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斯达半导主营业务式是以IGBT为主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和模块的设计、生产和销售。

IGBT被称为电力电子行业里的“CPU”,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领域。

斯达半导的IGBT模块销售收入占比为94%。

斯达半导公司产品的生产环节主要分为芯片和模块设计、芯片外协制造、模块生产三个阶段。

IGBT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功率半导体模块之一,据集邦咨询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IGBT市场规模将达到522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19%以上。

一、主要业绩

2022中报 营收11.54亿元,同比 60.53%;

净利 3.47亿元,同比 125.05%;

扣非净利 3.32亿元,同比 134.1%;

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的有个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一是上半年利息收入5000多万元,二是营业成本增速是44.71%,低于营收增速。

经营产生的现金流净额3.41亿元,同比 135.82%;

ROE 6.75%,同比减少了5.87个百分点,原因是2021年11月16日募集34.76亿,增发价格330元。

新能源汽车igbt常用的型号(新能源车器件提供超过50万辆)(1)

二、核心竞争力

1、培养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国际性研发队伍

公司创始人是半导体行业技术专家,拥有多名国内外一流研发水平的技术人员,核心技术团队大多数人在斯达半导拥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

(此条还需要到招股说明书中详细查询)。

2、快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优势

斯达半导成立专门的应用部,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将这种需求转化为产品要求;同时,斯达半导建立了将客户需求快速有效地转化成产品的新产品开发机制。目前斯达半导已经形成上百种个性化产品。

印象中这个在我看过的中报是第一个提到的,这也说明斯达半导把客户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在一条上,斯达半导把本地化服务的优势安排的清清楚楚。

3、细分行业的领先优势

成立以来就专注在IGBT领域,据OMDIA最新报告,2020年IGBT模块全球市场份额占有率排名中,斯达半导国际排名第6,国内排名第1。

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工业控制领域,都成为众多主流厂家的主要供应商。

4、先发优势

即功率半导体的认证堡垒优势,IGBT模块一般都会经过长期认证后开始大批量采购。国内其他企业进入 IGBT 模块市场需要面临长期较大的资金投入和市场开发的困难,公司的先发优势明显。

5、合理的业务模式优势

斯达选择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而东微半导销售占比三分之二为经销模式,两者有所不同。这一点可以仔细观察,再做一些分析。

三、可能的风险

中报中提及可能的风险是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新能源汽车市场波动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都是比较大的方面,类似系统性风险,感觉和公司自身的关系并不大,这些风险公司再努力也避免不了。这几条风险感觉更像是憋出来的。

所以,斯达半导是认为自己本身的经营不存在任何风险吗?

四、经营分析

这个章节中一方面提到斯达半导多种型号的车规级IGBT模块、车规级SiC MOSFET 模块新增了平台定点、项目定点,这些都将对2024年-2030年销售增长提供持续推动力;另一方面提到公司在光伏储能行业的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斯达半导已成功跻身于国内汽车级 IGBT 模块的主要供应商之列,用于主电机控制器的车规级IGBT持续放量,合计配套超过50万辆新能源汽车。对比21年年报,21年合计配套超过60万辆新能源汽车,说明在新能源汽车上放量明显。而从21年年报和22年中报都可以看出,专门提到A级以上车子是多少辆(21年报是15万辆,22中报提到22年会超过20万辆),侧面证明现在目前,国内的IGBT主要应用范围还是在A级以下的小车,也就是类似五菱mini、零跑T02这种车上。2022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是260万辆,斯达半导的产品能够配套50万辆,足以说明公司的实力。

五、印象小结

斯达半导是IGBT国内老大,从营收和利润增速来说都非常优秀,市场给予的估值也是一直高高在上。中报的描述中,对于未来产品应用的发展也是充满信心。

但从中报中了解到的情况还是相对偏少,还需要寻找更多的信息,再看看招股说明书,募集资金报告,从合作伙伴、从下游去好好了解公司情况。

当前总市值708亿元,今年的动态PE预计在100倍左右,如果没有对企业足够的了解,对企业未来的业绩有足够把握,我是无法下手的,静静的继续观察吧。

我是小眼,欢迎关注“小眼学投资”,分享一个普通人投资路上的喜悦、犹豫、恐慌和贪婪。

以退为进,进退自如,不疾而速

,