为什么古代皇帝有四个太子(为什么皇帝一般都不喜欢太子)(5)

李隆基

李隆基是李旦第三子,按理来说,李旦应该传位于皇长子李成器,虽然李成器礼让,但如果李旦坚持立李成器为太子,其他人也无话可说。

非但如此,李旦还对太平公主等人改立太子的暗示充耳不闻,并听从宰相姚崇、宋璟的建议,命太子监国,并将可能威胁到太子地位的李成器等诸王全部削去兵权,同时让太平公主迁居蒲州,为李隆基继位铺路。

711年,李旦甚至打算禅位给太子,虽在群臣的谏阻下未能如愿,但却将政务全部交给李隆基处理,自己仅掌握军务、死刑的处决权。712年,李旦终于不顾群臣劝谏禅位于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

第四位:司马炎

司马炎的太子是司马衷,是历史上最出名的白痴皇帝。司马炎能够立这样一个白痴儿子为太子,并最终继承晋朝的皇位,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司马炎对司马衷极好。

为什么古代皇帝有四个太子(为什么皇帝一般都不喜欢太子)(6)

司马衷

第五位:刘备

刘备的太子是刘禅,小名阿斗,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亡国皇帝。

大家都知道“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这里面摔得孩子就是阿斗,当时的刘备正被曹军追赶,在乱军之中刘备的家眷与之失散,其中就包括跟着糜夫人的阿斗,赵云在长坂坡寻得阿斗,在百万曹军中杀出找到刘备,刘备见到浴血的赵云,激动地说:“为一小儿,险折我一员大将”,并将阿斗摔在地上。

别被刘备这一惺惺作态的行为所迷惑,刘备是老来得子(46岁),自然对刘禅宠爱有加,虽然刘备还有儿子刘永和刘理,以及养子刘封,但自从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刘禅被封为王太子开始,刘禅的继承人地位就没有动摇过,甚至刘备为刘禅地位的稳固,不惜害死忠心耿耿的刘封。

为什么古代皇帝有四个太子(为什么皇帝一般都不喜欢太子)(7)

刘备托孤

第六位:朱高炽

朱高炽的太子是朱瞻基,就是明朝的“蟋蟀天子”,朱高炽因为体型肥胖的原因,虽然不得朱棣之喜,但孙子朱瞻基却得到朱棣的无比宠爱,征漠北,朱棣带着朱瞻基熟悉军务,微服私访,朱棣带其了解民间疾苦,正因为朱瞻基这个“好圣孙”,朱棣才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所以朱高炽与朱瞻基这一对父子与清朝的雍正和乾隆一样,父亲登位有儿子一半的功劳,所以父亲对儿子肯定是关爱有加。

为什么古代皇帝有四个太子(为什么皇帝一般都不喜欢太子)(8)

朱高炽与朱瞻基

第七位:雍正

雍正为防止再次出现“九子夺嫡”这种兄弟相残的情况,废除存在两千多年的太子制度,改为秘密立储制,就是皇帝生前将写有皇太子人选的遗诏放在鐍匣内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待皇帝驾崩后由顾命大臣取出公布。所以乾隆按理说没有当过皇太子,但其地位和朱瞻基相似,从被康熙称赞为“好圣孙”开始,其地位就再没有被动摇过。

为什么古代皇帝有四个太子(为什么皇帝一般都不喜欢太子)(9)

乾隆与雍正

第八位:李适

唐德宗李适的太子是唐顺宗李诵,其上榜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李诵当了26年的太子,是当太子时间最长的皇帝;二是李适主动禅位与李诵,自己当太上皇;三是李适有皇子四人,李诵自从当上太子后,地位稳固,李适从未有更立太子的打算,最终李诵修成正果,虽然皇帝只当了八个月。

为什么古代皇帝有四个太子(为什么皇帝一般都不喜欢太子)(10)

李适

以上八位,就是小编能想到的对太子很好的皇帝,可能有所疏漏,希望各位读者多多留言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