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谨厚),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侗音通,无知貌悾悾音空,无能貌,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千言匿于魂而不表于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千言匿于魂而不表于口(狂而不直侗而不愿)

千言匿于魂而不表于口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谨厚),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侗音通,无知貌。悾悾音空,无能貌。

谓孔子言曰:言语轻狂而不直道者,貌相无知而不谨厚者,看似无能而不诚信者,吾不知其何故也。

先体会狂而直,侗而愿,悾悾而信者之状态。

1、子路狂而直。子路等弟子侍坐于夫子,夫子欲其各言其志也。子路不让年长者曾皙,不顾年少者冉有、公西华,闻言即起,对曰:“千乘之国,(管束)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有被侵风险),(续)之以饥馑(有挨饿可能);(子路名)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向,谓向义也)也。”夫子(音审,微笑)之。孔子所以哂之者,狂而直道而不知让也。

2、澹台灭明(无知貌)而愿。孔子弟子有名澹台灭明者,为官武城,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至邑宰子游之室。有捷径不走,必循远而走大道;不接近上官,惟公事方见邑宰,不犹无知者乎?其貌丑陋,孔子以为材薄。故既已受业,不事孔子,退而修行;南游至江,所从弟子三百,设取予去就,是其谨厚也。孔子知之曰:“吾以貌取人,失之子(音虚)”,即澹台灭明也。

3、颜子悾悾(无能貌)而信。孔子常与回言终日,回也不违如愚,无所发问,犹未能听懂者也。然则,退而省悟于燕居之独处,随后则见其日用动静语默之间,皆足以发明夫子所言道理,且坦然由之而无疑,是其诚信不贰者也。

苏氏曰:“天之生物,气质不齐。其中材以下,有是德则有是病。有是病必有是德,故马之蹄啮者必善走,其不善者必驯。有是病而无是德,则天下之弃才也。”

由是观之,前举之例皆中材以上者,故子路之狂直、子羽之侗愿、颜子之悾信,非其病也。为其病者何状也?

狂而直者曰:“在下以为,老先生所言非是也。”其或有未知,然就其已知者无所保留,敢郑告尊长。虽有失礼之处,不失为直也。反之,听出老先生言之破绽,持保留或者质疑皆可,然以狂者姿态拍手叫好,欢呼雀跃,所谓鼓倒掌,然后斜睨他人,看有多少听出破绽者。是狂而不直也!

(无知貌)而愿(谨厚)之童子曰:“哎呀,你脸上痦子不好看,还是把它摘下来吧。”不知人之难堪而指其陋,然其心则善也。反之,明知故问曰:“听说你被关进戒毒所几年,我不相信也。”或者满不在乎曰:“听说他蹲过监狱,其实也没什么。”以无知貌揭人短,意其广而告之,其浸润之谮乎?是侗而不愿也。

悾悾(无能貌)而信者,人言之曰:“你去把洗衣机修好。”则自难为情,犹豫而不动。人问之“不会吗?”曰:“未曾修过,亦不敢也。”反之,人言之曰:“你的任务是修好洗衣机。”他本小菜一碟,却摆出难为情之状,意其一鸣惊人,亦或不欲为之,亦或故将人军乎?是悾悾而不信也。

朱子曰:孔子所言“吾不知之者,甚绝之之辞,亦不屑之教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