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怎么在家自己写春联 老家小院贴春联(1)

春节回家过年大团聚,最难忘的年味,是那在老家小院贴春联的记忆里。

在齐国故都山东淄博,有一个叫"洪五"的地方。"洪五"是淄博矿务局洪山煤矿的职工家属宿舍区。这是我成长的摇篮和第二故乡。

1957年,我两岁,我们从老家搬迁到了洪五宿舍。1967年,我们家的居住面积扩为两户,40多个平方。七十年代中期,我们自己动手,用泥坯垒砌院墙建起了小院。随后历经了三次改建,矿上集中对家属宿舍统一改造整修,小院改建成了矸石砖墙体,小院面积也扩展为50多平方米。

院落是家的构成,是家的小天地。我家小院的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不仅滋养着我们的成长,也寄托着我们的旧日情怀。小院在父亲的打理下,建起了鱼池、花窖、棚架、鸡窝,各类花草盆景,把小院摆布的满满当当,一片生机勃勃。尤其给孙子孙女们的童年,增添了亲近自然的无穷乐趣。

每逢春节,我家小院,大家庭三代十几口人的团聚喜庆气氛,会把小院涨满。最让我铭记和怀念的,是家人写春联、贴春联的年味。

洪五宿舍生活区,不像农村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我们家过年才开始贴春联。

我家小院,两户型结构,有五处门脸,要贴五幅春联。年三十下午写春联、贴春联,成了我家最隆重的、固定的节目。我父亲、我兄弟四个都能挥毫书写,大哥是高手。在写和贴的过程中,妯娌们在一旁指手画脚,也跑前跑后的打打下手。孩子们边围观边随时听从调遣。母亲总是承包了打浆糊这活。

春联的内容,我们有时即兴自编;有时让孩子们去抄写左邻右舍贴好的对联;有时就用时兴的新春联。有一年,我撰写了一幅“人自东西南北喜相逢,家伴春夏秋冬常安居。”重复使用了好多年。有次为院中简陋的小南房配对联。我琢磨了幅上联:“室陋文情生”,大哥对了幅下联:“家寒春意在”。横联想不起相对应的了,老父亲随口说:“事在人为!”。我们顿时拍案叫绝,这幅凑合起来的对联,与我们的家境和人生,真的是很匹配很切题。

孩子们也会写毛笔字后,也跃跃欲试。无奈工夫不到,字写的歪歪扭扭。我就让他们姐弟四人,每人写一个字,凑成横联。在意不在字,凑乐成趣,烘托喜庆。只可惜没拍照留存,而孩子们围观大哥写对联的场景,小弟抓拍作为摄影作品,还入选参加了当地摄协举办的“古城新春”影展。

老父亲不是文化人,只念过几年私塾和工人夜校。人过古稀之年才开始学练毛笔字。他常练笔的几幅对联是:“人勤春常在,家和福自来。”“和睦一家生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山青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后来我经常想,父亲练得是字,其实,是对岁月的感叹,是对子女们的寄托。

父亲生前最后的一个春节,本来已经练了大半年的几幅对联,本想春节多写几幅,像往年一样,送给邻居们贴贴,显摆一下呢。结果,节前病后卧床,写字的兴致全无,没能写成。

后来,父亲离我们而去,再后来大哥英年早逝,也离开了我们。2005年,我们把母亲也接走,离开了洪五宿舍,告别居住了近半个世纪的老家小院。

此后,曾经的大家庭团聚,老家小院贴春联里的年味,只能珍藏在了我们心底的岁月深处。

春节怎么在家自己写春联 老家小院贴春联(2)

壹点号 西楼空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