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智慧的家长都这样和孩子聊天)(1)

总能听到一些父母的“困惑”:

很想知道孩子在学校过得好不好,和老师同学相处得如何,学到了些什么。

放学一问,却发现问不出啥来;问再多,孩子要么一脸懵,要么不耐烦直接说“没什么”。

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得到预期的回答。

想孩子乐意、主动分享自己在学校的一天,顺利获得他的情况,父母的提问一定要有技巧。

有效和孩子沟通在校情况,轻松和孩子聊天,做到这“三不问”、“五问”至关重要。

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智慧的家长都这样和孩子聊天)(2)

“三不问”,避开阻碍亲子交流的坑

最近朋友送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本想新环境、新老师、新学习内容得跟紧一点。

一到学校门口接到儿子,她就迫不及待问这问那:学校怎样?老师好不好?乖不乖?作业多不多……

可怎么问,儿子都是熟悉的几个字:不错,很好,还行,不知道。

越是这样,朋友越捉急,总担心儿子适应不了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听她的分享,很明显看出她和儿子之间就是“无效沟通”,问了也是白问,对话很快终止。

不想自己的“嘘寒问暖”吃闭门羹,父母要学会避开这3个问题:

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智慧的家长都这样和孩子聊天)(3)

1、“今天有没有惹老师生气?”

试想一下,孩子刚离开学校回到父母身边,最需要的是放松,重新回到自己舒服自在的状态。

结果父母什么关心都没给,直接问他有没有调皮捣蛋、得罪人,他心里该有多委屈郁闷。

错误的提问,往往和选错聊天的方式、时机、内容有关。

没有一个孩子喜欢被无故质疑,他们更期待被无条件接纳和鼓励。

所以当他只想回家好好休息,待在父母身边时,听到这样的问题自然是不愿意开口回答,甚至会本能地排斥、拒绝。

2、“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

不少父母看重孩子在学校的社交圈,一方面期待孩子能结交到好朋友,受别人欢迎;一方面又怕孩子小,不懂得分辨玩闹和欺负。

比起前者,父母更关心后者。

这正是心理学说的“负面偏好”:

每个人对坏事的反应都会强于对好事的反应。

然而,过分在意孩子在学校有没有受欺负,只会让孩子感到紧张、消极。

特别是这种负面问题,被动让孩子将关注点放在类似不愉快的经历上。

就算没有遇到,他也会觉得“自己被欺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然父母不会这么问。问多了,孩子容易对交友产生畏惧、抵触心理。

3、“在幼儿园/学校过得怎么样?”

这样的提问看似表达关心,让孩子随便说,事实上很难回答。

看《鲁豫有约》采访汪峰的那一期,汪峰问女儿“你最近箱琴(吉他的一种)怎么样了”。

只见小女孩低着头愣愣地回答“在练了”。

很明显,并没有准确回应爸爸的提问。

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智慧的家长都这样和孩子聊天)(4)

孩子的理解力远不及父母,很难知道如何回答这种空洞、没有实质指向性的问题。

别到时问一大堆抽象、宽泛的问题,还怪孩子答非所问,说不到重点。

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智慧的家长都这样和孩子聊天)(5)

“五问”,引导孩子畅所欲言

教育专家钱志亮说过:

“童年良好的沟通模式,会给父母和孩子未来的亲子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做好以上的“三不问”,可以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做好这“五问”,真诚和孩子互动,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基础。

1、“今天有发生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

对于刚入园或入学的孩子来说,学校是个陌生的地方,自己还要努力调适,和学校建立感情。

多从正面的角度进行提问,唤起孩子在学校生活中经历过的好的记忆,不仅能培养他对学校的好感,还能减少负面情绪的感染和影响。

不但如此,像这种更具体的话题,更容易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潜移默化中,孩子会觉得在幼儿园或学校,确实感到愉悦和快乐。

2、“老师讲了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内容?”

孩子还小,如果问他“老师都讲了些什么”,他根本无法整理一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告诉父母。

想要加深他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又了解他在学校学什么,不妨“以小见大”问他记住了什么。

越是容易记住的东西,孩子学得越快。

帮助他唤醒学有所成的成就感,一是鼓励他复习重温,二是保持住和孩子的沟通频率。

3、“有遇到什么觉得困难的事情吗?”

前不久,很多医院开设的“学习困难”门诊备受关注,其中一名主诊医生工作足足10个小时,接诊了37个孩子。

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智慧的家长都这样和孩子聊天)(6)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刘希平教授直言,多数孩子“学习中遇到困难”。

有些父母,平时不怎么和老师沟通,只看到孩子的学习状态不好,成绩不理想,却不清楚孩子是不是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或困扰的问题。

就算孩子学得吃力,没有人引导他表达,他往往会陷入自我苦恼中,根本无计可施。

所以花点时间,主动和孩子聊一聊,帮助孩子自我分析,可以更好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4、“和你喜欢的好朋友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呀?”

