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三年多的法务工作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职业选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法务工作的难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法务工作的难点(法务工作的苦与乐)

法务工作的难点

在经历了三年多的法务工作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职业选择。

刚毕业时,做法务的初衷主要是三点:

一是希望学有所用,考虑到专业要对口,知道自己不适合做律师,也不想进入司法系统,对于进入公司还有点向往,这样可以接触到相对多元的行业内容,不会过于枯燥。

二是收入,法务的收入能一开始让我做到经济独立,刚来北京时去面试过律所,除非能进入红圈所,否则薪资水平只能勉强在北京生活,可能连押一付三的房租都很吃力。而刚毕业的时候,背着父母的殷殷期待,加上自己迫切地渴望能经济独立,法务无疑会让经济生活相对不那么难。

三是工作和生活相对分开。法务工作也有加班,但不是特别多,下班后和周末一般也很少会有工作来打扰,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地高压,工作和生活会有平衡。

基于这些考虑,我选择了法务工作。

在工作三年后,深深感受到了这个行业的个种辛酸,也会有一些满足。

先说好的方面:

首先是物质基础上,让我从来北京时的一无所有,有了些许的积蓄,法务工资增长缓慢,但也会有调薪,能让你在衣食无虑的情况下攒到一些钱。

先后经历了不同的行业,有自己感兴趣的自媒体行业,也有医疗器械行业,初入这些行业时,对于行业并不了解,进入后一点点去学习,通过和业务同事的交流,慢慢地从到入门和熟悉,每天都会接触到新内容,工作期间,我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对公司运营和商业逐渐有了概念,也遇见到了形形色色的同事,微信上也从最开始的几百人增加到了上千人。工作中也获得了上级的肯定和信任,专业度、可靠性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认可。

在沟通上,和上级沟通,和公司其他部门同事沟通,和外部代理沟通,和政府部门沟通,和律师沟通,和合作公司沟通,可以说,法务工作第一基础是专业能力,第二基础就是沟通能力,有时沟通能力甚至比专业能力还重要。合同起草审核,法律咨询,法律培训,诉讼等等,任何一项工作中,沟通的作用都不言而喻。

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法务平时要处理很多的文书性工作,比如起草合作协议、补充协议、终止协议,撰写起诉状、答辩状、代理意见等,写催款函、法务函,起草制度文件、公告、写各种情况说明等。这些都有模板可参考,但是针对具体的事项,还是很考验书面表达能力的。

再说下法务工作中不那么美好的地方:

好的领路人可遇不可求。刚毕业的时候都渴望有前辈带路,但这事得看运气,经历了两个人的法务部,一个人的法务部和十个人的法务部,可以说,在一个法务团队里,会让人有更多的进步,工作也会相对规范化,在专业的提升上也会更快。

而一个人的法务部,靠自己摸索会比较难,初期缺少法务经验,而有些问题对于一个人来说,能力是有限的,而放在团队里,攻克起来相对容易。

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法务很多时候被需要是遇到了争议或是难题,在遇到这些事情时,一些焦虑情绪很容易被传递过来,再加上法务处理的事情多而杂,工作中被催很正常,而一些同事带着情绪的催,或是法务基于合规工作需要其他部门做出一些改变和配合,而这中间的抵抗情绪如何解决,其实都容易让法务人员产生负面情绪。

而工作中一些纠纷争议,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因此法务的工作压力有时也很大。

突如其来的投诉、检查甚至处罚,更需要法务有很强的危机处理能力,这些高压状态也很容易让人焦虑。

工作中总是苦乐参半的,在压力中不断收获,也是一种成长体验。

更多精彩内容请期待下期,记得点个赞哦!欢迎私信或留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