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原产中国,栽种的历史非常悠久。《周礼·地官》东汉郑玄做注曰:“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珍异葡萄枇杷之属(郑注)。”

说明早在汉代,人们已经认识到枇杷的珍贵食养价值。古代,枇杷又称卢橘、金丸、蜡丸等等,唐代诗仙李白有“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的诗句。

近代著名画家吴昌硕,也写道:“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卢橘黄且肥。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饥空向林间飞。” 读来妙趣横生。

枇杷品种非常多,主要分为红沙枇杷白沙枇杷两大类。红沙枇杷因果皮金黄被称为“金丸”,常用来制做罐头;而白沙枇杷肉质白嫩,适于鲜食,被称为“蜡丸”

枇杷也是历代画家经常描摹的对象,宋徽宗赵佶皇帝的《枇杷山鸟图》册页,画中枇杷枝繁叶茂,果实丰硕,珠圆玉润,煞是可爱。

枇杷吃了脸会黄吗(枇杷黄时注意胃肠道疾病)(1)

枇杷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还可以入药。《本草纲目》载其止渴下气,利肺气”。

那么,民间为什么会广为流传“枇杷黄,医生忙”这样的谚语呢?

这个谚语最早的出处是在唐代《续世说新语》,原书是说“枇杷黄,医者忙”,这里要澄清一下,不是因为大家贪吃枇杷过多引起的消化不良,而是说在每年农历五六月份枇杷成熟的季节,正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特别是胃肠炎高发的时期。

从枇杷开始挂果到成熟的这段时间,南方大部分省份降水普遍增多,阴雨连绵,环境相对温度湿度比较高,衣服、食物容易霉烂,细菌容易滋生,胃肠道传染病就容易流行。

枇杷吃了脸会黄吗(枇杷黄时注意胃肠道疾病)(2)

同时,传统医学认为,湿邪易妨碍脾胃

因为脾主湿,其性喜燥恶湿,而“湿”为阴邪,其性粘腻,当人体饮食不慎,感受湿邪,湿阻中焦,则脾为湿困,就会出现脾胃运化失司的局面。

因此,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会胃口差,如果再加上连日阴雨,更加重胃肠负担,这时人就容易出现食欲减退、困倦乏力等不适症状。特别是脾虚的人,更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临床上可见纳呆、气虚、四肢乏力等,严重的还会腹泻、头昏。

另外,潮湿闷热的天气非常适合霉菌生长,容易导致食物变质发霉,这也会诱发肠道疾病甚至食物中毒。

湿热的天气,不但为真菌滋生提供了条件,一些蚊蝇害虫也大量滋生,这些都为病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在国家卫生部门每年都会发出相应预警,如对手足口病的防治,这也是我们平常强调的,要严把病从口入关

本文选自《养生月刊》2018年第六期514-516页

作者:任宏丽

枇杷吃了脸会黄吗(枇杷黄时注意胃肠道疾病)(3)

( 陵游 半夏 忘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