心理学表示,“同伴接纳”是儿童同伴关系中一个重要方面。

了解掌握孩子在学校的交友情况,引导孩子打造积极同伴关系,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

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智慧的家长都这样和孩子聊天)(7)

但并不是问什么,孩子都会说,特别是他越来越在意“同伴接纳”,开始有自己的小圈子和小心思。

与其问“你的朋友是谁”“你们都做什么”,不如问他具体的话题。

通过孩子的反馈,获取孩子“同伴交往”的需求,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让他享受一份健康美好的友谊。

5、“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帮忙?”

一个3岁的小萌娃,不小心擦破皮出了血,一没哭二没闹直接找来棉签擦拭伤口。

看他忍着痛自己处理伤口,妈妈忍不住问:

“需要妈妈帮忙吗。”

小萌娃却说:

“不需要,我自己来就可以了。”

看到妈妈心疼的眼神,他不忘补了一句“没事的,用消毒水擦一擦就可以了,我下次会注意的”。

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智慧的家长都这样和孩子聊天)(8)

真心佩服他的独立和懂事。

父母多问这句“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帮忙的”,既是最直接地关心,也是给孩子一个信号:

发生任何事都可以随时找爸爸妈妈,不需要一个人面对,父母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一个知道自己被父母关心和爱着的孩子,有更多底气去独自面对问题,再大的难事也不会伤害他、破坏他的干劲。

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智慧的家长都这样和孩子聊天)(9)

问不出问题,不是孩子不说,是要换一种方式问

育儿博主年糕妈妈李丹阳在书中分享,自己曾经也在儿子放学后,不停追问这追问那。

即便老师表扬了儿子手工做得好,儿子回到家也没有提过一句。

刚开始她很担心,怕儿子以后遇到问题不会向父母求助,后来在糕爸的示范下,才意识到:

孩子的“不肯说”,不是“天生就不会表达”,而是沟通方式出问题。

糕爸没有追着儿子问东问西,而是跟儿子玩了个游戏,告诉儿子说“你可以和爸爸分享一个小秘密,连妈妈都不知道的小秘密”,终于小年糕把幼儿园的趣事分享给了糕爸听。

结合他们一家的经验,和其他育儿专家的建议,我总结了这3个沟通小“技巧”,需要的父母不妨试试看:

1、营造自然、有安全感的聊天氛围

在一个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小女孩“最喜欢和父母聊什么话题”。

小女孩眼里掩不住满心的欢喜,很快回答道:

“妈妈说的我都喜欢聊。”

原来,妈妈平时没事就陪她唠嗑,经常想到啥就说啥,慢慢地,她也会很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还鼓励妈妈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智慧的家长都这样和孩子聊天)(10)

一个家庭中,沟通的氛围很重要。

没事多陪孩子聊聊天,就算聊的都是“无用信息”,但父母表现得足够兴趣和耐心,孩子会觉得自己是被关注、说出来是安全的。

那么他自然会乐意分享,越说越多。

2、玩“假装游戏”,还原孩子的学校场景

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孩子不愿说,不会说,可以试试玩“角色互换”,让孩子假扮老师或同学,利用学校的场景了解孩子的情况。

就像年糕妈妈那样,想知道儿子有没有午睡,就对儿子说:

“现在我是宝宝,你来做老师”。

结果儿子像模像样在她脸上和额头亲了一口,见她立刻装出睡着的样子,便推了推她:

“不是这样,要先把裤子脱掉,然后藏进被子里,我还要先假装闭一会眼睛才睡着”。

巧用“假装游戏”,能获取很多孩子说不出口的信息。

3、充分利用睡前的互动时间

一般睡觉前,孩子最为放松,这时父母和他聊聊天,孩子开口表达也会容易得多。

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智慧的家长都这样和孩子聊天)(11)

像我每天晚上睡觉前,会和女儿读一会绘本,读完就陪她聊聊天,从绘本的故事情节,慢慢延伸到她的生活,她的学校。

这短短十几分钟,让我知道她和好朋友的关系,对老师的看法,学习上的感受。

愉快轻松的聊天,可以让父母轻易获知孩子的情况,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智慧的家长都这样和孩子聊天)(12)

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一样。

但别小看他们的敏感和细腻。

父母懂得问是一回事,孩子能不能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耐心和用心,又是另一回事。好的互动沟通,永远建立在父母的“主动聆听”。

比起做一个厉害的提问者,学会做一个合格的“聆听者”才至关重要。

如思想家伏尔泰所说:

“耳朵是通往心灵的路”。

正视孩子的声音,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和保护。

愿每一个父母,都能用眼睛看到孩子的需要,用耳朵听见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产生共情,给孩子最有力、最自然的激励。

只要父母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回答,孩子的心门一定乐意为父母敞开,随时欢迎父母的光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